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清明節票房超高的電影引發熱議

由 費玉榮 釋出於 娛樂

《我的姐姐》註定是一部會引發熱議的電影,因為它又一次準確地擊中了社會的痛點——女性地位以及兩性平等話題。

這兩天,社會學家李銀河已經在微博上寫下了觀後感,她一針見血地指出,影片背後的邏輯就是“在中國現代化過程中人們所面臨的個人本位價值觀、人生觀對傳統的家庭本位價值觀、人生觀的激烈撞擊”。

確實,從傳統道德觀的角度看,姐姐照顧失去雙親的弟弟可謂天經地義。但在社會價值觀日趨現代化的當下,個人尤其是女性的個體意識正在不斷覺醒,很多曾經看上去“理所應當”的事情必須經受二次審視。

就如安然在電影中所說的,她不是對弟弟沒感情,弟弟本身也沒有錯,但她“不能為他犧牲更多了”。當弟弟用渴求的目光看著她時,她也清醒地表示,“我的人生不只有你一個人。”

當代女性需要的已經不是一個家庭帶來的名分和安全感,她們要追求的是人生理想的實現和個體價值的最大化。本片之所以能打動人,就因為它摸到了這個時代的脈搏。

安然為什麼執意要去北京考研,甚至不惜和愛她的男朋友分手?她的動力來自於原生家庭犯下的錯誤。安然的父母為了要個男孩曾逼迫安然假裝殘疾以獲取生二胎指標,還曾透過偷偷改填志願毀掉了她想當醫生的夢想。

如果安然選擇照顧弟弟,放棄去北京,她很有可能成為第二個姑媽。只是,中國社會的文化、價值觀乃至整個執行秩序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在機會均等、人格平等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的當下,要求女性犧牲自我是否依然合理?安然的勇敢反抗,正是對這一問題的強烈質疑。

從來就沒有完美的選擇,生活的路是靠人一步步走出來的。個體意識的覺醒一旦走向極端,就是自私的個人主義。如果姐姐真的如一些網友所期望的,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一腳把弟弟踹走,可能會帶來“爽文”式的暢快感,可除此之外,還剩下些什麼呢?

本片把難題留給安然,也留給所有觀眾,根本目的就是讓更多人正視和關注這個難題,一起來尋求可能的解決辦法。不管是姐姐還是弟弟,他們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幫助他們,也就是幫助我們自己。

資訊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