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反覆便血6年,9歲男孩確診為結腸癌 孩子便血、腹痛千萬別大意

由 東方崇學 釋出於 健康

南京市兒童醫院普外科近日收治了一名年僅九歲的結腸癌患兒。孩子反覆便血六年多,最終竟是結腸癌。專家提醒,雖然兒童結直腸癌非常罕見,但如果孩子出現反覆便血,還應及時到院就診。

9歲男孩竟是結腸癌

九歲的小雨(化名)家住連雲港,三歲左右第一次出現便血,家長當即帶往當地醫院就診,診斷為痔瘡,建議回家觀察。在隨後的六年中,小雨便血的情況反反覆覆,時好時壞,家長以為是痔瘡復發,就沒太在意。直到去年底,小雨主訴“腹痛”,家長帶其到醫院檢視,醫生懷疑是闌尾炎,但結合便血的症狀,建議家長做個胃腸鏡檢查。檢查過程中在小雨的結腸處發現息肉,於是行腸鏡下息肉切除,並進行病理分析。然而,令大家沒想到的是,術後病理提示切除的組織為惡性腫瘤,診斷為結腸癌。

“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得癌,還是結腸癌?”一時間,一家人都沒法接受這一結果。由於腫瘤的分期不明,邊界不清,手術難度較大,醫生建議儘快轉至南京市兒童醫院。

切除病灶更要預防復發

“結腸癌是常見的發生於結腸部位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大體形態呈息肉狀、潰瘍型等,以40~50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兒童醫院普外科李濤主任醫師介紹,“但孩子得這病的非常少,該名患兒是目前省內年齡最小的結腸癌患者。”

小雨入院後,針對他的病情,普外科、消化科、放射科開展了多學科會診。考慮其病灶的特殊部位,單純的腹腔鏡無法準確定位病灶的位置,因此,制定了內外科雙鏡聯合手術的方案。另一方面,手術不僅要切除病灶,更要把可能引起復發的淋巴也儘可能切除。普外科周建峰副主任醫師說,“切少了,有可能增加孩子復發的可能;切多了,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傷,或可影響他未來的生長髮育。”經專家商討決定引入吲哚箐綠,熒光顯影輔助確定腸道的切除範圍。

新技術引入,避免術後放、化療

5月25日,普外科李濤主任醫師、周建峰副主任醫師與消化科主任劉志峰聯手為小雨進行結腸癌根治術。術中,劉志峰首先透過腸鏡確定惡變的息肉位置,用鈦夾標記,並進行術中攝片。腹腔鏡很快在腸鏡的提示下確定了病灶的位置。隨後,劉志峰透過腸鏡向腸道粘膜下層注射了吲哚箐綠。透過淋巴迴流,普外科在熒光腹腔鏡下可以清晰顯示病變腸管的迴流淋巴結,輔助確定了切除範圍。最終,經過4個多小時,手術充分切除了病灶和可疑淋巴。

術後病理顯示,小雨的結腸癌為一期,淋巴結無轉移。且由於病灶切除充分,目前只需臨床觀察,無需進行放、化療。周建峰說,“這正是我們所希望的,讓孩子能擺脫疾病,也能讓他更好的生活和成長。”

專家提醒:

雖然兒童結直腸癌非常罕見,但如果孩子反覆便血,家長仍要引起重視,尤其是有相關疾病史的家庭。此外,肛裂、腸息肉,炎症性腸炎等都可能引起兒童便血,如不及時治療也會有惡變的可能。

通訊員 張艾萱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蔡蘊琦

編輯 :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