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父母養育孩子都以公平,自由為前提,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聽取孩子的意見,尊重他們的行為,大家管這種方式叫做屬於放養式教育。但其實放養和放任並不對等,這一點是需要各位父母都能明白的一個道理。都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那麼自由和規矩的界限到底該如何把握呢?
王源今年6歲了,是家裡的獨子,從小父母對孩子也是一直秉承著放養式教育,任何事情也都完全尊重個人意見,為的就是給他足夠的空間成長。可就是這樣過度的自由散養,把王源養成了一個自私自利,狂妄自大的人。
最近一次開家長會,班主任重點把王源的家長批評了一頓,說家長太縱容孩子,剛剛上一年級在學校就形成了一股愛攀比的壞習氣,不僅如此,上課不認真聽講,下課打同學,簡直成了學校裡的混混頭子。
王源父母聽到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簡直氣瘋了,本想著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有什麼事情儘量都讓孩子自己做主,有利於他的成長,沒想到這樣的教育竟然毀了一個孩子。
班主任把父母的想法聽明白後,告訴他們,放養教育講的是在有規矩的前提下進行教育,而不是沒有任何底線,沒有要求的過度縱容孩子的一切行為。王源父母聽後,慚愧的低下頭,準備重新更換教育方式。
作為父母一定要分清自由和規矩之間的界限,才能夠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尤其是在孩子六歲以前,家長就要幫助孩子建立好正確的規矩。遵守規矩對孩子日後的學習和成長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為什麼說孩子6歲前的教育很重要
1.能讓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在三歲以前他們的語言能力還是很弱的,只會用哭來表達自己的需求。而到了3歲以後,孩子的語言能力慢慢的得到提升,但如果這個時候在教育孩子時不設定好規矩,那麼孩子遇到事情仍然還會用哭鬧的形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樣的孩子日後的性格,情緒出現問題都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2.是能力和人格定性的關鍵
嬰幼兒的大腦1個月的發育速度是正常人10年的發育速度,這也就說明這是大腦快速發育的最佳時期,一個人的一生中也只有那麼一次機會。如果家長在孩子六歲之前培養好孩子的語言能力以及行為習慣,那麼對他日後的人格形成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3.為日後的好習慣打基礎
孩子從開始學說話以後,有時大人的一些行為都會被孩子模仿,並且在這個階段,孩子的學習能力也是最強的。因此如果這個時候大人們提前規定一些好的習慣,好的行為讓孩子慢慢的學起來,習慣成自然,那麼長期習慣後這些好規矩會讓孩子形成一個既有禮貌又有教養的孩子。
從以上可以看出,孩子在6歲之前的教育,直接影響孩子以後的發展,如果小時候不把孩子養成有規矩的娃,那麼以後的發展也會出現阻礙。所以,在孩子6歲之前,父母要給孩子立下這3個規矩。
孩子在六歲前,父母狠心立下這三個規矩,對孩子大有幫助
1.規範社會行為
三歲左右,孩子們就會進入到幼兒園,正式和社會接軌。走出家門,融入外面的集體生活肯定會交到很多好朋友,因此這個階段家長對於孩子的社會規矩也要提前建立。比如在公共場所注意衛生,不大聲喧譁。待人交友要禮貌,要懂得照顧他人,理解他人等,這樣的社會規矩可以讓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
2.規定作息時間
當孩子有了一定的認知,最好是在一歲以後,就可以把孩子的作息調整起來。第一個作息就是睡覺時間的把控,每天按時睡覺,按時起床,不要有熬夜甚至經常賴床的習慣。當然家長也要適當放手,要讓孩子脫離哄睡階段,避免產生過度依賴。第二就是要求孩子在家長規定的時間內吃飯,其他時間不要新增太多的輔食,以免養成不好好吃飯的壞習慣。
3.規定生活行為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小事兒也都要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當孩子有了一定的表達能力,有了自我意識以後,家長可以抓住這個階段,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比如習慣性地把垃圾扔進垃圾桶,不亂放;吃飯前洗手,見到長輩要問好等這些很瑣碎的小事情都可以適當地讓孩子自己去完成。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父母的希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六歲之前對孩子的行為及思想進行規矩教育,這樣日後才會長成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
今日話題討論:您是否在孩子六歲之前就已經開始設定規矩了呢?都設定了哪些規矩呢?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