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體質為溼熱體質,有人研究認為,溼熱體質約佔正常人群的十分之一。我從臨床來觀察,今時溼熱體質者越來越多見,而且,越是在南方,越多見;越是夏天,越多見;越是陰雨連綿,越多見。以下詳細分析溼熱體質多見的原因。
(一)溼熱體質的特徵
一則,溼熱體質者的形體特徵
偏胖或蒼瘦,常表現為平素面垢油光,容易生痤瘡粉刺,易口苦口乾,身重睏倦,舌質偏紅,苔黃膩。眼睛紅赤,心煩懈怠,大便燥結或黏滯,小便短赤。男性陰囊潮溼,女性帶下增多。脈多滑數。
二則,溼熱體質者的心理特徵
由於溼熱內蘊,肝膽多鬱,溼熱體質者多急躁易怒。有人研究發現,溼熱體質者多有個性偏於內向、情緒不穩定的特點。
三則,溼熱體質的判定標準
溼熱體質者當有以下特徵:面部痤瘡、油垢;性格多急躁易怒;大便黏滯黃臭、小便短赤;舌苔厚,口黏膩。
讀者朋友可參考這幾個標準,判斷自己或家人是否屬於溼熱體質。若屬於溼熱體質,那麼,就可以參考此文的方法養生。
(二)產生溼熱體質的原因
一則,溼熱體質是如何形成的
凡是某種體質的形成,都往往是先天與後天因素互相影響,經歷長時間而慢慢形成的。溼熱體質亦不例外。
大體來說,溼熱體質是由於先天稟賦中脾虛,加上後天因素的溼盛,比如久居溼地,喜食肥甘,或長期飲酒,導致溼熱內蘊,久久而形成溼熱體質。
葉天士在《溫熱論》中提到:“有酒客裡熱素盛,外邪入裡,裡溼為合”,所以恣飲無度,生熱生溼,成為溼熱體質形成的重要因素。
有人認為:“古代氣候偏冷,陽虛體質的人偏多。古人又多食素食,蛋白補充不足,溼熱體質較少……而現在氣候變暖,生活質量提高,飲食多膏粱厚味、油膩之品,極易助溼生熱,形成溼熱體質”。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容易導致溼熱體質的形成,今時人們好食肥甘厚膩,喜炙烤,喜火鍋,並且運動太少,這些都會導致溼熱體質。
再者,嗜煙好酒,這是後天導致溼熱體質的因素之一。今人過度關注營養,濫用溫補,濫服營養品和補品,這也是導致溼熱體質的因素之一。
還有,今時人們普遍精神壓力過大,肝鬱則脾虛,脾虛則生溼;又肝鬱則化火,這也是導致溼熱體質的因素之一。
二則,溼熱體質的這些症狀是如何形成的
溼熱泛於肌膚,表現於面部則平素面垢油光,容易生痤瘡粉刺;
溼熱鬱蒸,膽氣上溢,則口乾口苦;
熱灼血絡,則眼睛紅赤;
溼熱內阻,陽氣被遏,則身重睏倦;
熱重於溼,則大便燥結;
溼重於熱,則大便黏滯;
溼熱循肝經下注,則陰囊潮溼,或帶下量多,小便短赤;
舌質偏紅舌苔黃膩,脈象滑數,為溼熱內蘊之象。
溼熱鬱於肝膽則急躁易怒,易患黃疸、火熱等病症;
溼熱鬱於肌膚則易患瘡癤;
溼熱內盛之體,對潮溼環境或氣溫偏高,尤其對夏末秋初溼熱交蒸氣候最難以適應。
(三)溼熱體質容易生什麼病?
溼熱體質不一定會發生溼熱病症,但是,溼熱體質是溼熱病證發病與否的重要因素,與時令、地域和飲食等有密切關係。
關於溼熱體質與疾病,一方面,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飲食模式是導致溼熱體質形成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如此飲食也增加了高脂血症、高血壓病、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病、結腸癌等慢性疾病的發病率。
目前,已經有大量的研究證實,溼熱體質與很多疾病都有密切的關聯性。
比如,溼熱體質對高血壓病有好發性;溼熱體質患者易出現前列腺液中白細胞數量增多;溼熱體質容易出現少/弱精症;男性不育症溼熱質比例最高,佔近四分之一的比例;瘢痕疙瘩患者中溼熱體質所佔比例最多;在馬來西亞,溼熱體質是本地區冠心病患者的常見體質;溼熱體質是脂肪肝發病的主要體質型別;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心理因素等都是導致冠心病形成的危險因素。其中溼熱體質是這些危險因素所共有的,也是被普遍忽視的體質基礎;溼熱體質是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發病的內在基礎,並決定了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病證的歸屬;溼熱體質與胃腸疾病、肝膽疾病、腎病以及冠心病有相關性;肥胖的發生與溼熱體質密切相關;肛門溼疹患者多為溼熱體質,可能與飲食膏粱厚味有關……
有人提出,以溼熱體質為主要體質因素的疾病包括:代謝綜合徵、脂肪肝、前列腺炎、少弱精症、男性不育症、癲癇、銀屑病、強直性脊柱炎、慢性葡萄膜炎、類風溼性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症等等。
有人認為,溼熱體質涉及中醫臟腑、經絡、津液等7個系統的43種疾病,分屬於西醫的呼吸、消化、泌尿等11個系統的72種急慢性疾病。
可以說,溼熱體質危害著我們的健康。為了健康,我們一定要預防溼熱體質的形成。
(四)如何預防溼熱體質的形成
從中醫來分析,先天因素我們可以暫時不考慮,重點應該從後天因素出發,來預防溼熱體質的形成。
一則,調養脾運
脾主土,脾主運化。脾旺則溼濁不滯,土不化溼。預防溼熱體質,首在養脾。如何養脾?
當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脾喜溫而惡寒,喜燥而惡溼;肝屬木,木克土,當調暢肝氣,使肝脾調和;火可燠土,溫運脾陽,則土氣不溼;脾主四肢,運動四肢,則脾溼可自汗而排出;針灸調節脾經,亦能運脾化溼……
二則,調節飲食
忌食煎炸、燒烤、油膩、辣椒、火鍋,這類食物都容易增熱。
忌食粘滑(指糯米做的食物以及月餅等)、生冷(多數寒涼水果、冰淇淋、剛從冰箱取出的食物飲料等)等食物,這些食物都容易傷損脾陽,脾陽虛則運化無力,容易生溼。
建議多素少肉飲食。俗話說:“魚生火,肉生痰”,多素少肉,可以避免生火生痰,當然能避免生溼。我臨床觀察到,那到長期堅持素食的人,往往很少有溼熱體質。
不飲酒,或少飲酒。前賢有謂:“酒之味苦而性熱,能養心火,久飲之則腸胃怫熱鬱結,而氣液不能宣通,”久則化生溼熱。仲景提到的酒客,往往是溼熱體質者。
除了戒除肥甘厚味,不飲酒之外,還需要戒除暴飲暴食和過快進食等導致內生溼濁的因素。
三則,積極運動
運動可以祛溼,特別是夏季,本來天地之間就潮溼悶熱,容易造成溼熱體質。若能積極運動,使透出一身大汗,可以宣暢陽氣,使溼濁不滯,當然就不會形成溼熱體質。
我自己體會到,當舌苔稍有些黃厚時,去跑上十公里,出一身透汗,第二天舌苔即恢復正常。說明汗出可以化溼,可以緩解體內的溼熱。
四則,藥食調理
要改變溼熱體質,建議用藥食兩用之品,比如,溼熱體質者可常服薏苡仁赤小豆粥。此處單論薏苡仁。
我臨床很喜歡薏苡仁這味藥。薏苡仁有利水滲溼,健脾止瀉之功,既是常用的中藥,又是普通的食物。
薏苡仁味甘淡,性涼,我常用以治療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溼痺拘攣、脾虛洩瀉等症,薏苡仁是緩和的清熱祛溼之品,用之最效,而且不傷正氣。
《本草新編》謂:薏苡仁“最善利水,不至損耗真陰之氣,凡溼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視病之輕重,準用藥之多寡,則陰陽不傷,而溼病易去。故凡遇水溼之症,用薏苡仁一二兩為君,而佐之健脾去溼之味,未有不速於奏效者也,倘薄其氣味之平和而輕用之,無益也”。
一般來說,若用於溼熱偏重者,則用生薏苡仁;若用於脾虛洩瀉者,可用炒熟的薏苡仁。薏苡仁的藥力非常平和,若入煎劑,我的常用劑量是30-60克,亦可佐餐隨意食用。
五則,針灸調理
針灸能平衡陰陽,調和臟腑,疏通經絡,暢和氣血,扶正祛邪,安定神志。當然,針灸也能改善溼熱體質。
我臨床常從脾經和胃經入手,取脾經原穴太白,合穴陰陵泉,胃經合穴足三里。在腹部取胃之募穴中脘、大腸經募穴天樞、脾經募穴章門。
以上諸穴可針可灸。或針後施灸,都有助於健脾運脾,化溼除濁。使脾陽健旺,則溼熱體質自然消失。
六則,服祛溼茶
我們選擇中醫工作室精製了祛溼茶,特別適合於溼熱體質者服用。此茶味道甚好,飲後留有回甘,有祛溼、醒脾、透邪、安眠之功。適合於炎夏祛溼,亦適合於平時因溼邪困脾導致的睏倦乏力、精神不振者,凡見苔黃厚,或白厚者,都可服之。另外,對於夏天久居空調室導致肩背拘急,或項後惡風惡寒者(俗稱為空調病),亦有透邪解肌之功。
七則,其他措施
除了以上措施之外,還需要在生活中避免冒雨涉水、久居溼地等導致致外溼的因素。
再者,早睡早起,不熬夜,這是改善溼熱體質的關鍵之一。因為熬夜傷脾,亦傷五臟,容易導致正氣不足,正虛則邪盛,導致體質下降。
小結:《內經》有謂:“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溼淫於內,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洩之。”對於溼熱體質者,若能遵從以上治則,從飲食、起居、運動等方面進行調理,那麼,患者溼熱體質必然可以改善。改善的標準是,溼熱體質特有的症狀和體徵改善,慢慢趨向於平和體質。(董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