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香港四大天王,想必大家都認識,香港四大天王是指20世紀90年代香港四位最受歡迎的男歌手,分別是: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黎明。
因為四大天王,中國內地誕生了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追星族,歌迷們開始為偶像做出許許多多狂熱舉動。
各式各樣的明星周邊產品開始在市場上出現並熱銷,四大天王的唱片,磁帶、海報、貼紙、卡片均被搶購,而四人的穿著、髮型、聲線等都被無數人模仿,內地人們第一次感受到了港臺流行文化對生活造成的強大沖擊。
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四大天王創造了香港娛樂史上最輝煌的流行元素,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四大天王”的出現造成了香港歌壇的壟斷局面,也制約了香港娛樂界百花齊放的多元化發展。但無可否認的是這種壟斷也正是香港娛樂圈黃金時代的象徵,“四大天王”將香港娛樂業推向了最高峰。
那麼,這四位“天王”在音樂上有著怎麼樣的影響力呢?這就是今天小編要分析的地方,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歌神:張學友
張學友是四大天王中最具唱功的一位,成熟穩重,在華語地區享有“歌神”的美譽。
在一般人看來,“歌神”就是單純唱歌、只要是非常出色的歌手就可以被稱作“歌神”,其實不是,回頭看第一代歌神許冠傑,雖然在唱功上和張學友相差甚遠,但他是個出色的唱作歌手,他給自己創作過大概60首歌,我還單純只是談作曲,他給自己填詞的歌曲也不少,而不管是在詞或者曲,造詣都要比張學友以及後來的“歌神”接班人——陳奕迅高很多。
而最關鍵的是:他、以及他的音樂是與那個時代背景相輔相成的。
在他之前,香港人老一輩的聽粵劇、年輕一輩的聽西洋音樂,就是國語歌也要比本土的粵語歌曲受歡迎,而許冠傑的出現徹底終結了這種尷尬的時代,1974年的單曲《鐵塔凌雲》和專輯《鬼馬雙星》的橫空出世以及1976年的專輯《半斤八兩》,對粵語歌的發展是有著非凡意義的。
他是現代粵語流行歌曲的推動者、開山鼻祖,他的存在對粵語流行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沒有他為後輩鋪好這條路,恐怕張學友也成不了“歌神”,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粵語歌的影響力便不會這樣空前絕後。所以他是當之無愧的“歌神”。
而張學友,則是另一種境界。他憑藉自己的天賦以及後天的努力、追求,一步一腳印,把實力派歌手演繹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他能駕馭各種風格的歌曲、有技術又精益求精不炫技,他是那個時代唱功最好的男歌手,他對自己的每次演唱都嚴格對待,有著令人敬佩的職業態度。
比如一首《吻別》
這首歌曲是張學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歌詞將失戀者那種緣盡而情未了的不捨與糾葛表現得淋漓盡致。這首歌的感染性強,吟唱者與聽眾會隨著歌曲與詞的演唱,一步步掉進“陷阱”,對那個隱藏在歌中的失戀者寄予一種特別的同情。
這首歌曲每聽一次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它深受聽眾的歡迎。這首歌曲旋律悽美,張學友演繹得格外動容,將一種難捨的情懷錶現得惟妙惟肖。
張學友演唱時迷人渾厚的聲線以及極富感染性的表現力都為這首歌曲增色不少。這首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已成為一個時代的烙印,承載了很多人的回憶和感動 。
再如《李香蘭》在中國臺灣、新加坡、中國內地以及馬來西亞等地受到熱捧,時至今日,世界各地許多華語電臺仍舊時常播放。《李香蘭》當年推出後在香港並未獲得任何獎項,甚至連勁歌金曲的季選歌曲都未能進入,相對同專輯中的冠軍單曲《夢中的你》和《再度重遇你》,《李香蘭》當時未在香港傳媒大眾引起很大反響,但後來在香港成為經典,是罕見的雖非冠軍單曲卻日後大熱之粵語經典歌曲。
不得不說,張學友是流行音樂領域的巨星和先行者,世上有很多歌手,卻只有一個歌神!
綜合:劉德華
劉德華是四大天王中成名最早的一個,大氣魅力十足,影視歌綜合王,被譽為華語娛樂圈的“常青樹”。
為什麼是“常青樹”呢?
在我看來,作為娛樂圈響噹噹的大牌,面對粉絲,面對後輩,保持很謙遜的態度。幾十年來,卻從未聽過劉德華耍大牌。在目前所見的公眾人物中,很好地踐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這個行業中絕對的道德楷模。
人的發展,短期看機遇,中期看能力,長期看人品。或許他的演技和唱歌水平並不是最高的,但是這並不妨礙他一直紅了幾十年。人品很正,緋聞非常少,極度自律與勤奮,稱他為德藝雙馨的藝術家毫不為過。
至今為止,他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對他有很高評價,無論是曾經比他地位高的前輩,還是身邊一個普通的工作人員,他都能做到以禮相待。 不卑不亢。
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
他還是大中華地區樂壇和影壇巨星,是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中獲獎最多的香港歌手。曾獲得三屆金像獎影帝和兩屆金馬獎影帝。
作為歌手,他是華人演藝圈演而優則歌的代表人物。他獨特而醇厚的嗓音在歌壇上獨樹一幟,他的歌聲也被外界稱為“劉式情歌”。他憑藉有著招牌式顫音的唱腔演唱了眾多金曲。
比如一首《忘情水》
“曾經年少愛追夢,一心只想往前飛,行遍千山和萬水,一路走來不能回,驀然回首情已遠,身不由已在天邊”
“給我一杯忘情水,換我一生不傷悲,就算我會喝醉,就算我會心碎,不會看見我流淚。”
《忘情水》旋律優美,情真意切,堪稱是一首經典之作。這首情意綿綿又略顯哀怨的歌曲,將人們在愛情中被傷害後,想把不開心的事情忘掉的感情表現的淋漓盡致。
另外,《忘情水》寄託了有夢可追的美好,也道出了“一路走來不能回”的無奈。該曲深情認真的感覺由劉德華來演唱很合適。劉德華也憑藉其獨特的劉氏唱腔成功演繹了這首流行歌曲。
再如一首《十七歲》
《十七歲》是一首帶有自傳性質的歌曲,概述了一代傳奇天王自出道到四十歲期間人生經歷以及人生感悟,其中涉及了一些事件和人物。
四十歲的華仔,回想起自己走過的路,最難忘的,就是粉絲的支援和掌聲。也許到現在,之前紅極一時的《潮水》和《忘情水》會被世人淡忘。但是,作為感動了一代粉絲的金曲,它們定將永遠留在粉絲心中永遠不會改變。
唱到中間時,華仔問大家,“記不記得我17歲的時候你們多少歲呀?是不是同我一樣都是17歲啊?亦或那個時候只是個細佬仔啊?”
而《十七歲》這首歌曲,反映了華仔從面試、學習、出道的心酸經歷,正如星爺的《喜劇之王》一樣,每個成功人士的背後都有一段心酸的故事。陽光總在風雨後,凡事一定要堅持到底,不怕挫折,磨難,打擊。最終都能成功的!
唱完之後,他非常感慨地說,“藝人如我,夫復何求”。夫復何求!
這就是劉德華!
舞王:郭富城
郭富城是四大天王中成名最晚的一個,擅長舞蹈,以勁歌熱舞而著名,時尚動感,享有“亞洲舞王”美譽。
華人演藝圈歌、舞、影、視多棲發展全能藝人,蟬聯兩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影帝,2016年憑藉電影《踏血尋梅》獲得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國際傑出藝人獎獲得者,450度旋轉舞臺吉尼斯世界紀錄創造者,美國兩度封“郭富城日”。
郭富城在演出、娛樂和歌唱等各方面光芒四射的表現常被同儕和觀眾讚譽。
郭富城舞蹈風格多變,跳過現代舞、民族舞、國標舞、踢踏舞、爵士舞、機械舞等,不僅儀態好,而且動作剛柔兼濟、爆發力強、節奏律動感好;眼神、表情都運用得恰到好處,將舞蹈和音樂完美結合,能透過一系列的肢體語言將某種情感表達出來,而不單單是純粹的動作與技巧。
都說他特別豪爽,很平和沒有脾氣,他是個舞蹈天才,新一輩偶像沒幾個可以像郭富城那樣邊唱邊跳,他的舞蹈功底深厚,舞蹈已經融入到了他的身體裡。郭富城是天生的表演者,他的舞臺魅力在香港娛樂圈幾乎無人能及。
另外他打破了以往港臺歌曲“靡靡之音”的刻板印象,其所塑造的偶像形象與舞曲表達方式影響了一代人對於流行音樂的最初理解。
比如一首演唱歌曲《對你愛不完》
徹底表現出了郭富城的風格,走快歌勁舞的歌路,也是大眾最喜歡的歌曲之一,非常好聽,這首愛情歌曲表達了相戀男女們在愛中的浪漫甜蜜與難捨難離。
郭富城憑藉這首同名主打曲一路獲得最佳新人獎,舞臺演繹獎 。郭富城在MV中颯爽的舞姿,深情的眼神,帥氣的頭髮,俊朗的外型,搭配一身休閒牛仔的造型,展示出了自己的舞蹈實力。這首歌的舞曲味道十足,郭富城的舞臺表現更是活力四射,深受青少年歌迷的喜愛。
這首歌也是郭富城唯美、溫厚而動感的代表作之一。
再如一首《para para sakura》
伴隨著內蒙古選手李德戈景一舞完畢,臺下的郭富城給出兩字評價:“舞仙!”甚至現場邀他加入他的演唱會。天王還情不自禁地在臺下伸展雙臂跟著模仿,身旁的金星見他如此陶醉,乾脆推他一把,拱他上臺。天王也樂得跟“舞仙”學個一兩招。
面對“舞仙”熱切的眼神,郭富城二話不說,隨著熟悉的《芭拉芭拉櫻之花》跳起了風靡一時的櫻花舞。面對現場觀眾跟著一起跳起來的畫面,華少忍不住感嘆:“我們剛剛創造了中國歷史上最強的廣場舞!”
這就是郭富城,一位被譽為“東方舞臺神話”的歌手。
文藝:黎明
黎明是四大天王中最具文藝氣息,外表溫文爾雅,具有貴族王子氣質,擅長文藝片和電子音樂,被譽為“慈善天王”。
他是歌手、演員、導演、編劇、公司老闆、慈善家。影視歌,幕後與慈善成績斐然,華人娛樂圈最成功的代表之一。
而黎明的形象或桀驁不馴、或溫文爾雅、或瀟灑幹練、或單純樸實,他對人物的演繹,總能在準確塑造人物外在形象的同時,散發出人物獨特的氣質,使熒幕形象立體而感人。黎明沉穩內斂的性格和與生俱來的貴族氣質也使他在演藝事業上樹立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黎明也是最年輕的天王,一直以其謙和儒雅的健康形象深受人們愛戴。音樂上早期以深情款款的慢歌打動人心。
17年黎明登上內地綜藝《圍爐音樂會》的舞臺,就有粉絲說:
黎明的歌曲每句臺詞,都是代表著我們的青春;
每段旋律,都能喚起我們曾經的記憶,講真,看哭了!
從1985年獲得歌唱比賽的冠軍,進入演藝圈,到1987年參演首部電視劇《男兒本色》,到1989年被TVB雪藏。再到後來連續獲得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手,以及獲得金馬獎最佳男主角,黎明的演藝之路並不像旁人看來的那麼平坦。
而揹負著這些前行的黎明,就像那首《是我》裡面唱的一樣,他都欣然接受,而他也只是這個世界上的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所以他想給大家看到的是一個真實但卻不完美的Leon,而不是那個被包裹住的天王黎明。
而對於音樂有同樣熱忱的人,總會走到一起,那些曾經走過同樣軌跡的人,可能更能夠體會彼此的感受,所以魏晨唱黎明的這首《是我》也格外讓人感動。
魏晨說:這首歌寫的就是黎明,歌詞裡“如果我要越過的海洋或者波動要比別人更多,我會欣然接受”,就是黎明給魏晨留下的印象。
一撇一捺的人生,能夠相識都是命運。能夠跟偶像成為朋友,是緣分,也是因為他們倆是很像的兩個人,只是在不同的時間段裡走著相同的路而已。
人生總是很無理,當你用盡全力,結局卻早就已經註定,但不用遺憾,那天就像盒子裡的彩虹糖,滋味充滿想象。
黎明,願你今夜別離去,勇者沒有到不了的地方。很幸福能夠從歌曲裡聽到這個真實的黎明,希望你也聽得到。
這就是“四大天王”!
三十年來,傳媒圈、娛樂圈無論如何鼓譟“新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接班人”,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黎明,這四人的地位都能恆久不變。直到這四人日漸衰老,這些所謂的接班人卻仍舊默守在歷史的角落,在“四大天王”最紅火的年代,他們幾乎就代表著整個香港娛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