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遍全國到銷聲匿跡,刀郎的“失寵”沒那麼簡單

從紅遍全國到銷聲匿跡,刀郎的“失寵”沒那麼簡單

文 | 崔娛刀

04年,對國內樂壇來說是神與神在“廝殺”的一年。

那一年,周杰倫帶著自己的《七里香》和林俊杰的《江南》同臺爭霸

從紅遍全國到銷聲匿跡,刀郎的“失寵”沒那麼簡單

或許唱片銷量數字有一定出入,在這場雙傑爭霸中,周杰倫最終以220萬以上的唱片銷量的優勢壓過了林俊杰一頭

而在內地樂壇,則刀郎則以270萬唱片銷量力壓龐龍,成了當年國內流行神曲名副其實的“王中之王”。

可在那年,對於這位內地樂壇銷量的“王中之王”

從紅遍全國到銷聲匿跡,刀郎的“失寵”沒那麼簡單

作為當時國內樂壇代表人物的那英,在評獎活動中卻直接拒絕讓刀郎入圍,原因僅僅只是她覺得刀郎的音樂沒有審美。

一直以來,那英對於刀郎這位國內流行樂壇的新晉天王,是一點都看不上的。

而不僅僅是那英,那年,國內知名歌手楊坤也曾公開炮轟刀郎

而我們也知道,在同行的各種質疑和罵聲中,沒過太長時間,刀郎便開始銷聲匿跡,直到現在,已有8年的時間。

而從紅遍全國到銷聲匿跡,刀郎的“失寵”,是因為觀眾不喜歡他嗎?還是因為同行的質疑和罵聲?

出身不行?歌曲質量差?還是因為得罪什麼人了?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裡面背後的故事

2004年前的“刀郎”,還不是一個能讓全國婦孺皆知的名字

那時候的“刀郎”只不過是一個在新疆為了要養活2個孩子和老婆努力用音樂維持生計的人,名叫羅林。

說起刀郎的特色,觀眾們一定忘不了他獨特沙啞的異域嗓音。

沒錯,嗓音是刀郎的特色

而這種嗓音,就是刀郎在新疆時為了養活一家人唱歌時唱出來的嗓音。這嗓音既是刀郎的名片,也是他辛酸的回憶。

在去新疆之前的刀郎,內心充滿音樂理想,為了做出理想的音樂,在17歲那年,刀郎就開始了自己的音樂流浪之旅。

他的流浪第一站,是四川內江的一處歌舞廳。

17歲,未成年,輟學,儘管知道刀郎有音樂天賦,而且有理想,歌舞廳老闆也只能讓他先當歌舞廳服務生。

就這樣一邊做著服務生,一邊搞著心中的音樂。還和如今的諧星“廖健”組了個樂隊。名叫“手術刀”。

為什麼叫手術刀呢?因為刀郎當時的偶像是羅大佑,所以他希望這個樂隊的作品,能像手術刀一樣剖開這個世界上的不公和黑暗。

只可惜,現實的窘迫最終扼殺了“手術刀”初衷

因為掙不到錢,迫於生計,兩人最終還是解散了樂隊

後來,刀郎在其他地方流浪,也加入了一些樂隊,比如安龍的“地球之子”,

後面也是因為錢和自己做音樂的初衷發生了衝突。刀郎離開了這支在當時頗有“錢途”的樂隊。

可諷刺的是,無論刀郎在哪裡,“金錢與理想”就像夢魘一樣跟著他,讓他無法逃離。

那時候刀郎的樣子和心態,就如同他這張專輯的封面一般,黑白的背景下透著絲絲對未來的絕望。

而對於刀郎來說,2004年的成名,不過是因為自己最終向這個“夢魘”屈服了,

至於屈服的原因,因為自己的兩個孩子長大了,靠夢想已經不能養活孩子了。

他獲得了他這輩子都不曾有過,難以想象的名聲與金錢,但金錢也汙濁了他的理想。

說到這裡,不少觀眾可能對刀郎會產生一個印象,一個有理想的音樂人。

是的,刀郎就是這樣一個音樂人。

而且他的音樂天賦很高

為什麼這樣講?因為刀郎至始至終沒上過什麼專門的音樂學院,典型的非科班出身

但哪怕這樣,他還能做出傳唱度這麼高的音樂。彷彿天生的音樂之子。

可是,在當時的內地樂壇圈,其實跟影視導演的圈子一樣,想要被圈子裡的人承認

唱片銷量高不高,不重要

唱功好不好,不重要

有沒有音樂才華,人長得好不好看,不重要

是不是科班出身,苗根正紅,很重要

而在最重要的這一項,刀郎沒有。

再看看那英楊坤這波人,那英本身就是瀋陽歌舞團出身,拜名師學習唱歌

單從出身這方面來看,在當時內地樂壇恐怕只有韓紅這樣的人能壓她一頭。

也正因如此,那英肯定是看不上刀郎這樣的歌手。

“就憑他一個歌舞廳服務生出身的草根?”

至於楊坤,那也是內蒙古武警文工團出身的人,在軍樂團吹過薩克斯。

哪怕他後來在北京過得多落魄,出身的驕傲讓他同樣也不會太瞧得起像刀郎這樣的歌手。

哪怕他可能非常嫉妒刀郎的成就。

在小崔看來,那英和楊坤對刀郎的評價更像是一種“踩”還是“捧”的訊號

所以,我們不難想象,在當時內地樂壇圈子裡,還有多少像那英或者楊坤這樣人

只不過他們沒有公開明著“表態”過。

當然,雖然刀郎當時所處的環境有一定特殊性,但刀郎之所以那麼不受當時樂壇圈的待見。

跟他自己也有關係。

比如說歌詞的描繪,尺度大。像《衝動的懲罰》,歌詞曖昧,《情人》情景描寫過於大膽,這些問題更容易給那些排擠他的人留下“話柄”

除此之外,刀郎不太喜歡社交,更不喜歡混圈子。更別說加入什麼團體了,真的就像個“獨狼”一樣。

做音樂太有想法,人又不愛混圈子,這樣的性格,也是刀郎為什麼一直不被內地樂壇待見的原因。

但你要是覺得崔大大想說,刀郎的“失寵”是因為不被樂壇圈待見產生的,那也不對

因為刀郎的“失寵”,更像是他主動選擇的一樣的。

我們都知道,刀郎是一個有理想的音樂人,為了音樂理想他可以放棄名聲,也正因如此,哪怕銷聲匿跡之後,刀郎依然在用心鑽研音樂之道,專心創作。

專注於寫歌創作又不愛沉溺於包裝自己,以及社交混圈子這些沒有價值的事情上。

刀郎基本就沒有怎麼在媒體上露過面了

缺少媒體曝光,在如今自然也就被認為是過氣、“失寵”的象徵

如今8年過去了,刀郎依然還是那個過氣的刀郎。

不過在音樂這條路上,他並沒有停下腳步。

在去年,沉寂多年的刀郎也出了自己的新歌《金剛經》

這時候的刀郎,留了光頭,人體也變胖了不少,眼神也失去了年輕時的犀利

他站在那,宛如一個眉目和藹的佛陀,

可當他開口的那一刻,那沙啞的嗓音又再次把我們拉回到了過去

縱是遭受“主流”不待見,刀郎的歌聲,依舊值得我們鼓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203 字。

轉載請註明: 從紅遍全國到銷聲匿跡,刀郎的“失寵”沒那麼簡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