近日,央行上海總部公佈了4月份長三角地區貨幣信貸資料執行情況。業內人士表示,4月長三角地區的信貸資料平穩增長,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整體來看,在各部門及金融機構大力“穩企業”“保就業”,支援企業全面復工復產的努力下,長三角地區消費等終端需求持續復甦,經濟逐步回暖。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資料顯示,4月末,長三角地區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40.70萬億元,同比增長14.3%;人民幣貸款餘額39.60萬億元,同比增長14.3%,增速比上月末高0.4個百分點。
貸款方面,4月末,長三角地區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51.65萬億元,同比增長12.2%;人民幣存款餘額49.89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高1.2個百分點。
“4月份,長三角信貸資料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且增速平穩。”蘇寧金融研究院高階研究員陶金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整體呈現出住戶部門短期信貸增加、企業部門短期貸款減少、中長期貸款增多增以及住戶部門存款減少對應企業部門存款增加的特點。說明消費金融及其背後的消費在復甦,當地經濟正逐步回暖。”
製圖:潘晟
陶金進一步指出,長三角信貸資料領先全國平均水平,最核心的原因在於前期政府及金融機構積極促進復產復工帶來的刺激作用。“復工復產進度較快,會帶動企業的資金需求,進而拉動信貸的快速上漲。特別是長三角地區本身經濟較為活躍,具有較好的基礎。”陶金稱。
據悉,為支援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近幾個月紛紛“出實招”。例如,上海銀保監局透過建立綠色通道、提升減費讓利幅度、主動續貸和延期還款、創新保險產品供給等,著力加大助企紓困力度。截至3月15日,在滬金融機構已累計投放疫情防控貸款656.8億元,累計支援企業戶數4502戶。
金融機構方面,為服務“六穩”“六保”工作大局,建行蘇州分行針對中小型企業制定並推出了“建惠十條”,即“一項專屬產品、三大優惠政策、六大服務禮包”共十項支援舉措,服務實體經濟,助力蘇州經濟發展等。此前,工商銀行上海分行與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簽署金融支援科創企業上市發展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提供總額100億元的專項額度,並在貸款規模上予以優先保證,支援科創企業高質量發展,幫助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復工復產。
“同時,央行前期的貨幣政策也有一定強度,這從全國信貸資料的表現可以看出。”陶金預計,“隨著全國範圍復工復產及經濟復甦,長三角地區的信貸需求有望逐步迴歸到正常水平。同時,鑑於長三角地區經濟較為活躍、小微企業眾多,加之金融服務業較為發達、可供選擇範圍多,預計後期信貸表現仍將領先全國。”
全國兩會今日閉幕,未來哪些政策值得期待?
“對長三角地區而言,最大利好無疑是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推進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陶金表示,“這將衍生出很多機遇,促進經濟的活躍程度。”
今年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建議將消費券模式推廣至全國。全國人大代表俞學文表示,目前部分地區發放消費券規模過小、活動時間短、拉動效應難以持續、居民感受不明顯,應因地制宜、多批次、常態化發放消費券,推動疫後消費盡快復甦。
對此,陶金認為,目前消費需求的週期性較小,受制於居民的消費習慣和收入增長趨勢,快速恢復難度較大。“發放消費券,可能是少數能夠在短期內刺激消費需求、增加消費行為的方法之一。但消費券的發放並非長治之舉,效果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退。同時,長期發放可能造成居民對消費補貼的依賴性,造成潛在的激勵機制和效率損失。此外,就目前而言,其發放還存在如何保證公平公正等問題,仍需探討。”
記者:馬嘉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