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鼓浪嶼“音樂之島”的故事,越聽越沉迷

關於鼓浪嶼“音樂之島”的故事,越聽越沉迷
鼓浪嶼,又名“鋼琴之島”和“音樂之島”

更猶如一座時光島,串起跳躍著的音符

編織著如數家珍的美妙音樂故事

音樂在這座島上生生不息,牢牢地紮根

留下了不朽的印記

“ 音樂之島”的由來

鼓浪嶼的音樂環境追溯起來

除了亞熱帶海島風情的地域優勢

薪火相傳的閩南千年古樂

多元包容開放的人文環境

還得益於她的宗教氛圍

以及西方先進文化的滲透

0 1

南音

穿過斑駁的、歷經滄桑的鼓浪嶼巷子,總覺得耳邊迴盪著南音,還夾雜著聽戲老人的呢喃,好似穿越到了唐宋時期的閩南。

南音也稱“弦管”,發源於泉州,是中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古音樂,用閩南語演唱,唱法保留了唐以前傳統古老的民族唱法。

關於鼓浪嶼“音樂之島”的故事,越聽越沉迷
這些戲曲通常會出現在當時鼓浪嶼民間的民俗文化活動中,熱鬧時鼓樂齊響,本地的觀眾十分喜愛。白天晚上,戲劇的鑼鼓和絲竹管絃此起彼伏。

關於鼓浪嶼“音樂之島”的故事,越聽越沉迷
這是鼓浪嶼上音樂的最初存在形式,古樸卻滲透了人們的日常。

0 2

西洋音樂的進入

19世紀中葉,西方音樂隨著基督教傳入鼓浪嶼。據資料顯示,自1846年1月5日起,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在廈門的禮拜堂都會舉辦“中國每月音樂會”。

關於鼓浪嶼“音樂之島”的故事,越聽越沉迷
▲協和禮拜堂

1878年禮拜堂添置了管風琴,這是西洋樂器在鼓浪嶼出現的最早記錄。

0 3

鼓浪嶼上的鋼琴

1913年,鼓浪嶼出現了第一架鋼琴。

後經教堂音樂的傳播,普及到學校、社會、家庭。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鼓浪嶼擁有鋼琴的密度居全國之首,獲得“鋼琴之島”之美譽。

關於鼓浪嶼“音樂之島”的故事,越聽越沉迷
2000年,鼓浪嶼鋼琴博物館落成,是中國唯一的一座鋼琴博物館。館內收藏有近百架世界珍貴的古鋼琴與鋼琴燭臺,清晰地展示鋼琴的發展史。

關於鼓浪嶼“音樂之島”的故事,越聽越沉迷
關於鼓浪嶼“音樂之島”的故事,越聽越沉迷
0 4

兒童唱詩班

在那個時代的學生,接觸西洋音樂比民間音樂更多。

從小酷愛音樂,學習鋼琴,成為鼓浪嶼學校音樂人才的阮鳴鳳回憶道,“那時候經常有國外的演奏家來鼓浪嶼表演,主要是在禮拜堂表演,有一次還來毓德女中演出交響樂”。

▲毓德女學校舊址

這些學校每天早晨唱詩,有時下午還要練唱,到了禮拜天就會組織學生到禮拜堂去,作為唱詩班輪流上臺演唱,一段時間就會開展評比。

鼓浪嶼島上的教會學校從幼稚園到高中都安排有音樂課程,學生很容易學到西洋的樂理知識,還可以進行中外名曲的欣賞,這在當時,的確也是鼓浪嶼孩子特有的藝術薰陶環境。

0 5

鼓浪嶼上的家庭音樂會

當時的鼓浪嶼音樂氛圍十分濃厚,許多基督教家庭就是音樂家庭。

家庭音樂會是在鄭約惠的牽頭操辦下才漸漸興起的。選定地點、承辦家庭、演出和演奏者,邀請有音樂愛好的好友出席參與,每位參與者都盛裝出席,音樂會上匯聚的都是鼓浪嶼的音樂界名流。這在後來體現了鼓浪嶼的藝術特色和難以比擬的藝術價值。

音樂使人走向文明,文明又使音樂普及和傳播。因此,在那時,鼓浪嶼島上的音樂除了有經久不衰的優勢,還有的就是在音樂傳播上的不斷創新。

0 6

鼓浪嶼人才輩出

鼓浪嶼音樂人才輩出,有擎天巨材,也有稚嫩幼苗,間與茁實青壯。其中有“中國第一個聲樂女指揮”周淑安(1894-1974),我國現代音樂的先驅者;前上海聲樂研究所所長林俊卿;著名鋼琴演奏家殷承宗;還有旅美著名指揮家陳佐湟,旅英著名鋼琴家卓一龍,以及許氏四傑、洪昶、吳天球等音樂家。

關於鼓浪嶼“音樂之島”的故事,越聽越沉迷
周淑安

1894年5月4日生於廈門鼓浪嶼一個基督教傳教士家庭。她是中國現代第一位專業聲樂教育家、第一位合唱女指揮家、第一位女作曲家。

鼓浪嶼是她音樂創作的靈感來源,為了西洋音樂與中國民族音樂相互融合,周淑安傾力而為、不遺餘力。

1925-1927年,周淑安任教廈門大學,是廈大最早的音樂教師。她的二姐周淑儉在島上經營了“幼徒會”,每週日將島上的小孩組織起來,教唱歌,帶彈琴。周淑安也曾在“幼徒會”上教孩子們唱歌彈琴,漂浮的音符是她送給這座小島最情深的禮物。

顏寶玲

花腔女高音顏寶玲,1924年6月24日出生於廈門鼓浪嶼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家庭裡。

抗戰勝利後,顏寶玲在華拉素夫人的指導下,音域及唱法開始傾向花腔女高音發展。後來又在魏沃琅牧師指導下演唱技巧達到新的境界。

1958年顏寶玲參與發起組織鼓浪嶼合唱團,該團成為廈門最受歡迎的業餘文藝團體,經常為廣播電臺錄音或音樂會直播。

關於鼓浪嶼“音樂之島”的故事,越聽越沉迷
殷承宗

1941年,殷承宗出生在廈門鼓浪嶼的一個基督教家庭。

3歲的殷承宗就對鋼琴音樂有濃厚興趣,7歲開始正式學習鋼琴演奏,9歲(1950年)在鼓浪嶼毓德女中禮堂舉行鋼琴獨奏會。

在殷承宗的記憶中,童年是一段特別美好的回憶,每星期天在教堂的唱詩班,哥哥姐姐們唱歌,他伴奏。每個聖誕節、復活節都開音樂會。

關於鼓浪嶼“音樂之島”的故事,越聽越沉迷
許斐平

被譽為中國的鋼琴詩人的許斐平,1952年7月20日出生於鼓浪嶼一個音樂世家,母親張秀巒是他的音樂啟蒙老師。

1959年夏,回廈度假的許氏三兄弟在三一堂舉行家庭音樂會:斐平彈琴,斐星彈伴奏,斐尼拉小提琴,自此“許家三兄弟”聲名遠播。

1979年獲得獎學金進入美國伊斯曼音樂學院,次年轉入著名的茱莉亞音樂學院,1983年,獲鋼琴界最悠久的賽事:魯賓斯坦國際鋼琴賽金獎,這也是繼劉詩昆之後,20年來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鋼琴家。

鼓浪嶼的音樂氛圍使得

鼓浪嶼上的人才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冒出

熱愛音樂的基因在這座島上不斷傳承

音樂之島

2002年鼓浪嶼被中國音樂家協會命名為“音樂之島”。

現在的鼓浪嶼島上,仍住著數以百計的音樂世家。

漫步於老別墅、小巷之間,就可以聽到從周圍人家飄來的陣陣鋼琴聲,這裡的居民依舊常伴著琴聲入睡,耳畔常常響起歌聲,這就是鼓浪嶼人最喜歡的生活方式。

關於鼓浪嶼“音樂之島”的故事,越聽越沉迷
他們也仍舊會舉辦家庭音樂會和組織樂隊,把美妙的音樂帶給更多喜歡音樂的人。

關於鼓浪嶼“音樂之島”的故事,越聽越沉迷
關於鼓浪嶼“音樂之島”的故事,越聽越沉迷
關於鼓浪嶼“音樂之島”的故事,越聽越沉迷
▲鼓浪嶼上的雷厝樂隊

雷厝樂隊,想必很多人都聽過他們的故事,音樂讓年過六甲的他們走到一起,年齡絲毫沒有削減他們對音樂的熱情。

這支樂隊演奏無需那麼正式,也不用所有人都到場,就如尋常聚會一般,擺上幾把椅子就開始彈奏,《鼓浪嶼之波》《卡布裡島》《莎莉蘭蒂》《梭羅河》《望春風》……只要沒人打斷,他們彷彿就可以一直演奏下去。

音樂帶給他們快樂,帶給他們友情和親情。無論走到哪裡,他們都會帶上樂器,音樂會伴隨他們一起走下去。

赴一場音樂之旅

如果你也被他們的音樂故事所打動

打算來赴一場鼓浪嶼音樂之旅

踩著鋼琴聲、踏浪聽濤

不妨從這 9個與音樂有關的建築開始~

關於鼓浪嶼“音樂之島”的故事,越聽越沉迷
鼓浪嶼音樂路線導覽

第一站

興賢宮戲臺遺址

第二站

延平戲院

第三站

協和禮拜堂

第四站

中國唱片博物館(位於黃榮遠堂)

第五站

三一堂

第六站

林俊卿舊居

第七站

福音堂

第八站

廈門女子師範學校舊址

第九站

鋼琴博物館(位於菽莊花園內)

從鼓浪嶼的今日

穿越回上世紀三十年代

穿越回晚清……

循著音樂在這座時光島上

用音符去撬開這座小島不為人知的故事

來源:曉學堂文化蟲洞

責任編輯: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651 字。

轉載請註明: 關於鼓浪嶼“音樂之島”的故事,越聽越沉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