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雙匯發展募資70億惹質疑 重營銷輕研發如何轉型

由 公羊淑軍 釋出於 財經

作為國內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雙匯發展上半年出現銷量下滑、低溫肉製品發展緩慢、品牌轉型、重營銷、輕研發等問題。近日,一項高達70億元的定增計劃也惹來不少猜測。那麼,這項募集計劃的“含金量”究竟幾何呢?

《投資者網》曹璐

作為食品飲料板塊中的龍頭之一,河南雙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雙匯發展”,000895)如今市值已超過2000億元。上半年,公司因“漲價”逆市實現營收、淨利的雙雙增長。

在此情況下,雙匯發展的股價也持續上漲。截至2020年8月28日,雙匯發展收報65.17元/股,年內漲幅超過130%,總市值達2163億元。

除依靠“提價紅利穩業績”的方式外,雙匯發展還動作頻頻,例如,擬募集70億元,用於發展肉雞產業化等專案;不斷加大“流量”營銷,以促進品牌的年輕化轉型等。不過,在面對邁向3000億市值俱樂部的路上,雙匯發展能克服重重隱憂順利突破嗎?

募集必要性惹“質疑”

5月18日,雙匯發展披露了一項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70億元,用於肉雞產業化、生豬養殖、生豬屠宰、肉製品加工、雙彙總部等專案以及補充流動資金。8月18日,再次公告表示,其非公開發行股票的申請獲得稽核透過。

從募集專案來看,雙匯發展擬使用募集資金33.3億元用於肉雞產業化產能建設,佔本次募集資金的47.6%。作為國內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雙匯發展為什麼會突然大手筆投入肉雞養殖?有投資者猜測其是否在計劃業務轉型。

對此,雙匯發展予以否認,“公司對於未來的定位不會改變,仍然是以肉類為主的消費品企業。公司發展養殖業並非為了改變自身業務定位,目的是為了加強前端成本控制的話語權,從而更好地控制原料成本,提高主業穩定性,強化公司肉製品的競爭力。”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禽類有周期短、投入相對較小、產出較快等特點,整體風險較低,“兩條腿走路”的發展策略也會提高其抗風險的能力;此外,透過建設產業鏈上游,也有利於提升成本控制能力,為將來長期的盈利改善打造基礎。

不過從當下A股的白羽肉雞龍頭企業的情況來看,聖農發展、民和股份、仙壇股份在今年上半年均出現“營收利潤雙下滑”的現象。以聖農發展為例,中報資料顯示,其上半年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分別為:65億元、13.32億元,同比下滑0.82%、19.40%。

值得注意的是,在募集專案中,雙匯發展還擬投入7.5億元用於中國雙彙總部專案、13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對此,雙匯發展在公告中表示,公司現有辦公場所將無法滿足發展的需要;補充與業務經營相適應的流動資金,以滿足公司持續發展。

那麼,雙匯發展真的缺錢嗎?事實好像並非如此。

一方面,雙匯發展近幾年在分紅方面頗為“慷慨”。資料顯示,其2017年至2019年的分紅金額分別為36.3億元、47.84億元、33.19億元,分別佔當期歸屬於上市公司母公司淨利潤比率為84%、97%、61%。

另一方面,從資產負債表來看,截至2020年6月底,雙匯發展資產負債率為45.92%,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別為1.35和0.64;流動負債方面,其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合計為55.17億元。

其中,短期借款為31.42億元的信用借款及23.74億元的質押借款,信用借款的年利率為1.7%-3.91%,質押借款的年利率為1.5%-3.37%;而2019年上述年利率分別為3.4%-3.91%、2.5%-3.37%。

資深貸款人士孫女士(化名)向《投資者網》表示,“一般而言,借款利率沒有這麼低,或許有疊加疫情的原因,有一定的政策優惠。從借貸利率如此之低的角度來看,雙匯發展借款可能是處於最佳化資金結構的角度。”

據中報資料,雙匯發展的貨幣資金達45.99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達26.13億元。在豬價仍在起舞的當下,“不缺錢”的雙匯發展選擇增發募資,或許是為下一步產能擴張等動作儲備糧食。

“提價紅利”難以抵禦成本增長

今年上半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全球經濟形勢以及新冠疫情等挑戰,上半年,雙匯發展實現營收363.48億元,同期增長43.0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30.41億元,同期增長26.74%。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項指標的增速水平均創下六年新高。

不過,從銷量來看,截至6月底,雙匯發展共屠宰生豬327.4萬頭,同比下滑61.83%;鮮凍肉及肉製品外銷量(含禽類產品外銷)149.6萬噸,同比下滑3.79%。營收、淨利雙雙大漲,屠宰生豬、肉製品等產品的銷量卻在下滑。對此,雙匯發展也坦言,“產品價格較同期上升,影響營業收入同比增加。”

據農業農村部資料,豬肉全國平均批發價在2019年上漲133%;截至2020年8月底,豬肉全國平均批發價為48.40元/公斤,較之2020年初46.83元/公斤上漲3.35%;較之2019年同期28.49元/公斤上漲70%。

在原材料漲價壓力下,雙匯發展以提價應對。據不完全統計,雙匯發展2019年共調價6次,全年提價幅度約20%。然而,依靠“提價紅利”可以推高一部分營收,但無法完全抵禦營業成本大幅增長,上半年,公司營業成本為301.82億元,同比增長47.76%。

此外,近年來,雙匯發展的存貨也不斷加大。資料顯示,其存貨從2017年的29.28億元升至2019的88.01億元,上漲3倍有餘,2020年6月這一資料再次重新整理為93.68億元。

具體從產品來看,其支柱產品依舊是生鮮品凍品,2020年上半年的營收為239億元,佔營收比例的66%,但毛利率僅為6.98%;高溫肉營收93億元,佔收入比例的25%;低溫肉製品實現營收47億元,比例為13%,二者的毛利率均在30%左右。

此前,雙匯發展董事兼總裁馬相傑在2019年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穩高溫、上低溫、中式產品工業化是公司產品推廣策略。由於公司低溫肉製品基礎規模不及高溫肉製品,預計低溫肉製品增幅會高於高溫肉製品。”

雖然,馬相傑對低溫肉製品“信心十足”,但從上半年的情況看,這一“願景”並未實現。截至6月底,其低溫肉製品增幅僅為6.24%,而高溫肉製品增幅為25.11%。公司方面表示,“將繼續加大低溫肉製品的產品研發和推廣力度,透過多項舉措促進低溫肉製品銷量及市場佔有率的提升。”

對此,朱丹蓬向《投資者網》表示,“低溫肉製品的毛利率會相對高一些,但目前國內市場肉製品消費結構中仍以中高溫肉製品為主,(雙匯發展)向低溫肉製品轉型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資料來源:雙匯發展2020年中報

重營銷輕研發下的轉型

作為傳統肉類食品企業,1998年成立的雙匯發展已然走過二十餘個年頭,其火腿腸產品也伴隨了大多數中國80、90後的成長記憶。但隨著消費升級,行業競爭日趨激烈,雙匯發展也在不斷進行營銷嘗試,促進品牌年輕化。

《投資者網》注意到,雙匯發展今年在營銷方面動作頻頻。例如,其曾在一季度透過啟動網紅直播帶貨、開展“火炫風抖音挑戰賽”等線上營銷活動;7月又贊助浙江衛視超級綜藝《奔跑吧》簽約新銳流量明星“小獵豹”鄭愷等。

對於雙匯發展這一次的IP聯合營銷,朱丹蓬認為,“傳統企業開始流量營銷是行業的進步。作為中國最大的肉製品公司,雙匯發展進行‘肉製品+頂級綜藝+流量明星’這樣的創新和升級是比較好的。”

誠然,雙匯發展在營銷方面多次發力,且似乎較為熟練的掌握了“抖音”、“流量”等年輕化品牌營銷方式,但這種轉型似乎還處於“治標不治本”的狀態:即相比高額的銷售費用來看,公司在研發上的投入要遜色許多。

從財務資料來看,2017年至2019年,雙匯發展的銷售費用分別為24.02億元、26.44億元、27.06億元,在營收中佔比分別為4.75%、5.41%、4.48%;而研發費用分別為0.58億元、0.77億元、0.88億元,佔比均不足0.2%。

2020年上半年,其研發費用投入為0.37億元,而同期的銷售費用高達12.53億元,在營收中佔比分別為0.1%、3.44%;而肉製品行業(申銀萬國三級分類)中,兩項資料的平均佔比分別為0.61%、5.01%。

針對這一情況,朱丹蓬對《投資者網》表示,“重營銷、輕研發的情況,在整個中國的快消品行業都是普遍存在的,因為中國人口基數較大,整個產業結構偏低,因此有很好的營銷紅利;但在研發方面,由於人才到整個體系來說都不匹配,所以造成了這樣的局面。但進入後營銷時代,消費端在倒逼產業端創新發展,如果過於輕視研發,將對企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產生一定的制約。”

他進一步稱,由於中國大部分食品行業的企業家缺少中長期的戰略和眼光,因此會先選擇賺“眼前的錢”,在產業端和研發端方面缺少對資源和人才的儲備和佈局。所以可以看到,在中國的食品行業,大部分高階產品是進口產品,而國內企業的產品會以價格取勝較多。不過這一情況在近年來消費升級不斷倒逼產業端之後有一定的好轉。

對於下一步的舉措,雙匯發展在中報中表示,“下半年將加強營銷策劃,擴大品牌美譽度。繼續加大營銷投入,聚焦主導,加強重點產品的營銷;精準調研市場,洞察消費需求;線上線下聯合營銷,科學配置廣告投放策略,擴大品牌的美譽度和影響力。”(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