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理財收益降溫 銀行佈局“固收+”應對低利率挑戰

由 尉遲長喜 釋出於 財經

  理財收益降溫 銀行佈局“固收+”應對低利率挑戰

  本報記者/王柯瑾/北京報道

  當前,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已從以往動輒高達5%滑落至4%及以下。

  中國銀行業協會日前釋出2020年4月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指數報告顯示,4月銀行理財價格指數環比下滑1.62點至87.55點,銀行理財收益水平環比下滑6BP至3.66%。從不同型別產品收益變化來看,封閉式預期收益型產品收益環比下滑1.60點至90.24點,開放式預期收益型產品價格指數環比下滑1.66點至83.51點。

  自2018年2月份開始,銀行理財產品的利率整體上一直在跌。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銀行理財一度“量價齊跌”,隨著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銀行理財發行量迴歸平穩,但在市場流動性水平充裕的情況下,銀行獲取資金的成本有所下降,理財的收益率水平或將保持下行趨勢。

  面對國內市場低利率環境,商業銀行生存環境將面臨改變。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不僅理財產品受到影響,長期看,銀行存款“活期化”難以避免,銀行機構應做好應對定期存款來源減少以及構建全資管產品體系的準備。

  低利率環境:優質高收益資產難尋

  近來,各家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普遍降溫。據普益標準統計,5月以來,銀行理財收益率再度下行。5月9~15日,287家銀行共發行了1776款銀行理財產品(包括封閉式預期收益型、開放式預期收益型、淨值型產品),發行銀行增加16家,產品發行量增加376款。其中,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81%,較上期減少0.07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保本型產品中,1個省份的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實現環比上漲,26個省份的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則是環比下降;非保本產品中,0個省份的非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實現環比上漲,31個省份的非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則是環比下降。其中,保本類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排名靠前的省份為吉林省、遼寧省、黑龍江省,分別為3.91%、3.77%、3.68%;非保本類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排名靠前的省份為遼寧省、天津市、山東省,分別為3.85%、3.81%、3.80%。

  從預期收益與投資期限的關係來看,收益較高的產品往往期限也較長。6~12個月期限非保本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較高,為4.03%;3~6個月、3個月以下期限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分別為3.90%、3.79%。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華北某城商行最近仍在推出一些收益高於4%的理財產品,最高可達4.3%,不過,據該行相關理財經理介紹:“利率最高的理財產品,期限也是最長的,中短期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已處在4%或以下的水平。”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與市場流動性水平相關。“一是多次降息降準市場流動性充裕,銀行獲取資金成本降低。二是貸款利率下行,包括理財在內的負債端成本也會相應下調。”某股份行資管人士表示。

  普益標準相關研究顯示,當前,大多數銀行理財主要配置債券、非標、權益等基礎資產。債券、非標、權益等基礎資產收益的不斷下降,導致銀行理財收益表現不佳;從近期收益表現來看,債市收益下降明顯,非標類資產收益下行風險上升,權益類資產波動較大,較難把握趨勢性投資機會。

  銀行和投資者應轉變思路

  低利率環境下,對銀行及銀行如何幫助投資者提高投資能力均是一種考驗。

  目前來看,國外疫情局勢仍不明朗,今年全球大機率面臨經濟衰退,各國都將持續加大貨幣投放力度與增加財政刺激政策。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預判未來理財收益的發展趨勢,需要結合國內外的綜合情況。“我國近期的貨幣寬鬆環境將維持一段時間,預計理財收益將徘徊在低位。”普益標準詮資管研究中心研究員梁傳義告訴記者。

  面對低利率的衝擊,現金管理類和固收類產品的影響最大。融360大資料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表示:“低利率環境下固收類資產收益率會下降,銀行理財優質高收益資產難尋,而銀行理財大部分資金都投向債券等固收類資產,從而導致理財產品整體收益率維持低位。”

  同樣,梁傳義認為:“由於利率曲線整體下移,市場利率與債權類資產價值負相關,因此抬升了存量長久期固收理財產品的收益,壓低新發固收理財產品收益。此外,低利率環境壓低了現金管理型產品的收益。由於現金管理型產品主要投資貨幣市場工具,一般久期在1年以內,其產品收益與短期利率走勢正相關。”

  記者瞭解到,為了避免理財產品收益率大幅下跌,很多銀行及理財子公司已加碼佈局“固收 ”產品。劉銀平認為:“銀行可以增加風險資產的配置比例,比如股票、股票型基金、打新、可轉債等,固收類資產配置比例仍然最高,以保障產品的穩健性,風險資產配置比例適當提高可以提升資產組合的整體收益,這類產品就是被很多銀行及理財子公司稱為‘固收 ’的產品。”

  此外,今年以來,理財子公司也開始提升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也有銀行不斷加強與公募基金的合作。例如,5月15日,光大理財釋出首款直投股票的公募理財產品,據悉這款產品是一隻權益類產品,產品不收認購費,持有360天以上免收贖回費,持有期小於360天需要收取0.5%的贖回費。

  劉銀平表示:“理財子公司70%~80%的產品都配置了權益類資產或金融衍生品。對理財子公司來說,相對於其他資管機構,在權益類投資領域處於弱勢,在成立初期加強權益類資產投資,對提升自身投研能力、提高產品收益率、率先吸引一部分中高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有幫助。”

  除銀行外,投資者也應及時轉變思路。“按照資管新規‘去槓桿、去剛兌、去通道、去資金池’的一貫要求,銀行理財產品的實際資金供給方是投資者,本質上銀行只收取產品設計和發行的費用。”梁傳義認為,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銀行機構應對低利率環境的措施實際是幫助銀行投資者應對低利率環境。

  “投資者需首先明確自身的投資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收益需求,如非專業投資者,則需在專業顧問的輔助下首先設定清晰的風險和收益目標。在此基礎上,如果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較高,或收益需求較大,則可以透過購買結構性產品、權益類理財產品、加槓桿的基金產品等方式增厚收益。”梁傳義表示。

  投資者要想提升理財收益率,劉銀平建議一般有兩種選擇:“一是提高自己的風險偏好,購買風險和收益都更高的理財產品,但不宜超出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二是犧牲流動性,購買長期封閉式理財產品,購買之前需要確保理財期間不會用到這筆資金。”

  “銀行需做好投資者教育工作,及時解釋環境變化對投資者投資的影響,引導投資者理性認識理財產品的收益,更注意防止投資者為追求高收益而忽略了風險。”上述某股份行資管人士表示。

  實際上,低利率環境對銀行的影響遠不止於此。興業研究首席金融行業分析師孔祥表示,長遠看,銀行構建全面的產品體系至關重要。“未來要關注銀行定期存款或將消失的問題,尤其是對農商行等對定期存款、定期理財產品依賴性較大的機構而言,未來要做好定期存款來源會越來越少的準備。除活期存款之外,可能相當一部分要轉化成各類資管產品,銀行要把自己的產品線打造全,有必要的話透過FOF形式引入一些公募類的產品或者信託類的產品,滿足客戶財富管理的需要,而不僅僅再是過去定期的產品。”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覃肄靈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