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一些美西方政客再度炒作外資企業撤離中國,引發社會關注。在中國的外企最近有哪些動向?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部分來自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等國的外企後發現,一批重點外資專案陸續簽約落地,緊扣中國市場趨勢投資佈局仍然是外企的普遍選擇。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多位外企負責人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企業將與中國市場“共同成長”。
最新公佈的資料也證明了這一點。今年一季度,來中國直接投資淨流入336億美元;4月份,全國實際使用外資703.6億元,同比增長11.8%(摺合101.4億美元,同比增長8.6%)。這意味著,隨著一系列穩外資政策措施推動落實,外商投資信心不斷增強。
梳理眾多外企近年來在中國投資佈局的舉措或計劃可以發現,“共同成長”並非簡單表態,而是準確表述了外企的發展策略,即:不斷“深耕細作”中國市場,追求與中國經濟“同頻共振”。具體來看,外企與中國市場“共同成長”呈現出幾個共同特點。
第一,越發注重響應中國國家發展戰略。
作為國家重要發展戰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近年來穩步推進。憑藉良好的市場基礎、完善的供應鏈體系以及國家利好政策的優勢,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吸引了眾多外企加大投資。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帶來了很多不確定因素,依然不能阻擋外企投資這些區域的熱情。
4月22日,埃克森美孚在粵港澳大灣區投資建設的廣東惠州乙烯專案舉行“雲開工”儀式,該專案是美國企業在中國獨資建設的首個重大石化專案,總投資約100億美元。專案體量之大,開放程度之高,引發廣泛關注。
外企在長三角地區的投資熱情同樣高漲,增資擴容的訊息頻頻傳來。今年2月份,美國著名超市開市客在上海拿下新地塊,計劃推出第二家門店。3月份,陶氏公司宣佈未來5年對張家港基地增資至少3億美元。星巴克也在3月份宣佈在崑山打造咖啡創新產業園專案,首期投資1.3億美元。
近年來,作為國家戰略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堅定地走在擴大對外開放最前列。自貿區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已從最初的190條縮短到2019年版的37條。一項項實實在在的舉措吸引了眾多外企。今年一季度,全國18個自貿試驗區實際利用外資289億元,佔全國總量的13.4%。
第二,緊跟中國經濟熱點或中國市場消費趨勢,甚至由此革新企業傳統的運營模式。
今年,“新基建”成為中國經濟熱詞,也成為眾多外企爭相投資加碼的領域。SAP、施耐德電氣、高通、霍尼韋爾、英特爾等企業負責人都對經濟日報記者表示,已經或計劃在中國新基建領域“大顯身手”。
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說:“高通將抓住5G帶來的機會,進一步加深與中國產業的合作,透過高通的技術為更多的產業賦能,不僅是智慧終端領域,還包括工業網際網路、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相關領域。”
4月15日,卡地亞天貓旗艦店預售了其標誌性限量腕錶。這是卡地亞首次在網路平臺面向客戶推出獨家限量作品,突破了傳統線下精品店發售模式。作為對銷售渠道極度看重的奢侈品品牌,卡地亞此舉體現了公司希望緊抓中國市場數字化機遇的決心。對此,卡地亞全球總裁兼執行長思禮樂表示:“透過與天貓的深化合作,我們得以抓住戰略機遇,在中國快速發展的數字化潮流中佔得先機,加強與客戶的聯絡。”
今年一季度,歐萊雅中國實現了6.4%的逆勢增長。疫情沒有阻擋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歐萊雅在中國推出新的企業戰略“HUGE美好計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陳學慧 袁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