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10月27日,人社部對外公佈,1—9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45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95%。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47萬人,增幅為16%。“今年以來,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好於預期,三季度恢復態勢更加積極。”在10月27日舉行的人社部三季度釋出會上,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宋鑫說。
勞動力市場供求基本平衡
據介紹,7、8、9三個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走勢穩中有降,三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月均值為5.0%,已比2019年同期下降0.2個百分點。
重點群體方面,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保障有力、總體穩定。“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總體平穩,好於預期。”宋鑫說。三季度末,全國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規模達到18303萬人,基本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其中,脫貧勞動力務工總量持續增加,9月底達到3103萬人,超過去年規模。
據介紹,三季度勞動力市場供求基本平衡。資料顯示,三季度,100個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求人倍率為1.53,同比上升0.13。
《2021年第三季度全國招聘大於求職“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顯示,營銷員、餐廳服務員、商品營業員、保安員、快遞員、家政服務員、保潔員、市場營銷專業人員、焊工、客戶服務管理員排名前十。“保育師”“美髮師”新進排行;新進排行24個職業中,有17個與製造業相關,如“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真空電子器件零件製造及裝調工”等。
“總的來說,我國經濟持續恢復,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延續實施,全方位就業服務持續發力,促進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宋鑫說。
穩就業仍需精準發力
展望四季度,宋鑫表示,從走勢看,就業形勢有望延續平穩態勢。但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國內經濟恢復仍不穩固、不均衡,就業形勢面臨一定風險和不確定性。
具體而言,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依然較大。散發疫情導致部分接觸性、聚集性服務行業恢復仍會受到限制,用工需求偏弱;勞動力市場高技能人才短缺,企業“招工難”與勞動者“求職難”矛盾交織現象仍然突出。
下一步,人社部將以實施“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為牽引,突出重點、統籌兼顧、精準發力,確保就業大局總體穩定。包括:繼續抓好延續實施的減負穩崗擴就業等政策落實,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穩定和擴大就業崗位;加強創業孵化示範基地、返鄉創業園等載體建設,鼓勵引導各類群體投身創業、帶動就業;透過推進勞務品牌建設等方式,拓寬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和就近就業增收渠道,穩定脫貧人口務工規模;把未就業畢業生全部納入實名服務,及時提供針對性就業幫扶等。
對此,將提供培訓見習機會,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一方面,增加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崗位技能培訓、新職業培訓、專項能力培訓等專案,支援大學生提升職業發展能力;另一方面,渠道募集高質量、技術類就業見習崗位,支援大學生增加實踐經驗。
同時,改善需求側,拓寬就業渠道。透過落實社保補貼、培訓補貼、創業擔保貸款等政策,支援中小微企業吸納、自主創業、靈活就業,著力拓寬畢業生市場化就業渠道。推動國有企業持續擴招,穩定事業單位、基層專案招募規模。
對困難畢業生,則將實施兜底幫扶政策。採取專門指導、專場招聘、優先推薦等措施,支援困難畢業生透過自身努力實現就業。對確實難以透過市場渠道就業的,將給予託底安置。截至目前,各地已向127萬低保家庭、脫貧家庭、殘疾等困難畢業生髮放求職創業補貼。
聚焦技能提升破解結構性矛盾
業內專家表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雖然我國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存在,但結構性就業矛盾更加凸顯。而“就業難”“招工難”兩難並存,其癥結在於部分勞動者技能不足、技能人才短缺。因此,加快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既是當務之急、也是長遠之計。
今年以來,人社部全面推廣職業技能電子培訓券,助力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劉康介紹,職業技能電子培訓券是人社部門依託電子社保卡,為符合條件的勞動者發放的具有認證、結算、管理等功能,精準對接培訓資源與培訓需求的電子憑證。據統計,截至三季度,29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上線發放職業培訓券,共計發放863.91萬張,實際使用約208.4萬張。
與此同時,人社部不斷完善技能人才評價、激勵制度,加強技能人才培養基礎能力建設。日前,人社部宣佈,在現有初級工、中級工、高階工、技師、高階技師五級制度的基礎上,增設特級技師技術職務,並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評聘試點。據介紹,此次試點企業範圍為經省級及以上人社部門備案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的企業,其中備案的中央企業分公司、子公司由中央企業統籌確定。“人社部將積極推進特級技師評聘試點工作,暢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提高其社會地位和待遇水平,同時,適時總結試點經驗,進一步健全完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劉康說。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28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