煥新的大公國際,如何在“群狼環伺”下逐鹿中原?

中國財富網訊(宣希)中國信用評級市場正進入群雄逐鹿時代。

5月27日,國務院金融委釋出11條金融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允許符合條件的國際評級機構和民營評級機構在我國開展債券信用評級業務,鼓勵境內評級機構積極拓寬國際業務”。

就在5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發布公告,對美國惠譽評級公司在我國境內設立的獨資公司——惠譽博華信用評級有限公司予以備案。同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公告,接受惠譽博華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開展部分債券品種評級業務的註冊。惠譽成為繼標普之後第二家獲准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信用評級機構。

中國本土評級機構也緊鑼密鼓備戰。一年前的4月18日,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宣佈戰略重組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中國國新表示,戰略重組大公國際後,將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推動大公國際苦練“內功”,重塑品牌,以建設“世界一流”評級企業為目標,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確保大公國際的獨立性。

在宣佈戰略重組後不久,中國國新財務部總經理呂柏樂擔任大公國際董事長、總裁。資料顯示,呂柏樂畢業於北京大學工商管理專業,高階會計師、中國註冊會計師,具有豐富的財務管理經驗。

如今,在全面開放後“狼來了”的信用評級市場,煥新的大公國際準備好了嗎?

大公國際董事長、總裁呂柏樂對中國財富客戶端表示,他樂觀看待標普、惠譽兩家外資評級機構獲准進入中國市場。

“引入外資機構具有‘鯰魚效應’,可刺激並促進境內評級機構發展。同時,從‘政策鬆綁’到外資機構獲批,幾乎完全同步,可看出國家對加強信用評級基礎設施建設的緊迫感。”呂柏樂說。

他認為,鼓勵境內機構拓展海外市場,這其實是鼓勵中國評級機構爭奪國際市場份額、擴大國際話語權。在政策保護性市場,中國評級機構永遠長不大。中國崛起必將催生中國自己的強大的評級機構,走出“溫室”,“與狼共舞”,這是第一步。

“中國國新戰略重組大公國際,與信用評級行業全面開放,根本目的完全一致。在全面開放信用評級市場的新時代,中國信用評級行業競爭格局將重塑,行業內的兼併重組可能會加劇。但在全面開放信用評級市場前,大公國際完成戰略重組,有如在中國信用評級行業提前楔如一枚‘定海神針’。”呂柏樂說。

中國國新戰略重組大公國際已有一年多時間。在過去一年公司最重要的變化是什麼?呂柏樂表示,戰略重組以來,大公國際發生兩個重大變化:第一是最佳化治理結構,第二是強化內控體系。

他介紹說,在最佳化治理結構方面,大公國際完成股權變更,形成了國有資本控股、社會資本及員工持股的多元化股權結構,並建立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管理層之間的治理規範及議事機制,形成了股東會、董事會和管理層責任明確、相互制衡的治理機制。同時,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建立了高效精幹、高素質、高度專業化的團隊。

在強化內控體系方面,大公國際做了多方面的努力,其中包括加強利益衝突審查,深入開展風險排查工作,對股東單位股權比例進行系統梳理,形成了利益衝突資料庫,並進行動態更新;完善合規管理體系建設,建立了以董事會領導、監事會監督、經營管理層負責、合規總監及合規部履行合規職責、業務部門對作業合規性負責的自上而下的合規管理組織體系;建立合規總監負責制,合規總監全面負責合規管理工作,列席董事會、總經理辦公會,參與全部議案的討論,實現對規章制度制定、重大合同簽訂、重大事項決策、專案流程審查的四個百分百合規審查。

中國國新戰略重組後,在很多人看來,大公國際成為信用評級領域的“國家隊”。對此,呂柏樂感到責任重大。他說,“國家隊”意味著高水平、高實力、高標準,這是國家和社會對大公國際的期待和要求,也是大公國際未來發展的目標和方向。中國國新戰略重組後,對公司的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大公國際能夠以“二次創業”的決心,提高評級質量、加強國際對標,成為監管和投資人放心、國際社會認可的評級機構。

針對一些人質疑“國家隊”的身份是否會影響大公評級的獨立性,呂柏樂明確表示,國家隊的定位不會影響大公國際開展業務的中立性。“事實上,確保評級的公正獨立、提高評級質量、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正是中國國新收購大公國際的初衷。”呂柏樂說。

“中國國新將會透過建立科學的公司治理架構規範行使股東權利,確保大公國際評級業務開展的獨立性,成為行業內支援其控股的信用評級機構獨立開展業務的典範。”呂柏樂介紹說,在大公國際內部,一切評級決策嚴格在監管框架下,均由評審委員會根據評審流程、規則和標準做出,其獨立性得到制度性保障。

呂柏樂最後表示:“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有必要建立一個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打破西方壟斷的主權信用評級體系,為維護中國經濟金融安全、重構國際金融體系服務。對此,大公國際責無旁貸。”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908 字。

轉載請註明: 煥新的大公國際,如何在“群狼環伺”下逐鹿中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