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總說嚴父出孝子,可現在不少家庭中都是“虎媽貓爸”的組合。究竟哪種教育方式,最適合你家的孩子呢?
來《超腦少年團》,看看“別人家孩子”
在江蘇衛視《超腦少年團》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嘉賓席上,媽媽佔據了絕對比重,而高培淇的父親,則是其中為數不多的爸爸代表。
在最新一期節目中,高培淇、白海辰、黨一桐代表“小浪花”隊聯手出擊,但最後卻在手握優勢的情況下輸掉了比賽,與未來營鑰匙失之交臂。賽後,高培淇哭了,從來都笑嘻嘻的他流下了淚水。
此時,高爸爸暖心上線。他鼓勵道:“勝利就像糖果,吃多了牙會壞的。失敗就像藥,能治好你的病。加油吧!”這一精闢發言,贏得了在場嘉賓的爭相點贊。
不僅如此,高爸爸還主動走到舞臺中央,抱了抱兒子,心疼的眼神、寵溺的“摸頭殺”,無不顯示出父子情深。高爸爸的舉動,讓陳銘感慨萬分。“一直在說嚴父慈母,現在我看爸爸一個比一個溫柔,遞紙巾的、流淚的,一般都是爸爸,媽媽一個比一個剛毅。”陳銘說道。
節目播出之後,#慈父嚴母會成為趨勢嗎#登上微博熱搜,成為觀眾熱議的話題。
虎媽or貓爸教育方式,你pick哪種?
“虎媽貓爸”式的家庭教育,是不少家庭中父母角色分工的標配。影視劇裡也大多將母親塑造為雷厲風行的“管教派”,而父親則是推崇愛與自由的“放養派”。
所謂的虎媽式教育,其實是傳統教育方式的延續,這種教育方式的核心,是孩子需要嚴格執行父母制定的規則,達成父母制定的目標。而貓爸式教育,則是以孩子的興趣愛好為導向,強調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在生活上也給予更大的“容忍度”。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超腦少年團》中,高培淇無論什麼時候,都揹著他的小書包,視若珍寶。因為,那裡面裝著他最愛吃的糖果,而在家裡,媽媽是堅決不允許的。但到了爸爸這裡,則是“沒關係”。
那麼,為什麼虎媽貓爸式的家庭,會變得越來越多?有專家指出,家庭教育模式的演變,跟家庭關係的演變密切相關。在80後家庭中,女性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力,尤其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媽媽的參與度更高,因此也就顯得比父親更有發言權。
對此,有人認為,虎媽式教育,才能真正對孩子的未來負責,畢竟“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但也有不少人認同貓爸式教育,在他們看來,孩子的快樂童年高於一切。
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父母?
無論哪種模式,最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父母都參與其中,相互配合,彼此補充。就像《超腦少年團》中,魏坤琳所說的那樣,“媽媽擅長的東西,媽媽帶,有爸爸擅長的東西,爸爸帶。這樣分工,才男女搭配,育兒不累。”
再以高培淇為例,媽媽顯然對他的飲食起居照顧得更多,而且也更嚴格。相比之下,高爸爸扮演的就是一個陪伴升級打怪的角色。
他會為了陪孩子學習奧數,自己考一個奧賽教練資格證,每天刷題到凌晨。甚至,為了給孩子做榜樣,高爸爸還通過了司法考試認證。“我覺得好爸爸的標準,就是要以身作則和他一起學習,然後有積極向上的內心,能夠和孩子一起面對失敗。”高培淇爸爸說道。
所謂的“慈父嚴母”,或者是“慈母嚴父”,其實都沒有定數。家庭教育之中,對父母雙方而言,既要告知孩子原則和底線,又要給他們充分展現個性的空間。然後要做的,無非就是心向暖陽,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