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是隔兩天吃一頓好,還是天天頓頓吃對身體好?一定要看
豬肉作為動物性食物,是我國居民吃的比較多的肉類食物,除了一些沿海地區外,我國居民多數習慣以豬肉為主要的肉食來源,食用量佔動物性食物之首。
豬肉還是隔兩天吃一頓比較好,不要天天吃頓頓吃,每週建議用量控制在2公斤以內,不要吃得太多。
豬肉作為畜類肉,含有飽和脂肪比較多,飽和脂肪進入人體後,不易被人體代謝,容易在人體內堆積,造成肥胖,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尤其在現在的生活條件下體力活動普遍減少,超重和肥胖人口增多,各種肉類食物都應該限制在一定的數量範圍內,不適合一頓吃太多。
我們吃動物性食物的目的,不能只停留在好吃上。
從營養學角度考慮,吃動物性食物,是為了獲得其中的優質蛋白質,而紅肉是優質蛋白質的良好來源,豬肉的蛋白質含量,根據部位的不同,在12-20%之間。
所以,在吃豬肉時,要選擇瘦肉,少吃或者不吃肥肉,以避免脂肪攝入過多,增加肥胖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人體對蛋白質的需要量是有限的,輕體力的成年男士每天在75克左右,女士在65克左右,分配到一日三餐,每餐大約在25克左右。
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優質蛋白質攝入量佔比在50%是比較適宜的,也就是有10-15克的優質蛋白質來源於肉食是合理的,那麼折算成食材,每餐吃肉最好限制在100克,而不要像有些人一樣,一頓不限制數量,甚至可以吃到半斤一斤以上。
一餐吃的太多,會攝入過多的蛋白質和脂肪,人體利用不掉,都轉化成多餘的脂肪儲存在體內,造成肥胖,增加慢性疾病的危險。
所以,吃豬肉的關鍵,是要掌握好次數和數量,達到攝入量的均衡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