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快樂孩子有“六個共性”,3歲前有兩次培養機會

導語:

“原生家庭”是指子女在沒有和配偶組成家庭的時候,和自己的親生父母組成的家庭。

這個詞近幾年很火,很多關注育兒的家長,都一定在各種平臺上看到過這個詞,那為什麼育兒專家們,會頻頻提及原生家庭呢?

研究發現:一個人的“原生家庭”情況,會極大地影響他此後的一生,包括性格、職業選擇、發展方向,就像孫悟空逃不出五指山一樣,我們的孩子也逃不出原生家庭的影響。

哈佛教授:快樂孩子有“六個共性”,3歲前有兩次培養機會
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僅僅指家庭的經濟條件和家庭的構成,原生家庭更大程度上的影響是父母的選擇、父母的家庭教育,這種影響從孩子出生起就開始。

所以要想孩子成長為一個人格健全、性格良好的人,首先要給孩子做好原生家庭的第一步——讓孩子度過一個健康的童年。

哈佛教授:快樂孩子有“六個共性”,快看看你家娃中了幾個?

美國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項長達37年的跟蹤研究,這個專案的負責人——美國兒童心理學家伯頓·L·懷特,選擇了一千個美國家庭作為實驗物件。

他對家庭中的嬰幼兒進行跟蹤調查,每個月80次、每天2-3次進入這些家庭中,實地觀察父母及孩子的成長情況,在將近40年的研究過程中,伯頓見證了這些家庭的寶貝的成長,也總結出一套從0歲開始培養孩子的理論與有效方法。

哈佛教授:快樂孩子有“六個共性”,3歲前有兩次培養機會
伯頓研究發現:6歲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分界點,一個性格完善、發展良好的成年人,通常在他6歲左右時候,有以下幾個共性:

1.大多時候熱愛生活,有時也對當下感到不滿;

2.關注身邊的人,能夠和他們愉悅相處;

3.接人待物有禮貌,樂於分享;

4.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願意與人溝通;

5.心態平和,能當“領導”也能被“領導”。

哈佛教授:快樂孩子有“六個共性”,3歲前有兩次培養機會
6歲以前的孩子,沒有進入學校接觸系統的教育,家長應該以什麼為目標培養孩子呢?以上6點,就可以作為我們培養6歲前孩子的目標了。

那如何讓孩子6歲的時候,擁有這些特點呢?

3歲前的兩大性格培育關鍵期,家長一定要抓住機會,不能錯過

懷特在研究過程中總結出:一個孩子從出生到三歲,需要劃分為5個不同成長階段。

這五個階段分別為:孩子出生至五個半月,五個半月至七個半月,七個半月至十四個月,十四至二十二個月,二十二至三十六個月。

哈佛教授:快樂孩子有“六個共性”,3歲前有兩次培養機會
在這5個階段中,有兩個階段是孩子性格培養的關鍵階段,把握住這兩個階段,就相當於把握住了孩子嬰幼兒時期的成長關鍵,讓孩子不至於走彎路。

第一個階段:七個半月至十四個月

這是懷特研究理論中的第三階段,在經歷了嬰兒剛出生因為本能的需求而哭泣的階段,嬰兒對周遭環境建立感覺,從而有目的地哭泣的階段後,他們進入了第一個人格形成的關鍵階段。

哈佛教授:快樂孩子有“六個共性”,3歲前有兩次培養機會
我們可能會發現有些小孩子有發脾氣、摔東西、打人的不好習慣,這些壞習慣就是在這個階段逐步萌發的。他們這個階段會發現大聲哭鬧、咬人等等是吸引父母注意的行為,能夠得到關注和自己想要的東西。

父母一定要在這個階段時刻注意:孩子為什麼哭、為什麼鬧,分析原因後,給孩子做出相應的反饋。不能條件反射的,孩子一哭鬧就給好吃的好玩的安撫他們,要分析原因、對症下藥。

哈佛教授:快樂孩子有“六個共性”,3歲前有兩次培養機會
第二個階段:十四個月到二十二個月

這一階段和上個階段是一脈相承的,這兩個階段的教育方法,會在孩子3歲前的最後一階段得到最直接的反饋。

這個階段的孩子擁有了更強的自我意識,他們開始有領導的需求、有做決定的需求以及瞭解世界的需求。家長要從這三個方向入手,滿足他們的需求,同時讓他們認識到一個重要概念——“是非對錯”。

什麼事情可以領導、什麼決定可以做,以及要了解怎樣的世界,是這個階段的家長需要選擇和傳達給孩子的。比如讓孩子自己選擇衣服和玩具,給孩子講正能量的故事等等,都是有效培養孩子的方法。

哈佛教授:快樂孩子有“六個共性”,3歲前有兩次培養機會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懷特的研究結果,帶給家長一個很重要的啟示:那就是培養孩子一定要科學,並且遵循兒童心理發育的客觀規律。

科學養娃,才能讓孩子擁有快樂的一生。

留言板話題:你有沒有注意培養娃的這兩個階段呢?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47 字。

轉載請註明: 哈佛教授:快樂孩子有“六個共性”,3歲前有兩次培養機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