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於#東方甄選回應下架玉米#、#董宇輝回應被罵飄了#的相關訊息衝上熱搜 。據悉,因為一句“穀賤傷農”,以及在直播間銷售“6元一根的玉米”,導致剛剛在抖音平臺爆火的“東方甄選”旗下帶貨博主董宇輝,陷入了輿論風波當中。
一根玉米賣6塊?董宇輝:穀賤傷農
新東方旗下直播間“東方甄選火了,一陣好評聲中,也不乏一些質疑,在東方甄選直播間,主要賣一些圖書以及農副產品,用意也很明顯,一方面本身就是教育行業,傳授知識,同時也響應新東方打出的助農的口號。
然而很多人覺得其直播間的賣的東西偏貴,在董宇輝賣一款玉米時,他聲情並茂地回憶了孩提時無憂無慮的時光:“你玩了一整晚回來,有時候媽媽看你玩的太累了,把你喊回來,鍋裡煮出了自己家地裡摘的玉米...”
說著說著,網友們紛紛感慨,甚至有人都哭了,我就買個玉米,你怎麼把我還整哭了?
也有網友吐槽,一根玉米就賣6塊,太貴了吧?
董宇輝則回應:“穀賤傷農”,一個東西如果徹底沒有利潤,那麼農村種地的人就會越來越少,所以價格不能太低。
“快手一哥”辛巴曾質疑其售價過高
關於東方甄選售賣6元一根的助農玉米也受到了不少質疑,還引發了電商助農話題的熱議。
9月19日,“快手一哥”辛巴在直播間炮轟東方甄選農產品定價過高,“我是農民的兒子,地裡出來的玉米7毛一穗,而某甄選唸詩之後,一穗玉米賣6塊多錢,喪良心。說著穀賤傷農,你公司利潤40%,農民撈著錢了嗎?”
董宇輝為此解釋道,大部分玉米是用來養牲口的,那種確實是四五毛錢一根,而東方甄選找的生食玉米是東北來的,從地裡收回來就一根2塊。他還提到,如果只想讓農民掙錢,這個商品就不會掙錢。
圖左:董宇輝圖右:辛巴
據中新財經當時報道,所謂鮮食玉米,即速凍保鮮或真空包裝的水果玉米。對比不同渠道售賣的鮮食玉米,東方甄選平均售價6元/根的鮮食玉米雖算不上昂貴,但也稱不上便宜。
在某電商平臺上,一些大品牌的鮮食玉米平均售價在6-10元/根之間,當地特產店或農戶直銷的鮮食玉米平均售價則在4-5元/根左右。
生鮮電商APP上的鮮食玉米價格也不相同。其中,美團買菜上的兩款鮮食玉米價格分別為一根7.5元、8.8元,盒馬上兩款鮮食玉米平均價格則分別約為一根5元、6元。
而在抖音其他助農直播間,鮮食玉米的價格則更為便宜。一名消費者透露,她在某主播助農直播間下單的鮮食玉米平均價格為2.99元/根。“直播間賣的一般比較便宜,正常鮮食玉米價格都在3元以上。”
東方甄選回應下架玉米:為保證品質,不能超量生產
近期,有網友發現東方甄選電商平臺下架了玉米,搜尋“玉米”只有玉米汁。客服回應稱,為了保證品質,廠家不能超量生產,產品的產量是不固定的,只要廠家有產能就會盡快上架商品連結。
圖片來源:網路影片截圖
董宇輝回應被罵飄了:可能措辭不對,詞不達意
近日,董宇輝在直播間稱,“最近有很多朋友罵我,害怕我沒看見,還專門私信罵我,罵了一個號擔心我未讀,專門註冊號再罵我,提醒我算什麼東西,飄成這個樣子。”
他稱可能是誤會,有時候是自己說話措辭不對,詞不達意。他表示自己只是撿了狗屎運,如果是6月那兩天被關注,以前生活不痛苦、沒讀過書,可能很快黔驢技窮,現在好歹撐了三個月。
6元一根玉米貴嗎?
玉米其實也有著不同的分類,有飼用玉米,有工業用玉米,也有著食用玉米。不同種類的玉米種植成本和價格均不相同。
據證券時報報道,申港證券研報顯示,2021年我國玉米消費總量約2.9億噸,其中飼用消費量最高,達1.9億噸,佔比約60.7%;工業消費量0.9億噸,佔比約31.7%;食用消費約889萬噸,僅佔比3.1%。
根據Wind資料,2022年9月29日我國玉米現貨平均價為2840.59元/噸,較2020年初的價格增長了50%左右。如果按照一顆長勢良好的玉米重量六兩來計算,一根玉米現貨價在0.85元左右,和辛巴所說的“7毛錢一根”接近。
不過,食用玉米中的優質鮮食玉米由於種植成本更高,價格相對一般玉米也會更高。按《農民日報》近期的評論,“一根優質鮮食玉米僅種植成本就約合1.7元左右”。這一資料,和董宇輝口中的“玉米收購價已經2元”較為接近。
據瞭解,目前我國農副產品流通供應鏈涉及多個環節。
北京商報有一篇報道稱,黑龍江五常市一位農業基地生產負責人表示,粗略統計,一根鮮食玉米從田裡出來到工廠,經過殺菌等處理,再加上團隊和裝置的費用,成本能合到2.5元。而鮮食玉米必須走順豐快遞,倉儲費、庫損率再加上快遞費,一根玉米從田間到直播間下單再到消費者手中,平均的成本已經達到了3.3元左右。北京商報援引一位業內人士的話稱,工廠從農民手裡把玉米收購了之後需要加工,整個加工環節再加上包裝、人工等,至少要加價30%-40%,而且這還不算上游的收購者、運輸等費用,在電商領域,整個環節的成本逐漸加起來,終端零售的毛利率如果做不到40%,其實是很難賺錢的。
農民日報評論:一根玉米賣6元還是7毛別傷了農民就好
一根玉米賣6元還是賣7毛?秋糧收穫時節,電商平臺的玉米價格再次引發熱議。這反映出社會對於農業發展、農民利益的日益關注,這是件好事。但令人惋惜的是,這場由“助農”引發的討論,卻最終演變成一出“傷農”鬧劇。不僅傷了農民,傷了東北粘玉米的品牌,其實也傷到了消費者的利益。
更何況,此玉米非彼玉米。我們慣常認知中玉米是煮著吃的,而統計口徑中和農民實際生產的玉米,既包括食用玉米,更多的還是瞄準飼用等大宗消費市場的“大路貨”,食用玉米在我國玉米消費中還佔不到10%。食用玉米中的優質鮮食玉米對品種品質、種植方法、採摘時機、採摘方式等都有更嚴格的要求,成本自然只高不低。拋開品質談價格,對生產優質農產品的農戶來說,無疑是不公平的。
歸根結底,7毛一根也好,6元一根也罷,理性討論無妨,但別衝動之下傷了農民和真“助農”的人。而判斷一種營銷行為和營銷模式是否是真“助農”,要看它能給產業帶來怎樣的發展前景,更要看它把農民放在了什麼位置、給農民帶來了怎樣的好處。只有農民有了合理收益,產業鏈上的各方才能行穩致遠,形成良性迴圈。
網友:幫農民賣掉產品,才是真正的助農
針對此事,引起網友熱議,有網友表示谷賤傷民,米貴傷民,有7毛一根的玉米,也有6元一個的玉米,各取所需;還有網友表示,站在消費者立場,誰的產品物美價廉買誰的,就怕中間大額差價,農民拿不到,消費者還當了大頭;也有網友稱本質上幫農民賣掉產品,才是真正的助農。
編輯:王冰姿
綜合中新財經、每日經濟新聞、農民日報、北京商報、極目新聞、新浪微博等
齊魯壹點內容中心出品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