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農村很多,小孩常摘來玩,如今是一道美味,但知道的人不多

30年前的農村,農民都在家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雖然這種生活不富足,但往往都是最淳樸、最融洽的生活。在過去農村最基本的特色就是離不開雞鳴狗叫聲和炊煙裊裊的景象!如此簡單的農家生活,讓人回味。

30年前農村很多,小孩常摘來玩,如今是一道美味,但知道的人不多

在過去,大人們天天跟泥土打交道,而孩子們往往都是成群結伴玩耍嬉戲著,不是用泥巴做各種造型,就是去山上尋找一些野果吃或者野生的植物來玩。只要是能吃的和玩的,同齡的夥伴們都會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有了大自然的造化和賜予,有了一群同齡的玩伴,對於農村長大的孩子們來說,他們並不孤單寂寞。儘管物質上很匱乏,但精神上卻很快樂!因此孩童時代往往都是天真快樂的時代,是值得最回味的年代。

30年前農村很多,小孩常摘來玩,如今是一道美味,但知道的人不多

在過去,美麗的大自然賦予農村野生植被資源有很多,對於有用的野生資源自然被農民利用。在眾多的野生植被資源當中,有一種野生的樹木往往被農民廣泛應用。因為這種樹木的皮能給農民生產和生活上帶來方便!在生活上這種樹木的皮,農家都會把它編製成席子墊床使用,而在生產上農家也經常用它編制雨具使用。畢竟在過去物質匱乏的年代,它是農村裡最好的一種避雨的日常工具,而這種避雨的工具就是蓑衣。

30年前農村很多,小孩常摘來玩,如今是一道美味,但知道的人不多

對於蓑衣這種雨具除了90後,只要是農村長大的孩子都不會陌生,以前只要下雨,農民都會穿著它在田地裡勞動。現如今徹底被時代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輕巧的防雨衣。說到蓑衣自然就要想到它製作的材料,而這種材料就是來自一種叫棕樹的樹木。棕樹過去在農村是最常見的樹木之一,正是因為它大量生長在農村,才會被農民廣泛用來做避雨的工具。

30年前農村很多,小孩常摘來玩,如今是一道美味,但知道的人不多

棕樹在過去農村發揮著重要的角色,除了棕包之外,其它的都是寶一點都不為過,在過去窮苦的年代,棕樹杆是做茅房蹲坑的好材料,而棕皮,也就是棕毛,除了用來墊床和做蓑衣外,在尼龍繩沒普及時,也常用來製作繩索。而大大綠色的粽葉既可以做掃把,還可做扇子。因此在過去的農村,只要夏天晚上一到,就經常可以看到每位農民手裡拿著蒲扇,而這種蒲扇就是粽葉所組成。直到今日,粽葉都還發揮著它的作用,不是搓成繩子用來綁粽子用,就是用來栓臘肉,用棕葉綁粽子或者栓肉去燻臘肉都帶有天然棕葉的清香味。雖然棕毛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範圍,但棕葉卻還大量受歡迎,被廣泛使用。正是棕葉在市場上還要價值,是綁食品不錯的天然材料,所以現在有很多農戶大量種植棕樹。

30年前農村很多,小孩常摘來玩,如今是一道美味,但知道的人不多

在過去孩童時代,摘棕葉、採棕毛自然都是大人們的事,因為有價值的東西不能放過,而棕樹的果實,也就是棕包,那自然就是小孩子們的玩具了。棕包柔軟且一掉落就是一大片的特點,因此在過去孩子們經常用它當作子彈相互追打,甚至專門拿來放在別人的後頸部,尤其是整女孩子。現在想起孩童時代真的好笑有趣!然而誰都沒有想到曾經被當作玩具的棕包,在飲食文化發達的今天竟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食。過去之所以不被農民重視,一是美食文化落後,二是從來沒有嘗試的東西不敢去嘗試,怕有毒,更何況棕包本身口感就不好,帶有苦澀的味道,農民怎麼會去吃呢?因此這就是棕包受冷落的原因。

30年前農村很多,小孩常摘來玩,如今是一道美味,但知道的人不多

現如今,飲食文化發達,只要能吃的食材在廚師手裡都會做成一道美食,棕包也不例外!對於棕包做成的美食,很多人並不知道,就算吃過的人也存在爭議。有一部分人說相當難吃,而另一部分人說味道非常好,特別是用來炒肉。暫且不說味道究竟怎麼樣?因為眾口難調,正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但在江西把棕包做成的美食確實存在,而且還非常受歡迎。只要每年春節前後,用棕包炒肉或者和瘦肉打湯以及把棕包切碎拌雞蛋攪勻,放盤蒸熟,加點香菇做成湯,是味道非常清新香甜的一道家常美食,更何況在各種酒席上必不可少,酒席上秒掃的一道菜餚。

30年前農村很多,小孩常摘來玩,如今是一道美味,但知道的人不多

江西人把苦澀的棕包做成了美食,肯定跟選擇棕包有關,因為凡是食材既要講究烹飪方式,又要講究食材的鮮嫩。拋開烹飪方式不說,我們有些人說不好吃,肯定是選擇比較老的棕包,這不苦和澀口才怪呢!根據當地人講,棕包採摘期只有那麼三至五天,要是棕包已經長出來了肯定相當難吃。也就是說,不要在粽包露頭後剮下來,露頭會很苦,還沒露頭就要刮下來,肯定不會苦,別說煮熟,就連生吃都不會苦。

30年前農村很多,小孩常摘來玩,如今是一道美味,但知道的人不多

30年前,棕包不受農民的歡迎,讓我們把它當作玩具一樣浪費,想不到在30年後的今天棕包成了一道特色菜,也正應驗了那句話,此一時彼一時。好了,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到這裡。朋友們,你們喜歡吃棕包嗎?你小時候玩過棕包嗎?歡迎討論留言。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38 字。

轉載請註明: 30年前農村很多,小孩常摘來玩,如今是一道美味,但知道的人不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