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梁中華則認為,買房正在虧本,一線城市例如上海的房產持有成本高達9%以上,並且每年還有4%左右的房產折舊,而租金收益才不到2%,這樣算下來,一套價值100萬元的房產,一年時間將損失3-4萬元。
其實,現階段不僅買房有損失,銀行存款也是這樣,前幾天3家銀行不斷給筆者電話,要求去購買一些他們銀行的基金產品,都說基金最保值,年收益至少在10%以上,不過,筆者拒絕了,與其把自己的一點錢挪到銀行,還不如自己折騰。
其實,現階段,擁有存款的人越來越少了,根據此前央行的一項報告資料,我國14億總人口中,有5.6億人的儲蓄存款為0狀態,為啥有這麼多人沒有一點存款?我們認為有2大原因:
1、年輕人越來越瀟灑了,不願意存錢。90後和00後,他們已經步入社會,隨著經濟發展程度越來越高,人們腰包裡的錢也越來越多了,然而文化素質普遍偏高的90後和00後一掃祖輩們“喜歡存錢”的觀念,普遍當起了“月光族”,沒有存款是自然現象。
2、中年人壓力太大,存不住錢。當前的存款主力軍與其說是90後和00後,不如說是70後和80後,70後-80後正值青壯年時期,上有老下有小,雖然他們收入高,但家庭開支很大, 特別是在房貸債務的壓力下,被迫成為了月光族。
既然沒有存款,百姓手中的錢都用於消費了?
然而,現實卻再次打臉了,我國的消費能力並不高,甚至低於英度。消費能力不高,債務壓力加大,這是近些年來居民最直觀的感受,據統計,目前我國的居民消費能力不足39%,而英度的消費能力則達到了59%以上,根據全球國家平均消費水平58%來看,我國確實消費能力太低了,所以,有論壇才說,我國的發達程度不及英度。
曹德旺也直言說到,雖然我國總人口高達14億,但是有12億人其實沒有消費能力,他們對消費提升的貢獻度並不大,直接佐證了上述觀點。
不論是“存款低”還是“消費低”都指向一個關鍵的因素:房子佔用了過多的資金,導致人們沒有了儲蓄、沒有了消費能力。我國有多少人按揭貸款買房?根據資料顯示,現階段有約2億人揹負房貸,他們成為了真正的“房奴”。
對於2億房貸人而言,如果月供能減輕一些,將對消費提升起到巨大的幫助作用,在積沙成塔的蝴蝶效應下,房貸利率稍微降一個百分點,都能對14億人消費提升起到明顯拉動作用。5.6億人存款為“0”12億人“低消費”?新規下,2億房貸人卸擔子。
根據央行新規定,個人浮動房貸利率錨定LPR利率政策全面推開,這也就意味著從2021年起,房貸人的利率將不再受到基準利率影響,而一律對標LPR利率了,所以LPR的上漲還是下跌,將直接影響到個人利率高低,最終影響手頭上資金的多少問題。
一個好訊息:央行新規“全推”,2億房貸人擔子變輕了,2021年起,房貸利率降低。
2020年12月,央行釋出了最新的LPR利率,一年期的LPR為3.85%,預期3.85%,前值3.85%。五年期的LPR4.65%,預期4.65%,前值4.65%。
對比2019年12月五年期LPR利率4.8%計算,2021年1月1日起,浮動房貸利率全部要下降0.15個百分點。很多人說,這個降幅太小,對消費起不到多大的提升作用,咱們算一筆賬就知道了。老李2020年買了一套房子,總價值100萬元,按揭貸款30年,月供5246.65元,但是隨著LPR下調,老李的月供也減少了,從2021年起,每個月的月供調節到了5156.37元,相比之前降低90.28元/月。
一個月下降90元,12個月下降了1080元,如果按照這個趨勢計算,30年可以節省3.24萬元,這僅僅是老李一個人的節省金額,如果有一億人,每人都節省3.24萬元呢?資料是多少?咱們掰掰手指就可以知道了。
一方面央行新規降低了買房貸款人的月供開支,直接變相提升了可消費能力;另一方面LPR下降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經濟發展趨緩勢必需要降息激勵,同時房產泡沫過高,需要穩定的樓市政策燙平泡沫。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直言,我國早就出現了階段性負利率情況,而縱觀當前世界歐美國家,幾乎多數都在推行負利政策。可以說,在利率這種下降的走勢下,未來居民對房產的支付將越來越低,消費也將越來越旺盛。
文末,一個問題:你認為接下來LPR是漲還是跌?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