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問題是大家都較為關心的,近年來關於此類的新聞頻出,導致很多人在購買食材時十分戰戰兢兢,生怕自己買到了問題產品,注膠肉就是其中較為熱門的“選手”之一。
一、什麼是注膠肉,吃了會致癌嗎?注膠肉這詞相信很多人都聽聞過,但要說起來它具體是什麼東西,卻又說不上來。
它其實是指一些不良商家為了增重達到牟利的目的,在屠宰前給動物強行灌注或在體內注入卡拉膠、黃原膠、明膠等水溶液。這是一種濫用食品新增劑的行為,甚至有些商家會給動物注射強心劑、擴張血管劑等來促進“膠水”的吸收,這一行為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但並不是所有添加了“膠水”的肉都是注膠肉,肉類加工產品內的確會含有卡拉膠、明膠等新增劑。這些新增劑具有改善肉的組織結構、提高水分含量以及凝膠強度等作用,可以讓肉製品變得更有彈性,在市面上應用也很廣泛。只要新增的量在食品新增劑標準範圍內,就不會給健康帶來威脅。
卡拉膠本身是從紅藻類海草內提取的親水性膠體,但不法商家往往會在豬肉內新增工業卡拉膠、防腐劑、血水、工業色素等物質。添加了這些物質的豬肉,外觀看上去十分光鮮,但內部很可能已經壞掉了。
注膠肉對人的危害最為明顯的危害就是缺斤短兩,明明花了1斤的錢買豬肉卻沒買到足量的肉。且添加了膠水的豬肉,其內裡的肉品組成也會發生改變、致病菌微生物汙染的風險也會顯著增加。長期攝入會阻礙身體對於鈣鐵等營養元素的吸收,容易誘發骨質疏鬆、貧血等發生,還可能會導致身體重金屬攝入超標,威脅健康。
二、四種常見的肉可能添加了膠,最好少吃實際上,在我們生活中注膠肉並不少見,這幾種肉類都是添加了膠水的,要注意少吃。
- 廉價牛排
原切牛排是指從牛身上切下來的一整塊牛肉,相對而言價格較高。而廉價的牛排是碎肉一起壓制而成的牛排,這些牛排在加工過程中可能會新增食用膠、卡拉膠等位肉食塑形。雖說符合標準的新增劑不會對健康帶來直接傷害,但還是要注意少吃。日常鑑別要注意檢視配料表,含有食用膠、卡拉膠、谷氨醯胺酶等物質的,均是合成牛排。
- 冷凍肉卷
相信很多人都買過便宜的凍肉卷,這些肉多數用碎肉和粘合劑組成的,口感吃起來與正常的肉沒有太大區別,但營養價值會大打折扣。想要辨別的話,主要是看肉類是否容易散、紋路多不多以及脂肪與精肉之間的界限是否分明。
- 各種丸子
不少人吃火鍋的時候喜歡吃丸子,但這些丸子很可能是用雞肉、豬肉、肉糜等加上明膠、澱粉等新增劑製成的,內裡可能不含有一些蝦肉、牛肉,這類食物具有營養價值低、碳水化合物高的特點,很容易造成發胖。
- 街邊烤腸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肉腸,街邊小吃攤非常多,這些肉腸通常是由變焦肉、大量的澱粉、食用膠粘合而成,內裡甚至沒有含肉。
三、注水肉和注膠肉如何辨別?市面上除了有注膠肉外,還有注水肉存在,作為普通消費者的我們,該如何去辨別呢?
1、觀顏色
正常豬肉表面有明顯的光澤,顏色為鮮紅、暗紅色,脂肪顏色為白色,放置在空氣內表面會形成一層風乾的薄膜;注膠肉的肌肉顏色多為紫色;注水肉一般有嫩而發脹的感覺,顏色為淡粉色,有點發白。
2、摸肉質
正常肉摸起來很柔軟且有彈性,按壓切口斷面時凹痕能很快恢復;注水肉按壓時會有明顯的水腫感,且肌肉比較鬆弛,凹痕很難很快復原;注膠肉在烹飪時一般很難煮熟,且口感會比正常的肉要差。
3、聞氣味
正常的肉聞起來會有一股肉的鮮味,而注膠肉聞起來會有明顯的刺激性氣味。
日常購買肉製品,建議要去正規的商超、市場,這樣做可以很大程度減少購買到問題肉的機率。
四、豬身上的三個部位,勸你少吃除了購買肉時需要鑑別外,在日常還要注意減少購買豬身上的這幾個部位,長期食用可能會威脅健康。
豬的腎上腺:平時可以偶爾吃一下,但儘量要吃。動物腎臟容易隱藏鎘、鉛得重金屬元素,誤食豬的腎上腺後,可能會引起急性中毒發生。
豬的淋巴結:淋巴結遍佈豬的全身,其中脖子上的淋巴結數量最多,且最容易病變。病變的淋巴結一般為灰色、黃色、暗紅色,這類淋巴結內多含有大量細菌、病毒,食用後會威脅健康。
豬的甲狀腺:甲狀腺俗稱“栗子肉”,內裡可能會有毒素,透過正常的烹飪難以完全殺滅。過量攝入容易干擾正常的內分泌和代謝,繼而引起噁心、嘔吐,乃至是神經中毒發生。
肉作為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物,對於膳食均衡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但在購買肉時也要注意甄別,避免購買到問題產品。
參考資料:
[1]《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批准釋出“注膠肉”權威檢測方法 相關國家標準亟待出臺》.中國標準化 2018-06-26
[2]《注意!這些最常吃的肉裡都加了膠!再便宜也別亂買,每一款都是大家愛吃的》.光明網 2020-10-20
[3]《白肌肉、注水肉、注膠肉的鑑別檢驗技術》.生鮮品管 2022-03-2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