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姑媽到安然,“姐姐們”的“犧牲”,遠不止於此

電影《我的姐姐》上映了,不知道多少網友走進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作為一部現實主義文藝片,因為該影片的真實,讓不少人潸然淚下,原來比電影更感人的是厚重的現實。

影片的大致內容就不做過多的描述,這次咱們來說說影片中的“姐姐們”。

從姑媽到安然,“姐姐們”的“犧牲”,遠不止於此

《我的姐姐》的故事線有很多,姑媽、安然、弟弟、舅舅以及肇事司機等,若說與電影名匹配的故事線,那就是姑媽和安然這兩條線。

兩個都是姐姐,都同樣為了弟弟做了許多犧牲,也是這部影片最感人至深的地方。咱先來說說姑媽這條線。

從姑媽到安然,“姐姐們”的“犧牲”,遠不止於此

姑媽是安然父親的親姐姐,開著一個小賣部,生有一兒一女,丈夫的病一直癱瘓在床。在安然和弟弟這件事情中,姑媽一直都不希望安然把弟弟送人撫養,若不是因為丈夫癱瘓,她反倒希望自己能領養弟弟。

姑媽有兩次可以改變命運的機會,但都因為“弟弟”而選擇放棄,只因為她是姐姐。

讀書時,她考上俄語系,那個年代的大學俄語系到底有多珍貴我不知道,但她放棄了,因為弟弟考上了大專,在家裡只能供一個讀書。姐姐放棄了,把讀書的機會給了考上大專的弟弟。

從姑媽到安然,“姐姐們”的“犧牲”,遠不止於此

另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是姑媽從工廠辭職後,當時弟弟一家娶妻生子,她相約和姐妹去俄羅斯做小商品生意,人都已經到了俄羅斯,卻被母親一個電話叫了回來,因為弟媳生了個女娃,叫她回來幫忙照顧。

原本可以成為大學生,以後當個翻譯官或者外交官的姑媽,錯失了讀大學的機會;原本可以靠做生意成為小老闆的姑媽,錯失了發家致富的機會。最後,她結婚生子,開了個小賣部度日。

這所有的一切,都不過是她是“姐姐”,她理所當然地要照顧弟弟,要幫助弟弟,哪怕錯失讀大學的機會,哪怕不能去做生意,這一生要做的就是幫助弟弟。

從姑媽到安然,“姐姐們”的“犧牲”,遠不止於此

當安然離開姑媽家,姑媽拿著俄羅斯套娃,喃喃自語地念著那一個個俄語單詞的時候,不少人感同身受。

儘管姑媽嘴上說著我是姐姐當然要照顧弟弟,即使多年過去,即使兒女早已長大成人,但大家都知道姑媽沒能徹底釋懷,依舊有許多無可奈何。

姑媽如此,安然又何嘗不是?在那個只能生一個年代,為了能多生一個父親要求安然裝瘸子,卻因為在調查的當天敗露而大打出手。

從姑媽到安然,“姐姐們”的“犧牲”,遠不止於此

安然考上了醫學系,原本可以去北京學醫,學成之後去大醫院當個醫生,可是誰能想到,高考志願被家裡人偷偷改成了護理專業。無奈之下安然只能當一個護士。

從那以後,安然再也沒有找家裡人要過一分錢,親子關係也逐漸疏遠。安然一心想要考上研究生,當上醫生,去北京或者離開這個地方。

從姑媽到安然,“姐姐們”的“犧牲”,遠不止於此

無論是誰,在享受了十幾年的獨生子女生活,飽受了家裡人重男輕女思想,突然在成年之後有了一個弟弟,恐怕一時間都無法接受。

當父母意外去世,周圍人第一個想到的不是這個女孩有多可憐,想到的是女孩逼死了她的父母,想到的是女孩必須承擔起照顧弟弟的責任。

安然跟姑媽相比,安然是幸運的,至少她的弟弟在她成年後才出生,她有選擇的權利,她可以遠離家庭,遠離這一切。

但姑媽卻不行,一直到弟弟去世,姑媽都在履行著姐姐的責任,照顧弟弟的女兒和兒子。

從姑媽到安然,“姐姐們”的“犧牲”,遠不止於此

電影中的姑媽和安然,不過是眾多“姐姐”中的一個,翻看《我的姐姐》電影的影評,不難發現有很多跟姑媽、安然一樣經歷的“姐姐們”。

差別對待,重男輕女的思想讓她們從小過得並不幸福,因為“你是姐姐”這句話,都不得不在很多事情上做出退步。即使內心中有很多不甘,但最終都選擇了和家人和解,選擇忍受。

從姑媽到安然,“姐姐們”的“犧牲”,遠不止於此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姑媽和安然不懂的反抗?

其實,他們也反抗過。安然和家裡人決裂是反抗的方式之一,姑媽一直偷偷的學俄語是反抗,但她們為了自己的生活回擊的時候,卻發現無從下手。

電影不過是冰山一角,我們的周圍還有很多這樣的“姐姐”,她們為了弟弟放棄了很多,想要脫離,卻因為“親情”羈絆著。他們很多人猶如電影中的安然一樣,選擇圓滿,選擇承擔,選擇放棄。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88 字。

轉載請註明: 從姑媽到安然,“姐姐們”的“犧牲”,遠不止於此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