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楊玲玲
當外界都在翹首以盼新任CEO吳泳銘上任後的首份財報,阿里(BABA.NYSE,09988.HK)卻意外丟擲了另外兩個重磅訊息——雲智慧集團的分拆不再推進;盒馬鮮生的IPO計劃暫緩。
圖源:企業財報
與此同時,阿里宣佈,第一批戰略級創新業務——1688、閒魚、釘釘、夸克浮出水面。
對於一系列調整,吳泳銘定調稱:“無論過去的商業模式有多成功,都必須翻篇歸零,喚醒重新創業的心態。未來10年世界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巨大的不確定性與機遇將同時出現。阿里正開啟一段嶄新的創業歷程,併為全力投入科技變革做好準備。”
歷時近一年的動盪和變革,阿里在2023年底重繪戰略圖譜:面向未來,阿里將有3個重要優先順序方向,技術驅動的網際網路平臺業務、AI驅動的科技業務、全球化的商業網路。
從馬雲到張勇再到蔡崇信、吳泳銘,阿里這艘商業巨輪的掌舵者不斷變換。曾經“拿著望遠鏡都找不到對手”的阿里,也在風雲詭譎的網際網路江湖逐漸失速。
如今吳泳銘重繪戰略大圖能否成為阿里未來10年的航海地圖?在風雲激盪的大海中遠航,阿里的下一站又是哪裡?
分拆生變
按照阿里最初的分拆上市計劃,盒馬有望在6到12個月內完成上市,雲智慧集團將在12個月內完成分拆並上市,菜鳥預計在未來12到18個月內完成上市。
菜鳥首當其衝率先向港交所遞表。但事隔一個多月,阿里卻突然宣佈,鑑於多方面不確定性因素,不再推進雲智慧集團的完全分拆。與此同時,盒馬的首次公開募股計劃暫停。
對於阿里雲分拆的緊急“剎車”,吳泳銘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美國近期擴大對先進計算晶片出口的限制,給雲智慧集團的前景帶來不確定性。”
10月18日,有訊息稱,美國商務部將進一步收緊對華晶片出口管制。
圖源:圖蟲創意
而從行業來看,全球雲市場,包括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雲等雲公司均背靠母公司開展業務,從未出現過成規模的公有云IaaS(基礎設施)業務單獨分拆上市。在AI算力軍備競賽的大背景下,這些雲廠商更需要母公司做後盾。
阿里雲是阿里系產品的技術底座,這一定程度上從近日阿里雲異常引發淘寶、閒魚、釘釘等阿里系產品故障就可看出。吳泳銘稱,阿里未來10年將是AI驅動,雲智慧集團是承載這一使命的載體。
因此,阿里在財報中提出,雲智慧集團的完全分拆可能無法按照原先的設想提升股東價值,因而決定不再推進,而是面對不確定的環境,專注建立雲智慧集團可持續增長的模型。
相較於阿里雲全面分拆的突然“剎車”,盒馬IPO暫緩則早有徵兆。
9月,就有媒體報道,阿里正在擱置盒馬香港上市計劃,因市場消費股投資氣氛低迷,上市後估值可能僅為40億美元,遠低於去年考慮籌集新融資時設定的60億至100億美元目標。
盒馬為什麼拿不到理想估值?零售業人士分析認為:一方面,今年港股流動性表現較差,企業估值普遍不佳。另一方面,今年零售、食品公司的活躍度也一般,老鄉雞、沃隆食品等公司均主動終止了IPO,阿里做出這個選擇並不意外。
圖源:圖蟲創意
誕生於2015年的盒馬,是阿里聚焦新零售業態的新嘗試,侯毅擔任CEO。盒馬最初並不考慮“盈利”與否,在阿里的全力支援下,盒馬進行過多種業態的嘗試,先後推出盒馬鮮生、盒馬F2、盒馬MINI、盒馬裡、盒馬小站、盒馬集市、盒馬Pick’n go、盒馬X會員店、盒馬鄰里和盒馬奧萊等多種業態。
直到2021年6月,阿里宣佈組織升級,全面推行經營責任制,盒馬才開始自負盈虧;半年後,阿里進一步升級“多元化治理”體系,盒馬從事業群轉變為獨立公司,對盈利的需求更為迫切。
今年1月,侯毅在全員信中表示,盒馬的主力業態盒馬鮮生已經實現盈利。4月,他又表示,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盒馬已經實現全面盈利。
但看似一切向好的發展態勢下,依舊暗藏著來自內外的重重阻礙與威脅:“狂飆”的擴張步伐、初次盈利的不確定性,以及棘手的供應鏈管理問題等,都是侯毅亟需解答的問題。
對於盒馬的首次公開募股計劃暫緩,阿里表示,正在評估確保成功推進專案實施和提升股東價值所必需的市場狀況和其他因素。
充滿變數的一年
“變化”貫穿阿里過去一年。
有市場觀察人士指出,一家千億美元市值的公司宣佈如此劇烈的改組、拆分計劃,又因實際情況變化,不到半年時間重新調整,這樣的情況全球鮮有。
今年3月,阿里啟動24年來最大規模組織變革,把一個阿里集團拆分成“1+6+N”:1 個控股集團、6 個業務集團和 N 個業務公司。
到了5月,阿里對外宣佈所有業務集團董事會成員名單以及部分業務集團的上市和融資計劃。此後,盒馬、雲、菜鳥等業務均透露上市時間表。
架構鉅變伴隨著人事鉅變。“一拆六”的表面是分權,而實際更關鍵的是人事洗牌,部分“退休元老”迴歸執掌分舵。
比如,彼時不在具體管理崗位的阿里巴巴合夥人委員會成員蔡崇信、彭蕾、王堅均出現在1-2個業務集團的董事會中,同時迴歸的還有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十八羅漢”中的吳泳銘、童文紅。
同時,財報資料顯示,今年前9個月,阿里一共減員14785人。這意味著,員工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在調整中沉浮一次。
行至9月,密集猛烈的人事變動使得權力進一步集中到阿里“十八羅漢”之手,蔡崇信接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吳泳銘擔任CEO。張勇則淡出權力中心,原計劃專職擔任雲智慧集團董事長兼CEO也由吳泳銘代為兼任。
圖源:企業供圖
在正式接任阿里集團CEO的第3天,吳泳銘以署名全員信的形式,與阿里人進行了第一次溝通。“時代在變,阿里必須變!時代在進步,阿里更必須進步!”在全員信中,吳泳銘再次強調了“變化”的重要性。
使用者為先、AI驅動,成為吳泳銘為阿里未來發展畫出的兩大戰略重心。圍繞兩大戰略重心,阿里將對所有業務進行重新梳理,重塑業務的戰略優先順序。
在這背後,是24歲的阿里競對林立,核心業務正不斷遭遇強敵蠶食。高盛全球投資研究報告顯示,淘寶天貓的市場份額從2019年的66%下降至2022年的44%左右,四年大降三分之一。同期競爭對手中,京東穩定保持在20%左右,拼多多則從10%增加到18%,而抖音和快手的迅速崛起,蠶食的主要份額正是來自淘寶和天貓。
同時,被視為第二增長曲線的雲業務,2019財年-2022財年收入增速分別為84%、62%、50%、23%(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響後),呈逐年下滑之勢,到2023財年,雲業務的收入增速更是降至4%。
圖源:圖蟲創意
“敢於冒險、敢賭。”一名老阿里人評價吳泳銘,在阿里體系內,吳泳銘曾帶隊創業,搭建阿里電商的營銷平臺阿里媽媽,還曾主導參與對高德的投資併購案;而在阿里體系之外,他以創始合夥人身份創立元璟資本,先後在硬科技、新造車、數字醫療以及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展開投資。
退居二線的“十八羅漢”再次回到前線衝鋒,蔡崇信和吳泳銘能否帶領阿里走出困境,仍需交給時間去驗證。
繪製新戰略大圖
巨輪迷航之際,馬雲家族信託的減持帶給外界頗多猜測。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披露的兩份144表格顯示,馬雲家族信託全資擁有的JC Properties Limited和JSP Investment Limited擬於11月21日出售阿里巴巴創始人股份,均為500萬股美國存托股份(ADS),共涉及股票市值8.707億美元。
11月18日,針對近日馬雲家族信託擬減持一事,馬雲辦公室律師回覆表示,這次披露的出售計劃是一個遠期規劃。該計劃目前沒有發生實際減持。馬雲堅定看好阿里,當前股價遠低於阿里實際價值,仍會堅定持有阿里股票。
圖源:企業官網
作為馬雲的鐵桿合夥人,蔡崇信和吳泳銘身上的擔子不輕。履新CEO後,吳泳銘為阿里繪製了一張全新的戰略大圖。新領導班子針對未來10年制定的新戰略,既支援阿里各業務線獨立面向發展,但也強調分而不散。
“我們正在探索建立相應的激勵體系,在業務集團的獨立性和協同性之間著力取得平衡,實現發展的最大合力。”吳泳銘說。
這與阿里最初對業務分拆的期盼有所不同。3月,時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的張勇開啟成立以來最大的組織變革。
張勇認為,讓各個業務獨立、上市能解決員工“為誰而戰”的問題,“大家不是為了完成績效聚在一起,而是共同做一項事業”,事業是否成功不靠績效考評,而靠市場檢驗。之後阿里能跑出若干個上市公司,經過幾年後還能“生兒育女”,分出更多的上市公司,“這樣業務才算走向繁榮。”
如今,隨著阿里管理權杖完成交接,吳泳銘為阿里未來10年擎畫出新的方向:技術驅動的網際網路平臺業務,AI驅動的科技業務,以及全球化的商業網路。
圖源:圖蟲創意
在這3大方向的指引下,淘寶天貓以“使用者為先”,堅持消費分級與價格力策略;阿里雲堅持“AI驅動、公共雲優先”,以AI+雲計算雙輪驅動發展;國際數字商業集團致力於建設全球領先的數字化供應鏈網路和AI+數字零售核心技術能力;菜鳥將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設全球智慧物流網路……
如果說,這3大方向的確立是阿里“穩中求進”的核心,那麼第一批戰略創新級業務的推出,則是阿里“積極求變”的關鍵。
在財報電話會上,吳泳銘公佈第一批戰略級創新業務——1688、閒魚、釘釘、夸克。阿里提出,將以3-5年為週期對這四大戰略級創新業務進行持續投入,以獨立子公司的運營方式,最大限度發揮這幾項業務的價值。
順著吳泳銘的戰略規劃,可以看到,在完成“大象轉身”之後,阿里正以全新的姿態迎接未來,只是市場留給它試錯的時間已經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