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寶寶6個月了,第一次做指尖採血,拿到血常規化驗單,咦,怎麼有幾項不在參考範圍內?寶寶不會有啥問題吧?
朋友急性子,等不及排隊問醫生,隨手就把化驗單拍了照片給我看。
這讓我想起咱們粉絲也在文章下留過幾次言,讓糕媽教大家解讀下血常規報告。
好的,之前一直沒有專門說過這個問題,今天糕媽就來手把手例項分析,教大家初步讀懂寶寶的血常規,心裡先有個底,跟醫生交流時也更能理解醫生說的話。
拿到一張血常規的報告單,上面密密麻麻的各種指標,到底哪些指標是應該關注的?每個指標能看出什麼問題?
簡單來說,我們可以先把血常規報告單分成三個主要部分:
那這三部分具體又該怎麼看?什麼樣的數字情況才表示是有問題的呢?
彆著急,糕媽帶大家繼續往下看。
如果你是一個在帶娃路上久經沙場的寶媽/寶爸,對白細胞肯定不會陌生。
白細胞可以說是體內的一線戰士,日常工作就是做好人體防衛。比如常見的細菌/病毒入侵,或者外傷手術、風溼性疾病、血液性疾病,甚至是劇烈運動、情緒緊張等,白細胞計數都有可能出現異常。
? 因此,看白細胞指標時,一定要結合臨床表現來看。
比如,寶寶咳膿痰、流膿鼻涕、體溫時高時低,同時扁桃體還紅紅的,精神也不好,這個時候看化驗單白細胞增高,就很可能是有感染了。
而如果寶寶沒有任何異常表現,白細胞數值也只是高了一點點,那有可能是生理性的。
另外,新生兒的白細胞總數會稍高一些,大概在15左右,最高可達30。寶寶出生3~4天后,白細胞會降到11~12左右。因此,這個時候的寶寶白細胞高是正常的,不需要太過擔心哦。
那,白細胞下面的那些指標又是啥呢?其實啊,白細胞並不是某一種細胞,而是很多種細胞的總稱,其中就包括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
這些就是“白細胞”下面的那一堆指標啦。▼
透過這些指標,可以看出白細胞的增多或減少到底是以哪一類細胞變化為主的,結合臨床表現,可以更好的幫助判斷寶寶的病情。
但是,有些疾病僅僅憑几個數值,還不足以下診斷,只能說幫醫生提供了一個大致的方向。有時候需要結合臨床表現和病史綜合分析,有時候還需要做進一步檢查,才能明確診斷。
血紅蛋白是紅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血紅蛋白,家長們應該也不陌生,但要說到它們的數值到底有啥意義,可能就說不出來了。
其實,這個指標跟貧血關係很大,如果血紅蛋白減少,就可能是貧血:
那血紅蛋白下面的那些指標,又是幹嘛的呢?▼
這些指標可以幫我們初步判斷是哪一種型別的貧血。
根據紅細胞的形態來分,貧血可以分成大細胞性貧血(紅細胞體積偏大)、正細胞性貧血、單純小細胞性貧血(紅細胞體積偏小)和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紅細胞體積小同時血紅蛋白濃度低)。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已經看暈啦?
其實啊,講這些只是為了告訴大家,貧血要細分起來非常複雜。如果家長們想看,我們以後可以再單獨拎出來細講。在日常生活中,各位家長只需要知道什麼是貧血就夠啦。
講完了白細胞和紅細胞,接下來就是血小板了。血小板主要參與止血和凝血的過程,是凝血功能的一部分。
血小板如果增多,大多數情況表明身體有急性炎症,也有可能是血小板增多症之類的,需要結合具體症狀分析。
但血小板增多不可怕,可怕的是血小板減少。如果血小板減少,常常會有牙齦出血、身體淤青瘀斑等症狀。嚴重的甚至出血難以止住,重要臟器出血而危及生命。
而且血小板減少的原因也很多,需要考慮是否存在血小板生成減少(比如感染導致的骨髓抑制、白血病等)、破壞過多(脾功能亢進等)、被稀釋(輸普通紅細胞懸液後)、被消耗(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或者是特發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等。
另外,血小板、紅細胞和白細胞其實都是一個媽生的,如果他們仨都出了同樣的問題,比如三個都減少,那就說明可能是骨髓造血功能的問題了,這個時候就需要進一步做骨髓相關檢查咯。如果看到這樣的血常規化驗單,可別說醫生亂開檢查什麼的,這是很必要的過程哦!
接下來我們舉個例子來實戰演練一下,來看下面這張報告單:
其實這張報告單很亂,寶爸寶媽看到這麼多不正常指標,可能心裡已經害怕地砰砰跳了。別急,我們一起來拆解一下。
1. 先看白細胞相關指標部分。
這個10個月大的寶寶白細胞不僅增多了,還幾乎增多了2倍,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都增多了,加上寶寶腸炎的症狀表現,可以明顯判斷出有感染了。
2. 再看紅細胞相關指標部分。
血紅蛋白明顯減少,說明除了感染,這位寶寶還存在貧血情況,結合年齡來看,首先考慮缺鐵性貧血可能性大,可以問問醫生需不需要補鐵觀察療效。
3. 最後看血小板相關指標部分。
血小板增多,大部分情況表明身體有急性炎症,這也驗證了我們前面根據白細胞判斷出來的感染可能。
另外,化驗單上還有一項不屬於三大塊的“超敏C反應蛋白”。超敏C反應蛋白,我們一般認為是體內炎症反應(包括感染,包括風溼等)的指標。在身體有炎症的時候會增多,不用太過驚慌。
此外,在血常規的化驗中有些細胞數本身就很少,檢測時多多少少會有些誤差,有些指標稍微高一點點,或者稍微低一點點,都不是什麼大問題。
比如案例中的大型血小板比率,就只比參考值低了1個單位,而寶寶也沒有相關疾病的表現,那其實可以不用太過擔心,不要緊盯著這1個單位不放,安安心心照顧寶寶就好啦。
各位寶爸寶媽,看明白沒?可以把這篇文章收藏起來,等下次帶寶寶去做血常規,可以實戰演練下哦。
本文經「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 主治醫師滕麗萍」稽核釋出
參考文獻:
[1] 高英茂,李和.組織學與胚胎學(長年制).第二版 [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2] 王鴻利.實驗診斷學(長年制).第二版. [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3] 王衛平.孫錕. 常立文.兒科學 第9版.[M].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4] 陳灝珠,鍾南山, 陸再英.內科學-第9版[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