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正在長身體的時候,總是吃不飽的感覺。回想當年我像他這麼大的時期,也是同樣的。一日三餐好像無法滿足身體的需求,當時我們上午課間會有一頓加餐,晚上學習到10點左右,父親也會給我開個小灶。這個時期身體發育尤為重要。所以這個習慣從我父親延續到了我對自己的孩子。算是一種疼愛吧。
而對於晚上這頓的加餐,首先要簡單,健康又營養豐富。可以是幾片面包搭配牛奶再來個煎蛋,也可以下碗麵條,做個簡單的肉臊子拌麵。而餛飩也是我家經常會做到的,一是做法簡單,包好後凍在冰箱裡,雖吃隨煮很是方便。二是我祖籍是江南,父親那輩來到北京後,依舊保留了一些江南的飲食習慣。而我隨生長在北京,但這種習慣也延續了下來。雖然我自身口味比較雜,南北方,清淡還是重口都能接受,但骨子裡還是更偏愛江南相對清淡鮮香的口感味道。
所以,對於餛飩,濃香的骨湯是必須的,湯香餛飩鮮美,濃濃的江南風味。當然偶爾也會做四川的紅油抄手,只是偶爾,畢竟太過麻辣在北方容易上火。
對於江南飲食,尤其是餛飩和麵食來說,湯頭是至關重要的,也是江南飲食的特色所在。一碗餛飩的好壞關鍵,就在於湯。骨頭湯是上選,用大骨頭剁開後,洗淨就好,放入鍋里加點蔥姜料酒去腥就足夠了,不用新增其他的香料,畢竟純粹的骨湯原香才是最美的味道。
開鍋後撇去浮沫,小火慢燉2個小時。如果你想讓湯汁更加的香濃,可以把肉剔下來,然後放回骨頭再進行二次燉煮,這樣湯白味香濃。而且這個剔骨肉蘸上蒜泥醋汁也是一道非常過癮的下酒菜哦。
餛飩的餡料種類繁多,最為鮮美的就是春天的薺菜餡餛飩,薺菜特有的清香味道融合著豬肉的香,算是江南餛飩的代表了。這個季節已經沒有了薺菜,實際可以用小白菜代替,也會有類似的味道口感。當然鮮肉餛飩也是有著重要的地位,純肉做餡,滿滿的肉香也是超滿足。為了讓這種肉香裡融合鮮香,我一般會加點蝦肉進去。
新鮮的海蝦剝出蝦肉,去掉蝦腸後剁成蝦肉泥,然後放在肉餡裡。豬肉選用三分肥七分瘦的,口感味道最好。至於蝦肉放多少,這個看個人喜好,並無特別說辭。
調製肉餡,有別於常見的餃子或者餡餅包子餡。因為要用骨湯做底,所以肉餡調製的根本就是保留原香和去腥。只用放點鹽,糖,胡椒粉,料酒,生抽就好。沒有其他類似五香粉,十三香的重味調料干擾,讓餡料的香更加的純粹鮮美。
放糖並不是為了甜口,而是少許糖自身就有提鮮的效果。例如味精,你單獨嘗一下它是甜的。
放生抽,也是為了增鮮和去腥,生抽並不會影響到肉餡的色澤。
江南做美食,更多的是講究一種細膩,方方面面都要照顧到,互相也要融通合理。例如這個餡料裡面不放蔥姜,而放蔥姜水。蔥姜水不但讓味道更為細膩,也不會在吃的時候被蔥姜顆粒所影響了口感。
調料都放齊後,沿著一個方向攪拌肉餡,讓肉餡均勻的上勁。分批次加入蔥姜水,先攪拌,最後再摔打,讓水分都能融進肉裡,這樣的餡煮出來口感香糯湯汁飽滿不幹柴。
對於餡料的口感,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細膩緊緻有彈性的口感,這個需要長時間攪拌摔打,讓肉餡成為肉糜。二是相對成團,但沒那麼緊緻,口感軟糯入口即化的口感,這種就不要長時間攪拌摔打了,基本成團互相黏連,保留少許顆粒感就好。
餛飩皮,一般都是市場買的現成的,畢竟自己做實在是太麻煩了。元寶造型是餛飩最常見的包法。先取適量肉餡放在皮的中間,窄邊抹一點水。
然後對摺麵皮後捏緊,在一角也抹點水,把捏緊的邊向下翻折,然後把兩個角捏在一起就做好了,漂亮的元寶造型,也非常簡單的包法。
餛飩因為不同單獨和麵和擀皮,所以包起來很是輕鬆,一次多包點,可以凍在冰箱裡,以後想吃就直接下鍋煮,非常的方便。
對於吃餛飩,湯頭固然重要,那麼碗底也同樣的重要。能讓湯的味道更豐富。紫菜,冬菜,蝦皮,小蔥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沒有骨湯,那麼再放一勺豬油,那也是極其鮮美的。
餛飩相比皮包也不是完全密封,所以熟起來很快,開鍋加兩次涼水,餛飩都漂浮起來就可以。
先用滾沸的骨頭湯把碗底衝開,提前浸泡,讓香味都發散出來。
然後放入餛飩,再澆上滿滿一碗骨湯,這樣一碗地道的江南特色骨湯餛飩就做好了。
作為最為普通的餛飩,做法味道不同地區各有差異,但都代表了當地的飲食習慣和文化。而作為祖籍江南的我來說,這碗濃濃的骨湯餛飩,不光味道鮮美,也是家的味道,父親的味道。
孩子晚上加餐,煮上一碗,看著孩子一口氣吃光,那感覺彷彿自己又回到的童年,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