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誼曾經提出“去電影化”的戰略方針,試圖尋找在電影票房之外的利益來源,然而卻走了一條資本遊戲的彎路。
兵敗如山倒,華誼兄弟連線不斷的壞訊息令人唏噓。
據天眼查App顯示,5月7日,華誼兄弟(天津)投資有限公司新增一條被執行人資訊,案號(2021)京02執679號,執行標的3.04億元,執行法院為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被執行人包括華誼兄弟(天津)投資有限公司、王忠磊(王中磊)、王忠軍(王中軍)。
在此之前,王中軍剛剛傳出被限制消費的訊息。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華誼影城(蘇州)有限公司等相關企業被起訴,原因是2017年交付使用的華誼影視城專案一直未支付工地人工費23.3萬元等其他費用。4月27日,蘇州華誼影城收到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法院發出的限制消費令,蘇州華誼影城等成被執行人,企業法定代表人王中軍被限制消費。
華誼兄弟回應稱,相關公司不存在有能力但拒不履行的情形,是由雙方資訊溝通不充分不及時而產生的誤解。4月28日,經法院立案審理,強制執行到位資金24.9萬元,王中軍的限制消費措施解除。
俞敏洪主持的訪談節目《酌見》中,當被要求深入聊一下華誼兄弟的危機時,董事長王中軍一度情緒崩潰,氣氛一時陷入尷尬。為了走出經營困境,王中軍曾經賣畫、賣房,“為了公司的安全,我什麼都可以賣”,也曾向史玉柱、柳傳志、馬雲、馬化騰等周邊的企業家朋友們借錢,一年還債47億。
王中軍接受俞敏洪的採訪,“自己欠債永遠咬牙還”
根據介面新聞報道,過去三年,華誼兄弟連續虧損額近62億元。4月27日,該公司披露2020年年度報告顯示,公司營業總收入同比下降33.14%至15億元,虧損10.48億元。而2018年、2019年,該公司分別虧損11.69億元、39.78億元。
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末,華誼兄弟長短期債務達30億元,償債壓力依舊很大。
在中國電影市場剛起步的年代,華誼兄弟曾經坐擁“影視第一股”的龍頭大哥地位。然而時至如今,華誼兄弟的風光不再,泥潭越陷越深。究其原因,正如王中軍在《酌見》中的反思之言,這一切與自己的管理決策“關係應該很大”。
王家兄弟是憑藉在“京圈”的人脈關係起家,先是做廣告公司,90年代末期開始涉足影視圈,投資拍攝了英達的電視劇《心理診所》,接著由於投資的馮小剛的《沒完沒了》大獲成功,索性轉型主攻電影。
馮小剛的爆款一部接著一部,《手機》、《天下無賊》、《集結號》、《非誠勿擾》……2004年,《天下無賊》包了兩節火車車廂,從內地去香港做首映,馮小剛曾回憶,“大家徹夜在京港線上狂歡,那是何等的豪情”。
王中磊、王中軍、馮小剛
嚐到甜頭之後,王家兄弟不惜耗費巨資,達成與馮小剛等優質創作者的深度繫結。據《長江商報》記者梳理統計,上市以來,華誼兄弟耗資近49億元收購“空殼公司”,與馮小剛、張國立、李晨等導演、演員捆綁。然而,這些大腕們在近幾年表現不佳,這導致華誼兄弟陷入高溢價收購、鉅額商譽資產減值困境的直接原因。
如今的償債壓力大,也正是大舉收購資產後接連虧損的後遺症。
另一方面,或許是因為對於“手握馮小剛萬事足”的盲目自信,或許是因為小瞧了電影市場的發展潛力,華誼兄弟走上了一段“不務正業”的彎路。
早在2014年,王中軍就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出過“去電影化”的戰略方針,強調華誼兄弟不應該只做電影。他未曾掩飾過自己的事業野心,曾說,“我覺得一個電影公司不可能成為一個偉大的公司……”
換句話說,王家兄弟希望去更時髦、更賺錢的領域試試身手——比如說遊戲業。華誼兄弟曾經以投入1.48億元入股遊戲廠商掌趣科技,獲利15倍;隨後又收購遊戲公司銀漢科技。
華誼兄弟也曾放話以迪士尼為目標,開拓實景娛樂地產業務板塊,投資了海口馮小剛電影公社、蘇州電影世界、南京電影小鎮、長沙電影文化城等專案,其中海口與蘇州的專案總投資分別高達26億元和35億元。這些耗資不菲的電影樂園,總體來說都處於“投入大,收益小”的困境之中。
蘇州電影世界
如此折騰一番,與華誼兄弟曾經在電影行業取得的成就相比,它在遊戲行業、娛樂地產領域的作為都只能算是“小角色”。
華誼兄弟因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錯失了電影市場騰飛的時機。華誼兄弟2014年失去了把持多年的國內民營電影公司票房第一的位置,2015年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滑落到4.5%左右。
更致命的打擊是,馮小剛這張王牌不靈了。
伴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競爭風起雲湧,贏家排行榜日新月異,沒有任何人能夠保證常勝不敗的地位。“元老”馮小剛早已不再擁有曾經的霸主地位,甚至可以說最近正在與年輕觀眾的口味背道而馳。
《只有芸知道》票房失敗後,馮小剛曾在微博感慨,“英雄老矣”。
華誼兄弟曾經輝煌的江山,可以說有將近一半是靠馮小剛打下來的。而公司如今的衰落,也是以馮小剛的創作力衰退為標誌。
“最後一根稻草”很快降臨——2018年,范冰冰的“陰陽合同”事件震動影視圈,華誼遭遇查賬審計,股價一蹶不振。
2019年,華誼兄弟公佈上市十年首個鉅虧年報之後,王中軍公開出面認錯,宣佈將要回歸管理一線,“全面強化對電影業務的管控”。
然而,王中軍的覺悟來得太晚,華誼兄弟要堵的窟窿太大,頹勢似乎已成定局。
去年,爆款電影《八佰》雖然為華誼兄弟挽回一些聲譽,但只能算是杯水車薪。今年春節檔期間,華誼兄弟雖然“押寶”成功《你好,李煥英》,但由於僅為聯合出品方,所以能夠分得的利潤十分有限。而另一部由華誼兄弟主控的《侍神令》,票房與口碑的表現都不如人意。
華誼兄弟從起家到衰敗的過程,正是電影市場高速發展時期的一抹時代縮影。伴隨著網際網路大廠的發力,淘票票、貓眼已經從線上購票平臺發展成為投資出品、宣傳發行的新勢力。而愛優騰等影片網站,也已成為引領娛樂風向標的主流平臺。
在激烈的競爭之下,華誼兄弟與馮小剛,都難以再跟上年輕人們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