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寫了一篇《搏擊俱樂部》的影評,結果反響不錯。
透過大家在評論區的發言可以看出,許多人對《搏擊俱樂部》這部電影,都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
評分9.0!布拉德·皮特的巔峰之作,被譽為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角色
上次是以布拉德·皮特的角度切入,主要聊了一下《搏擊俱樂部》的拍攝手法、影史地位以及演員的表演。
這一次,筆者則打算詳細介紹一下《搏擊俱樂部》的幕後周邊。
既然大家都很喜歡這部傳世經典,那麼關於《搏擊俱樂部》,你還需要知道這些“冷知識”。
導演換人
眾所周知,《搏擊俱樂部》的導演是大名鼎鼎的大衛·芬奇。
但出於種種原因,大衛·芬奇險些就錯過執導《搏擊俱樂部》的機會。
1996年,帕克·帕拉尼克創作的長篇小說《搏擊俱樂部》正式出版。
機緣巧合之下,大衛·芬奇看完了整本小說,他對書中的故事甚是著迷,決定要將其改編為電影作品。
大衛·芬奇和20世紀福克斯有過一次非常不愉快的合作經歷,雙方都不想再展開任何形式的合作。
因此,大衛·芬奇只能“忍痛割愛”,任由20世紀福克斯去找其他導演,來執導電影版的《搏擊俱樂部》。
而20世紀福克斯最先找到的導演,正是還尚未名滿天下的彼得·傑克遜。
雖然還沒拍出《指環王》系列,但當20世紀福克斯找上門時,彼得·傑克遜正在紐西蘭籌拍《指環王》系列。
經過一番權衡,彼得·傑克遜拒絕了20世紀福克斯的邀請。
緊接著,20世紀福克斯找到了《非常嫌疑犯》的導演布萊恩·辛格。
此人特別擅長拍攝犯罪懸疑類電影,20世紀福克斯找他來執導《搏擊俱樂部》,也算是知人善任。
但布萊恩·辛格對這事根本就不感興趣,20世紀福克斯把原著小說寄過去以後,他連一頁都沒看過。
先後兩次“碰壁”,並未打消20世紀福克斯的積極性。
他們又找到《猜火車》的導演丹尼·博伊爾,希望他能承接這個專案。
這位丹尼·博伊爾倒是比布萊恩·辛格靠譜許多,他從頭至尾地看完了《搏擊俱樂部》的小說,然後就去忙別的事了……
眼看《搏擊俱樂部》的專案就要擱淺,“真香定律”再次上演!
20世紀福克斯終於低下了高貴的頭顱,主動去找大衛·芬奇,邀請他來擔當《搏擊俱樂部》的導演。
大衛·芬奇本來就很想拍《搏擊俱樂部》,又看到20世紀福克斯這麼有“誠意”,索性不計前嫌,親自上陣。
兜兜轉轉,一波三折,《搏擊俱樂部》的導演人選,最終確定為大衛·芬奇。
選角風雲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搏擊俱樂部》裡邊的主要演員,其實他們都不是各自角色的第一人選。
在“泰勒·德頓”的選角過程中,《搏擊俱樂部》製片人最心儀的男演員,是後來的奧斯卡影帝羅素·克勞。
但布拉德·皮特此前已經跟大衛·芬奇合作過一部《七宗罪》,所以他也受邀參加了“泰勒·德頓”的試鏡。
羅素·克勞和布拉德·皮特都屬於陽剛氣息很濃的男演員,某種程度上而言,兩人都非常適合飾演“泰勒·德頓”。
可按照當時的國際知名度和票房號召力,羅素·克勞明顯是幹不過“全世界最性感的男人”布拉德·皮特。
基於商業方面的考量,20世紀福克斯最終決定由布拉德·皮特飾演“泰勒·德頓”。
而在“傑克”的人選上,最先敲定的男演員,則是憑藉《心靈捕手》聲名鵲起馬特·達蒙。
由於布拉德·皮特一個人就拿走了1750萬美元的片酬,20世紀福克斯必須要考慮節約預算成本,便想找一個相對便宜點的男演員。
當時的馬特·達蒙,恰好不是很貴......
關鍵時刻,導演大衛·芬奇提出了不同的建議。
他認為愛德華·諾頓在《一級恐懼》、《性書大亨》中的表現令人驚豔,其表演風格非常適合來飾演“傑克”。
再加上愛德華·諾頓的個人片酬比馬特·達蒙還低,20世紀福克斯便用250萬美元簽下了他。
有趣的是,在進入《搏擊俱樂部》劇組之前,愛德華·諾頓才剛剛跟馬特·達蒙合作完一部《賭王之王》。
不光布拉德·皮特和愛德華·諾頓不是各自角色的“第一人選”,連飾演“瑪拉”的海倫娜·博翰·卡特,也不是最先定下的女主角。
20世紀福克斯最初是把劇本寄給了瑞茜·威瑟斯彭,這個名字可能大家都不太熟悉,她曾在《老友記》裡演過瑞秋的“妹妹”。
瑞茜·威瑟斯彭認為《搏擊俱樂部》的劇情太黑暗,始終在猶豫到底該不該演。
結果大衛·芬奇看到瑞茜·威瑟斯彭以後,覺得她過於年輕,氣質又跟“瑪拉”的設定不符。
既然雙方都不太情願,那就換人吧!
海倫娜·博翰·卡特的年齡和氣質都跟書中的“瑪拉”十分契合,她最終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幕後花絮
看過的人都知道,《搏擊俱樂部》是一部相當“暴躁”的電影。
而這種“暴躁”,也貫穿到了電影的拍攝現場。
由於影片中有大量的戲需要用到住宅區的場景,整個劇組便在美國某處住宅區展開了連續多天的拍攝。
該住宅區有一位脾氣暴躁的男士,他對劇組拍攝時產生的噪音忍無可忍,就將一個酒瓶扔向了劇組。
酒瓶不偏不倚,正好砸在了大衛·芬奇的御用攝影傑夫·克隆威斯身上。
值得慶幸的是,傑夫·克隆威斯沒有被這個突如其來的酒瓶砸傷。
本著“大人有大量”的原則,傑夫·克隆威斯將那位暴躁的男士送進了警察局......
布拉德·皮特和愛德華·諾頓在合作過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兩人為了拍好一場醉酒後打高爾夫球的戲,竟真的提前喝醉了酒。
於是乎,劇組裡停著的幾輛工作用車,玻璃全都被這倆人用高爾夫球打碎。
票房慘敗
像《搏擊俱樂部》這種“晦澀難懂”的電影,票房成績註定不會很高。
影片的預算高達6300萬美元,在北美地區的總票房才僅有3700萬美元。
即使是全球累計票房,也不過勉強突破了1億美元大關。
儘管票房慘敗,但千萬不要以為《搏擊俱樂部》就是一部“賠錢電影”。
大衛·芬奇意識到《搏擊俱樂部》在電影院不受歡迎以後,迅速調整了方向。
他親自把關《搏擊俱樂部》的DVD製作環節,想用另一種方式,來幫助20世紀福克斯盈利。
當然,你也可以理解為大衛·芬奇不想讓自己的電影賠的太難看。
最終,《搏擊俱樂部》透過發行DVD,又額外賺了5500萬美元。
全世界有無數影迷都將《搏擊俱樂部》奉為“神作”,它在IMDb上的評分甚至進入到了前十。
這樣一部傳世經典,它的幕後故事,絕對值得我們去知曉。
如果你對這部電影還有一些想說的話,歡迎留言,大家一同討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