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馬保國30秒被擊倒3次,中國武術再被質疑,成龍一語點破!
近幾日,一則民間武術切磋的影片在網上傳開。對陣雙方是代表傳統武術太極拳的馬保國和代表現代搏擊的王慶民。
從名氣上來說,馬保國擁有“渾元形意太極”掌門人的頭銜,手下弟子數百人,而王慶民僅僅被媒體稱作“民間格鬥愛好者”,在江湖上,雙方地位懸殊。
同樣懸殊的還有力,切磋剛剛開始,4秒不到的時間,馬保國造型還沒擺好,就被王慶民一擊直拳打中,當場倒地。
隨後20多秒時間內,馬大師又被擊倒兩次。
考慮到馬大師已經68歲,裁判叫停了比賽,“民間格鬥愛好者”王慶民毫不費力地取得了勝利。
太極拳究竟有沒有實戰能力?如今,又一次成為社會討論的焦點。
01、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太極拳本身就充滿了神話。
眾所周知,太極拳講究“以柔克剛”、“動靜結合”,原理與《易經》陰陽理論相符,傳說,創始人為道教武當派的張三丰,故名曰:太極拳。
歷史上沒有確切證據證明張三丰創立了太極拳,張三丰本人同樣是個謎。
有人說他活了150歲,有人說他活到了現在,至今也沒有很確切的時間。
真正使太極拳發揚光大的是晚清的楊露禪。
此公在家鄉河南陳家溝開宗立派,傳授經過他改革的“楊氏太極拳”,在當地頗有盛名。
於是,他被地方官保舉到北京王府內授拳,清王朝的眾多達官顯貴均成為其弟子,“楊氏太極拳”名揚天下。
傳說,楊露禪有一手“雀不飛”的絕技,一隻燕子在他手中,沒有任何束縛,就是飛不起來。
官方解釋是楊露禪的太極拳法出神入化,借力化力,燕子表面上是停在手上,可一旦要起飛,楊露禪立刻“化力”,使它找不到發力點,自然無法起飛。
且不說這解釋符不符合空氣動力學,清朝人的筆記《國術名人錄》記載:楊露禪傳說極多,以“雀不飛”為最,但無人親眼得見。
清朝人都沒見過的絕技,21世紀偏偏有人聲稱自己已習得“雀不飛”。
央視《體驗真功夫》曾到四川成都採訪“楊氏太極拳”的傳人雷雷,記者問他傳說中的“雀不飛”究竟存不存在。
雷雷斬釘截鐵地說到:“這個是楊氏太極拳的祖師創的,他是用手感知鳥在起飛蹬地時候的力量,如果有合適機會可以演示。”
為了檢驗真實性,記者跑去市場買了鴿子,雷雷面對鏡頭展示了“雀不飛”——用靈活的勁兒讓鴿子在手裡不飛走。
可後來網上卻曝出,雷雷是靠透明膠帶綁著鴿子腿才完成表演的,鏡頭從下往上拍,看不到綁鴿子的透明膠條,給人一種鴿子飛不走的錯覺。
可見,“雀不飛”的真假還有待考證。
而太極大師馬保國曾當著記者的面,對弟子使用了“接化發”的技巧,二十多歲正值壯年的弟子應聲倒地,令人嘖嘖稱奇。
如今,68歲的馬保國站到了擂臺上,用實戰太極迎戰現代搏擊,結果30秒內被擊倒3次。
02、被電影神話的中國武術對於傳統中國武術究竟有沒有實戰能力,輿論顯然分成了兩派:
且不論兩派孰對孰錯,先來看看功夫明星如何評價中國功夫的。
李連杰是在好萊塢中混得最好的華人演員之一,憑藉一身瀟灑的功夫,征服了西方觀眾。
在接受楊瀾採訪時,楊瀾問他:“有人說武術是花架子,你同不同意?”
李連杰頓了下笑著說:“當然了!我們的體育方針就是,武術是一種運動,是表演的,是增強人體質的一種運動,搏鬥是不提倡的,是後來才提倡搏鬥的。”
從李連杰的笑中,可以看出他話裡有話,雖然他謙虛的承認自己的電影是花架子,但沒有否認“殺人技”的存在,只不過從小在體院練習武術的他沒有學過而已。
另一位功夫巨星成龍在參加《鏘鏘三人行》中被問到:“你和李小龍打,誰會贏?”
李小龍是開創中國功夫片的鼻祖,中國功夫的符號,有關他的傳說比比皆是。
比如,不符合力學原理的寸拳,他的拳頭只需離人一寸的距離,就能依靠爆發力把對方打出兩米遠。
成龍被主持人提了個這麼刁鑽的問題,只好笑著說:“讓他贏吧,現在已經把李小龍神話了。”
接著話鋒一轉又說道:“我年輕時的肌肉並不比他差,他的肌肉是單股,我是雙股。”暗示自己與李小龍還是有一戰之力的。
成龍年輕時與李小龍拍過戲,有過交集,從他口裡說出的話比傳聞更有說服力:
“他被神話了,我和他一起拍過戲。他是被旁邊的人給捧壞了,所以他講什麼都是對。”
20世紀80年代末,功夫片以徐克為界,分成了前後兩個派別。
徐克開創了“新派武俠 ”,簡而言之就是主角飛天入地,排山倒海,無所不能。
從電影美學角度來看,新派武俠更具視覺衝擊力,更容易受到觀眾的青睞,成為90年代後功夫片的主流。
新派武俠進一步神化了中國功夫,有一部分人甚至認為金庸小說裡的“內功”是真實存在的,退一步講,就算內功不存在,外功練得好,一個打一百個不成問題。
老派武俠人劉家良因此悶悶不樂,他認為新派武俠完全毀了真實的中國功夫。
劉家良是黃飛鴻嫡系傳人,一代洪拳大師,他指導的功夫片講究硬橋硬馬,六七十年代曾壟斷香港影壇的武行。
當年,徐克找劉家良當電影《黃飛鴻》的武指,劉家良無法接受徐克天馬行空的想象。
他說:“佛山無影腳怎麼可能是讓一個人連續在空中踢出幾十腳來?違背常識。”
所以,影片開拍不久,劉家良就退出了劇組,由另一位武指袁和平代替了他的位置,才有了後來李連杰經典的佛山無影腳。
劉家良擔心的正是過度藝術化的表現,會對觀眾造成不利的影響,過度神話中國功夫,使功夫片失去了原有的本色。
事實證明,大多數國人瞭解中國武術是透過功夫片。
經過五十多年的“造神”過程,在功夫片中,中國功夫已經打敗了全世界的高手。
《葉問1》打日本空手道,《葉問2》打英國拳擊,《葉問3》打拳王泰森,《葉問4》打美國海軍陸戰隊,葉問“天下無敵”。
網友對中國武術的指責,其實是對打著“傳統武術”混飯吃的騙子的憤怒。
把電影當教科書,以弘揚國粹為幌子,大肆斂財,到頭來傷害了所有習武之人的名譽,祖宗留下的武術是用來繼承發揚的,不是混錢行騙的。
正如電影《霍元甲》中,霍元甲說的一段臺詞那樣:“武術無高低之分,習武之人有強弱之別。”
被電影神話的中國武術,急需脫虛就實,回到符合國際格鬥標準的競技擂臺上來。
1999年,首屆中國功夫對美國拳擊爭霸賽在美國迪希體育中心舉辦。
中美雙方各派出9名選手迎戰,9場比賽按照體重分類,保證了公平,結果,中國功夫以7比2大勝美國拳擊。
專業的擂臺,職業的選手,公正的裁判,讓這次對抗賽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隊派出的9名選手,清一色是經過正規散打訓練的運動員,年富力強,正值當打之年。
散打又是經過現代格鬥改造的中國功夫,散打沒有套路,只有單招和組合,見招拆招。
但比起跆拳道、MMA等熱門格鬥術,今天的散打顯得有些冷寂,後備人才不足。
有位練了十多年的散打業餘選手直言:
“練散打太苦了,一招一式都要下苦功夫,一般的小孩吃不了這苦。跆拳道踢踢木板,動作瀟灑,自然更受歡迎。”
比起電影裡的瀟灑如意,和現實中所謂功夫宗師的化勁如神,散打確實太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