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IC photo
東莞一對母女食用自制泡菜後,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且不斷加重,隨即進入ICU搶救。經當地疾控中心檢驗,她們的嘔吐物及自制泡菜壇中發現“肉毒桿菌”。肉毒桿菌是如何致病的?怎樣預防肉毒桿菌中毒?新京報記者根據各地疾控中心釋出的內容整理出一份健康提示。
肉毒桿菌是肉毒梭狀芽孢桿菌的簡稱,也稱肉毒梭菌。肉毒桿菌中毒,通常是由帶有肉毒桿菌或其芽孢的糞便、土壤、水汙染禽畜肉、魚肉、糧食、果蔬等食物原料或食品,在加工儲存過程,經由厭氧環境和適宜的溫度下產生肉毒毒素,如果在食用前未經高溫加熱,就可導致中毒的發生。潛伏期一般為12-36小時,短的僅2小時,長的可達10天或更長。患者一般會先出現頭暈、乏力、噁心、嘔吐等症狀,繼而會出現神經麻痺症狀,如視物模糊、複視、眼瞼下垂、伸舌、吞嚥困難、語言障礙、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者可因呼吸麻痺而死亡。
在我國,肉毒桿菌中毒大多由發酵的豆製品和麵製品所致,如臭豆腐、豆瓣醬、麵醬、豆豉,在常見的魚和魚製品及罐頭食品和臘腸、火腿等密封醃漬食物,家庭自制、有密封隔氧的加工和儲存過程的食品中肉毒桿菌中毒也可發生。
如何預防肉毒桿菌中毒?
●對食品進行徹底加熱可預防肉毒桿菌中毒的發生。肉毒桿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產生的肉毒毒素不耐熱,很容易高溫破壞並失去毒性,75℃-85℃加熱10分鐘或100℃加熱1分鐘即可被破壞。
●家庭自制發酵食品儘量對原料進行蒸煮處理,避免肉毒桿菌及其芽孢汙染;家庭醃製或發酵的食物應儘快冷卻並低溫儲存,防止肉毒桿菌芽孢發芽、繁殖產生毒素;食用家庭自制食物前要充分加熱。
●選購罐頭、真空包裝等食品時,應選擇信譽良好之商家,並依標示妥善儲存,切勿購買來路不明且未完整標示之食品。食用食品罐頭時,若罐頭兩端有膨隆現象,或內容物色香味改變者,應禁止食用,即使煮沸也不宜食用。
●買來的香腸、火腿、罐頭等肉製品,最好加熱至熟透再食用。吃完醃製品,如果身體出現頭暈、頭痛、犯惡心等症狀,應及時採取催吐措施,並立即就醫。
新京報記者 劉旭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