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丨茉莉花開

南方五月初夏的傍晚,太陽慢慢收斂白日的鋒芒,襯著近邊的新樹,遠處的黛山,膏潤而鮮亮;在四周逐漸熱鬧的蛙聲中,依著山頭,一點一點地落下。

母親節丨茉莉花開

昨夜睡前,媽媽把新摘的茉莉花苞用紙巾包著,放在我的床頭。夜裡一陣忽濃忽淡的香味在房裡縈繞,擾人的蚊子亦不見了蹤影,真是一夜好眠。早晨醒來,床頭櫃上的茉莉花全都綻開了。望著嬌嫩雪白的花瓣,眼前的情景我竟覺得那麼熟悉。仔細思忖,我才記起,剛畢業參加工作那會兒,我的工作地點在偏遠的山區,家裡開車送我去新單位的情形。在離開的時候,媽媽把在路邊採的一朵小拇指大小的紅花,放在我宿舍的桌上。我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心裡不自覺地感到某種失落。那朵小紅花竟被我儲存了數月之久。

媽媽喜歡各種各樣的花花草草,還經常跟我說起她小時候跟著外婆採摘茉莉花的趣事。茉莉花在溫暖溼潤的家鄉很是常見。花株矮小不起眼,小白花也總是被濃密的綠葉所掩蓋。只是趁著盛夏的晚風,香氣時而清挹入肺,時而淡雅無聲,才會讓人認真注意它的存在。其實,有些低調溫柔的花,惟有細品,方能察覺它的美。這就像媽媽給予我的愛。

母親節丨茉莉花開

小時候我體弱多病,不僅容易受驚,還經常發高燒、感冒。讀小學三年級時,我得了胃病。那時的胃,特別敏感,常常犯痛,很多東西都吃不下。曾經有一段時間,每逢週六,媽媽一大早就把我喊醒,帶著我往醫院趕。所幸,醫生開的胃藥與我之前喝的補肺湯相比,只是種類多了些,味道還可以接受。不過我媽覺得“藥補還是不如食補”。她陸陸續續地從各種渠道收集到一些養胃藥膳食譜,並如法炮製給我吃。而且媽媽不知道從何處聽來的說法——做藥膳的過程中,只能是藥材、食材與清水,不能放任何調料,否則會影響藥效。因此,這其中最著名的一道當屬黃芪燉兔肉。肚裡塞滿黃芪的兔子泡在一大缸黃澄澄的油湯裡,冒著騰騰的熱氣。媽媽用勺子攪了幾下浮在上面厚重的油花,盛了半碗,親自餵給我喝。黃芪獨有的中藥味混著兔肉的腥味兒,拼命地往我鼻子裡鑽,嗆得我作嘔。“再喝兩口,我們就不喝了,好嗎?”媽媽嘆了口氣,勸我再喝幾口。我眼角掛著淚,邊搖頭邊捂著肚子說喝了胃變得更疼了。

那時的我,年紀太小,還看不見媽媽眼底的那抹落寞。之後,茶油線面出現了。

“索麵軟軟的,吃了容易消化,對胃很好。”每次我一對吃線面不耐煩,媽媽就這樣對我說。柔軟、沒有嚼勁的線面,是我小時候最不喜歡的麵食。而且線面絕不能放久了吃。一旦超過十五分鐘,面就開始糊成一團。在那時我的印象裡,容易爛糊的線面遠沒有吃起來口感豐富的泡麵來得好吃。當然,媽媽為了讓我能習慣吃線面,也琢磨出了線面的料理方法。

一結線面下入滾沸的清水鍋,用筷箸迅速撥攪,潔白的細絲如芭蕾舞女的裙襬般在熱湯裡散開。蓋上鍋蓋,約莫煮一二分鐘。揭開蓋,白氣蒸騰,然後迅速撈起、盛碗。將在另一口熱鍋裡逼出香味的山茶油,往面上一倒,“滋”地一聲響。這時,加入用老酒熬燉的雞肉,再輔以荷包蛋、香菇。浸潤著澄黃茶油的線面,“吸溜”一下,順滑入喉;汲取雞湯精華的香菇,輕咬一口,雞肉的鮮味就在嘴裡散開,相當可口。每每傍晚放學回家,媽媽總會給我做上這樣一碗茶油線面。這一直持續直到畢業工作,我的胃早已好了八九分,但在家裡還仍有吃線面的習慣。

後來,上了大學,學中文專業的我對中國漢語言文字文化有了更深的瞭解。我才知道,媽媽口中常說的“索麵”,竟有這麼深的意味。在保留了大量上古音韻和詞彙的福州方言裡,“索麵”是福州的地方叫法。在《說文解字》中,索,繩也。“索”的篆文結構就像是兩隻手搓著繩子,本意亦是如此,正如“拔索麵”的過程。技藝嫻熟的師傅將一團發酵好的白麵團,藉助特製的木筷,抻拉成數米長的白細絲。一團平平無奇的白麵,竟能像變“魔法”一樣,變成無數道綿長的細絲,實在令人驚歎。其實,媽媽何嘗不是一個普通人呢?小時候,我看到她跟爸爸吵架,看到媽媽眼睛紅紅的,那時心裡還在想原來媽媽也會哭。我再長大一點,每逢媽媽生日和母親節的時候,只要貼在她的耳邊對她說一聲節日快樂,媽媽都會開心大笑,然後興奮一整天,給我做各種好吃的菜。高考結束,我媽帶我去寺廟燒香,說是還很多年前許下的願。那時我才知道,因為我身體很差的緣故,媽媽不僅常帶我去醫院,私下還和奶奶一起去廟裡許願。

在我成長的歲月裡,媽媽對我的關愛與呵護,這其中的一點一滴,如茉莉花,如黃芪燉兔肉,如茶油線面,都將變成無形的線,帶著媽媽對我的牽掛,牢牢地系在我的心上,不論我日後飛向何處。

愛是平淡,愛是真切;然後,偉大。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843 字。

轉載請註明: 母親節丨茉莉花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