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徐蕾】最終,在一片恐慌中,歐洲的冬天還是來了。
幾個星期前,歐洲傳來了一連串“好訊息”:
10月和11月天氣反常地溫暖,這使得天然氣庫存比預期持續更長時間,並降低了飆升的天然氣價格;
明年一季度交付的天然氣售價約為125歐元/兆瓦時,低於夏季的300多歐元;德國的電力批發價格已從8月每兆瓦時超800歐元的峰值,暴跌至11月月末的不到200歐元;
歐盟此前批准了一項法令,要求成員國確保其天然氣儲備在11月1日前至少滿80%,最後,他們完成了目標——目前儲氣庫已滿95%。
歐洲能源危機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嗎?不。
12月剛到,歐洲今冬第一次大寒流就來勢洶洶。來自格陵蘭島的北極氣流預計將使氣溫在未來幾天急劇下降,彭博社12月6日援引氣象預報公司(Maxar Technologies Inc.)預測,未來兩週,英國和北歐地區的氣溫將降至冰點以下,只有伊比利亞半島和歐洲南部的部分地區能倖免;
寒潮之下,各國政府已經動用了部分應急天然氣儲備,推動歐洲天然氣價格回升至6周以來的最高水平;
此外,歐洲的政客們這幾個月正在大手筆地花錢。據彭博社資料,到11月,歐洲為應對能源危機花的錢已達7000億歐元,能源補貼的鉅額支出正在造成巨大的財政問題;
同時,歐洲內部為如何應對這一危機的看法正在擴大,通貨膨脹也在加速,為保持電力供應進行的瘋狂爭奪分散了政府在其他緊迫事務上的注意力……
歐洲的危機,才剛剛開始。
能源危機:下一個冬天會更艱難
儘管歐洲天然氣批發價格在溫暖的11月末已降至125歐元/兆瓦時左右,但就在去年,這一價格還不到20歐元,目前天然氣價格是長期平均價格的六倍。此外,導致今年夏季電價飆升的一些問題依然存在,包括法國幾座核電站因維修而關閉、歐洲水力發電廠的河流和水庫因乾旱而水位偏低……
俄羅斯過去向歐盟提供40-50%的天然氣進口,現在只供應15%左右。11月22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威脅將減少經由烏克蘭通往歐洲的最後一條管道的天然氣供應。
據彭博社資料,隨著12月寒潮來襲,歐洲天然氣儲備從95%降至91%。雖然仍高於正常水平,但需要注意,到2023年,歐洲的天然氣儲藏庫將需要再補給一次,這一次很可能沒有任何來自俄羅斯的管道天然氣。
12月7日,國際能源署總幹事法提赫·比羅爾(Fatih Birol)在政客(POLITICO)的一次活動上警告說,能源危機使歐洲今年冬天變得艱難,但明年將更加艱難。比羅爾表示,2023年將出現多年來最低的新增液化天然氣產能——只有200億立方米。這將對日益依賴液化天然氣取代俄羅斯天然氣的歐盟構成打擊。
“為明年冬天做好準備。明年冬天可能會比我們現在經歷的冬天艱難得多。”
“政客”新聞網歐洲版截圖
《經濟學人》11月26日的雜誌專題總結了歐洲試圖擺脫對俄能源依賴的3條路,最終發現,每一條路都不是很好走。
首先,歐洲試圖儘可能從其他供應商那裡獲得更多的天然氣。比如,德國建成了首個進口液化天然氣的設施,將於明年1月開始運營;從挪威到波蘭、從波蘭到斯洛伐克的管道已經開放了天然氣運輸,這有助於歐洲大陸各地分散使用天然氣;歐洲買家用高於亞洲買家的出價,為冬季儲備天然氣……但是《經濟學人》預計,在2024年中之前,全球天然氣供應不會有大幅增加,因此明年歐洲將不得不再次與亞洲買家競爭。更重要的是,今年6月前,歐洲都從俄羅斯進口大量天然氣,到了明年,短缺將會更大。
其次,歐洲計劃透過別的發電方式來降低對天然氣的需求。比如,作為反核遊說勢力大本營的德國,還是在11月11日同意推遲關閉最後三座核電廠,儘管只延長到4月;一些被封存的煤電廠已經重新開工,儘管這與歐洲近來大呼的環保格格不入;歐洲各國政府試圖加快可再生能源的部署,例如,比利時和法國採取了減稅措施……但《經濟學人》指出,現實是,由於核能和水力發電的大幅減少,天然氣發電的數量實際上有所增長。擁有56座核電站的法國曾經是歐洲最大的電力出口國,但目前正在努力修復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導致法國近一半的核電站無法使用,使其鄰國失去了一種至關重要的電力來源;儘管秋季的雨水讓北歐國家水庫水位回升,但義大利的水力發電仍在減少;風能方面,根據WindEurope資料,風力渦輪機的訂單在2022年第二季度大幅下降,第三季度幾乎沒有恢復。
風力渦輪機訂單尚未恢復 圖源:《經濟學人》
第三,試圖抑制天然氣和電力的需求。據《經濟學人》資料,今年到目前為止,歐盟國家的天然氣消耗量比以往減少了10%左右。耗電量也下降了,不過下降幅度沒有那麼大。溫暖的天氣、飆升的價格和節約行為都是造成需求下降的因素。但這一方法的問題在於,許多國家政府出於對經濟和政治後果的擔憂,決心保護消費者免受天然氣短缺的影響。比如,法國將天然氣價格限制在去年的水平,電力價格僅比去年高出4%,並打算在2023年將這些上限僅提高15%;西班牙為天然氣發電提供補貼,以降低價格;義大利則降低了電力和天然氣消費的稅收。不可避免的結果是,這些國家的削減幅度遠遠小於歐洲其他大型經濟體。
9月8日,波蘭西里西亞省魯達希隆斯卡,煤炭經銷商在Bielszowice煤礦外抗議能源危機 澎湃影像
砸錢過冬,費用飆升至7000億歐元
據彭博社援引布魯塞爾智庫Bruegel的資料,11月,歐洲為確保能源供應和保護消費者免受價格飆升衝擊而支付的鉅額費用飆升至7000億歐元。自2021年9月以來,歐盟國家已指定並分配了約6000億歐元的支援,此外,英國和挪威採取的措施使這一總額增加了1050億歐元。
這筆支出幾乎相當於歐盟里程碑式的聯合債券發行計劃,該計劃旨在幫助該地區的經濟免受新冠大流行的影響。但是,如此巨大的補貼支出勢必不可持續。能源危機的影響才剛剛開始,但歐洲國家的財政很快就會不堪重負。
義大利總理梅洛尼領導的政府將明年300億歐元預算的三分之二撥給面臨高能源價格的家庭和企業。
希臘已經花了約750億歐元來維持經濟運轉,其中大部分用於救助措施,包括對企業和家庭的稅收減免,以及旨在降低汽油零售價的減稅。
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德國支出最多,達2642億歐元,佔該國GDP7.4%。
彭博社截圖
嚴重分歧下的“價格上限”
歐盟很早以前就提出用天然氣價格上限遏制俄羅斯的想法,但因為成員國利益不同,吵到現在還沒有結果。
據路透社報道,12月6日,歐盟國家考慮了將天然氣價格上限降至220歐元/兆瓦時的最新提議。一週後(13日),歐盟將舉行會議,希望解決讓27個成員國存在嚴重分歧的價格上限問題。
這一上限此前為275歐元/兆瓦時,但這對一些國家來說太高了,比如法國和西班牙就擔心這個上限可能永遠不會真正生效。法國消耗的天然氣不多,但正在大量進口電力以彌補其核能短缺,政府熱衷於任何可能抑制電力批發價格的措施。西班牙有一條通往阿爾及利亞的管道和充足進口液化天然氣,因此不太可能出現短缺,但該國進口天然氣的價格與歐洲基準掛鉤,因此,西班牙也希望價格上限盡可能的低。
但是德國則相反。如果價格下降,天然氣會被轉移到世界其他地區,從而導致天然氣短缺。德國工業強烈依賴天然氣,所以寧願支付高昂的價格也不願承擔配給制的風險。
還有如義大利和東歐大部分國家,在這些國家,高油價對財政和經濟的影響十分嚴峻,所以他們願意盡一切努力來減輕負擔,他們認為價格上限是保護消費者和經濟免受高能源價格衝擊的一種方式。
儘管歐盟就價格上限不斷做出妥協,但是距離各國達成一致似乎還有段路要走。一些不願透露姓名的歐盟外交官告訴路透社,各國的立場沒有改變,並預計在13日的部長級會談之後,可能需要在19日舉行另一次會議。
另一邊,12月5日,七國集團(G7)對俄羅斯石油實行的價格上限,不允許俄羅斯這個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以每桶60美元以上的價格出售原油。G7希望透過該手段一方面削減推動俄羅斯軍事行動的石油資金,另一方面允許俄羅斯繼續出售石油,以保持全球供應,避免影響深遠的價格衝擊。
但是,據彭博社12月8日報道,由於G7為俄羅斯石油出口設定的價格上限還不夠低,不足以大幅削減克里姆林宮明年的財政收入。經濟學家認為,即使這確實導致原油產量下降,但目前普京仍有足夠的現金用於特別軍事行動。
停電、死亡…歐洲凜冬將至
隨著氣溫驟降,停電危機將籠罩在歐洲的日常生活之上。
歐洲輸電系統運營商網路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法國、瑞典和芬蘭等國的電力供應面臨中斷的風險。
據《紐約時報》12月7日報道,法國政府上週開始指示全國各地的官員,最早在下個月就為可能出現的輪流停電做好準備,法國政府已經建立了一個全國性的警報系統,提前通報任何停電情況:在任何地方斷電的三天前,官員們將發表公開宣告,並透過一款名為EcoWatt的應用程式在手機上提醒人們。
英國國家電網運營商警告家庭,如果用於發電的天然氣短缺,下午4點到7點可能會停電。
德國民防和災難援助辦公室在其網站上釋出停電預警,這樣寫道:“電話壞了,暖氣不開,沒有溫水,電腦罷工,咖啡機關閉,沒有燈……你很快就會發現你是多麼依賴電力。”
和法國強調限電計劃只是最後手段類似,德國官員堅持認為不太可能發生電力危機,但“不能完全排除”。
在冬季長期依賴法國核電的瑞士,市民已被敦促為持續數小時的停電做好準備,準備足夠的木柴、手電筒和電池。
在幾乎三分之一的汽車都是電動車的芬蘭,該國電網敦促車主不要在早晨電力需求高峰時,開啟插入式汽車加熱器來融化車窗上的冰,而是“用體力刮掉”。
而能源危機給歐洲帶來的影響遠不止停電。
在個人層面,經濟學人模型表明,在一個正常的冬天,實際能源價格上漲10%可能導致死亡人數增加0.6%。因此,今年的能源危機可能會導致整個歐洲額外10萬老年人死亡。
經濟上,歐洲通脹還未見頂。價格在過去一年裡上漲超過4%的商品所佔份額正在增長。補貼導致的能源價格上漲的延遲影響,將拖長高通脹期。反過來,這更有可能導致工資和服務價格飆升,從而延長物價螺旋式上升的時間。
就歐洲企業而言,德國研究機構ifo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德國75%的製造業企業在沒有減產的情況下削減了天然氣的使用。而剩下的25%才是問題所在,比如基礎化學品、金屬和陶瓷企業。德國大型化工企業巴斯夫(BASF)執行長早在4月份表示,放棄俄氣將“摧毀我們整個國民經濟”。
再說歐洲國家政府們,那些曾希望將2022年和2023年作為經濟全面改革期的願望落空,改革的機會因為能源危機被推遲。本來可以用來幫助因經濟結構調整而受到損害的人的錢,卻被用於能源補貼。
可以說,天然氣短缺給歐洲造成的最痛苦的傷害,還沒有完全被感受到。歐洲最寒冷的,遠不止這一個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