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一碗鹹湯的味道
文/周殿林
當今的日子熬一鍋鹹湯,一點也不為奇,生活的質量越來越好,一日三餐都是在計劃中實現著,調味著失去口感的味道。
那還是七十年代中期,大集體的生產隊,真是熱火朝天,忙忙碌碌的景象。在印象裡是九月,高粱快要收割的時候,一夜的大雨,把即將到嘴的糧食浸泡在齊腰深的水裡。
我那時候朦朦朧朧記得,聽大人們說身體好的男勞動力要下水,把高粱收割回來,但是水溫有涼。
根據隊長安排,挑選幾個女勞動力在生產隊的會場支起兩口八人大鍋,生火放入豬大油,蔥花爆香。那種香氣撲鼻的氣味,瞬間能傳遍整個村莊。
那時候小不懂事,聽別人說去幹活就能喝上一碗鹹湯,我們幾個一起玩的孩子,為了能喝上一碗鹹湯。從河邊到場院有一公里多的路程,多了又拿不動,每人手裡拖著一根高粱杆馬不停蹄的來回穿梭在搶糧隊伍裡。
不知道跑了多少個來回,高粱收完了。紅紅的高粱穗堆的很高很高。男勞力們每人一個碗去盛滿白麵的鹹湯水,上面飄著泛光的油花,我們幾個小夥伴饞的喉結不住的嚥著唾沫。心裡想我們也幹活了,能否剩幾碗鹹湯讓我們也解解饞。(七十年代中期,我們的生活都是玉米麵蒸的窩窩頭,就著鹹菜的生活)還好,多虧是兩口大鍋,幾百口人沒有全部喝完,還是看到我們幾個小孩子在盯著他們喝鹹湯的表情被他們發現了。
隊長說給幾個孩子每人來一碗鹹湯,我看到他們也幹活了。我們幾個端著熱氣騰騰的鹹湯,每喝一口都會舔舔嘴唇就怕那一點油珠滾落在地面上。
每當做飯熬鹹湯的時候,總會想起兒時的情景,哪些熟悉的經歷,熱火朝天的生產隊氛圍,還有我們的玩伴已經不再是童貞無邪的面孔。
作者簡介:周殿林 網名永遠有多遠。現為中國新農村聯誼會《文學縱橫》會員,《望月文學》特邀作家,《中國詩詞社》會員,濰坊市寒亭區作協會員,濰坊市作協會員。出版個人詩集《歲月行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