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與同濟醫院70萬人群調查顯示:年長者、慢病患者,身體鍛鍊能明顯促進精神健康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田豆豆

一項基於逾名中國人資料的研究發現,對於年長者、慢性病患者和從不喝酒抽菸的人來說,游泳或使用健身器械這類身體鍛鍊能促進人更好的精神健康,而且研究資料表明相關性很強。

此論文近日釋出在國際著名期刊《通訊·醫學》(communications medicine)上。華中科技大學研究團隊的該研究探究了鍛鍊與精神健康的潛在關聯機制是否因人群而異,揭示了不同的鍛鍊模式與精神健康的關聯在不同人群中的差異性。研究結果有助於我們理解不同鍛鍊方式和精神健康在不同人群中的關聯。研究結果表明,無論鍛鍊的頻率、時長和方式和強度是多少,鍛鍊使60歲或以上成年人的精神健康負擔降低程度超過了30-59歲的人群。作者還發現,活動程度越高與精神健康負擔越低的關聯在慢性病患者中比在沒有慢性病的群體中更顯著。此外,如果運動量相同,對於透過不抽菸不喝酒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人來說,其精神健康負擔比不這麼做的人更低一些。

鍛鍊作為健康行為的又一重要組成,有助於促進精神健康,能減輕抑鬱、焦慮,提升情緒狀態。然而,不同的鍛鍊方式對不同的人群效果可能存在差異。確定針對不同人群精神健康最合適的鍛鍊方式,有助於提供個性化的建議,並幫助制定有效的干預措施。然而,不同鍛鍊方式和精神健康在不同人群中的潛在關聯機制尚不明瞭,不同人群的最佳鍛鍊方式是什麼醫學研究團隊仍在探究中。

正如WHO全球指南所倡導的那樣,“積極生活”非常重要,涉及多個部門及廣泛政策。考慮不同性別、年齡、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的人群,涵蓋工作場所、學校、社群和家庭等各種環境,需要制定有針對性策略,在不同的環境中創造更多的鍛鍊機會。在城市規劃中提供公園和廣場等公共空間,在社群設計中提供充足的鍛鍊設施,將是鼓勵老年人積極鍛鍊、減少社交孤立和抑鬱情緒的有效措施。

據悉,華中科技大學與同濟醫院團隊醫工交叉研究慢病危險因素與防控5年以來,按照世衛組織推薦的框架構建了一箇中國全民健康覆蓋指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量化的工具來評估和追蹤中國全民健康覆蓋的進展。一系列研究成果發現將推動中國將非傳染性疾病醫療保健原則的重點從治療優先轉移到預防優先。(田娟)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893 字。

轉載請註明: 華中科技大學與同濟醫院70萬人群調查顯示:年長者、慢病患者,身體鍛鍊能明顯促進精神健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