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缺愛這個問題,作為一個曾經是留守兒童的人,我想我擁有足夠的發言權。
因為缺愛的人中有不少人都是留守孩子,那除此之外,又有哪些人容易缺愛?為什麼他們會產生缺愛的問題呢?
一般情況下,這四種人比較容易產生缺愛的問題:
1. 留守孩子
儘管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但每年依然有成千上萬的留守孩子,特別是在偏遠的地區和山村,因為經濟條件和地方發展不夠好,所以許多父母不得不背井離鄉外出務工,以此改善家庭的生活水平,而那些被留守家庭的孩子自然就留給家裡老人照顧,或者有的更是小小年紀便自力更生,所以他們沒有其他同齡的孩子那樣幸福。
因為留守孩子的年紀尚小,心理也相對脆弱,而身邊長期都沒有父母的陪伴和關愛,開心的時候無法與父母分享,委屈的時候也不像旁人一樣有父母做港灣,而一個人成長路上,最不應該缺席的就是父母的愛,一點一滴都是透過身邊接觸到和感知到的事物積累起來的,久而久之沒有父母在身邊照顧,就很容易產生缺愛的情況。
2. 父母離異的人
不論是因為性格不合、感情不睦還生活習慣等原因始終無法磨合也好,現在這個社會離婚的人不在少數,如果沒有孩子還好,但是有孩子的情況下離婚的家庭,最終傷害的都是小孩,有的人選擇跟著父親,有的人選擇跟著母親,可是選擇任何一方註定是要缺失另一部分的愛,他們就是離異家庭的孩子。
對於離異家庭的孩子,他們生活條件上不論再好,可心裡始終不再是完整的父母給的愛,多多少少都會產生缺愛的情況,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陪伴比例不均衡,如果跟著父親,他接受的家庭給與的愛就絕大部分來自父親,母愛的缺失,容易讓人的自信心減弱;如果跟著母親,那他接受的家庭給與的愛就絕大部分來自母親,而父愛的缺失,容易讓人缺乏安全感。這兩者缺少任何一個都不完整,所以最好情況就是不要選擇離異,如果一定要離異,也請優先考慮到你們的小孩,大人的事情不應該讓你的孩子來受委屈。
3. 喜歡獨處的人
如果你稍微留心,不難發現身邊總有那麼一兩個人,他們常常都是獨來獨往的,且不愛熱鬧,很少參加社交活動和結交新朋友,和你見面時也只是短短的一句招呼語,甚至是微微淺笑點個頭,也許他們不僅喜歡獨處,也可能是社恐,但他們內心深處都很柔軟。
因為喜歡獨處的人,他們的社交範圍一般都不大,參加的社交活動也較少,接觸的人當然就不會太多,如果不能開啟自己的心門,獨處的人甚至有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孤僻。我身邊有一個朋友,她以前總是獨來獨往的,我和朋友問過她為什麼不多和其他人一起多活動呢?她說:“其實她也很羨慕大家一起逛街,一起出去玩,一起聚會參加活動,但是因為一個人獨來獨往慣了,而且突然想融入大家並不容易,她自己也沒有足夠的勇氣。”後來我們就常常帶著她一起逛街、聚會、參加活動,漸漸的她的笑容越來越多,也開始嘗試談物件。
4. 容易情緒化的人
前段時間微博突然有一個話題衝上熱搜,“你工作中最不喜歡遇到什麼樣的人?”我看到有網友評論,最不想遇到容易情緒化的人。說實話,容易情緒化的人確實不招人喜歡,無論在什麼場合,都不要輕易情緒化,讓你產生各種情緒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考試成績不如預期、升職失敗,自己辛辛苦苦做出來的成果不被認可、被別人汙衊等等,但這些原因重要嗎?不重要,沒有人對你個人的事情感興趣。
容易情緒化的人為什麼缺愛呢?
因為他們內心不充實,缺乏安全感,典型的一種人就是常常透過釋放自己的情緒來獲得別人的關注,潛意識裡覺得你對他的關心太少,感覺自己被忽略,所以一遇到稍微棘手的事情就會找朋友或者物件傾訴,談自己的境況和遭遇,以此獲得別人關注,在潛意識裡安慰自己;還有咿呀學語的小孩,因為他們還沒有能力去直觀的表達自己,而情緒的釋放會讓大人立即就關注到他,這時他會感覺身邊充滿安全感。
其實暫時的缺愛不一定就是永遠存在的,如果沒有安全感,那就自己掙安全感
,要知道安全感除了父母家人以外,更多的是自己爭取;如果內心不充實,生活過得看似忙忙碌碌,而內心孤獨,那就試著刪減不是必須要做的事情,然後做自己喜歡的其他事情、參加社交活動。
比如球類的運動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球類運動大部分都是團體的活動,哪怕個人的,你也會遇到對手,不至於是一個人,還可以認識不同性格的人,結交到新朋友。
再或者學習新的技能,學一門新的語言、學習插花藝術、考你可能用到的專業資格證,俗話說多一項技能、多一個證在手總是沒錯的,願你也有所感觸,越來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