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手是這世上最溫暖的手,代表著媽媽無盡的愛,但抱孩子做家務久了,媽媽的手腕疼痛無力,難以忍受,這是怎麼回事?
它有一個溫暖的名字——“媽媽手”,但它卻是無數媽媽難言的痛。“媽媽手”,在醫學上稱為狹窄性腱鞘炎,發生在拇短伸肌和拇長展肌腱鞘,稱為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發生在拇指或手指的指屈肌腱,稱為扳機指。
它之所以又被稱為“媽媽手”,是因為發病人群常見於每天被家務所累的媽媽,特別是長時間不正確姿勢抱寶寶的新手媽媽,最容易發病。
但隨著生活方式的變化,患病人群並不侷限於媽媽,那些做著重複性高、過度用力且長時間的手指抓握動作的人群,因施力不當、過度使用也容易罹患,如長時間操作機器、手機的上班族、廚師、射擊運動員、泥瓦工等。
發病原因
“媽媽手”的常見發病原因是:手握物體過緊,腕關節活動度大、活動過快和頻繁重複的活動,導致拇短伸肌肌腱和拇長展肌肌腱在腱鞘內長期摩擦,引起炎症,出現區域性纖維化、水腫和滲出。病變的腱鞘增生變厚,肌腱在鞘管內活動受限,在長期勞損和受風寒刺激後,症狀加重併產生疼痛和僵硬。
臨床表現
握拳外展時區域性劇痛、提物乏力,結節壓痛明顯。發病的初始階段表現為疼痛、僵硬,在緩慢活動後可消失,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出現彈響伴有明顯疼痛,嚴重者不能活動。
體格檢查
主要是握拇尺偏試驗,即拇指內收握拳屈曲,並做尺側偏會引起疼痛症狀。
治 療
1、早期儘量減少手部活動,多休息,可區域性制動(支具、肌內效貼布)。
2、注意姿勢:避免手腕長時間做扭、握、壓、扣等動作。需抱嬰兒者,儘量讓五指併攏,手掌、手腕呈水平狀,平均分攤嬰兒的重量,手腕注意放鬆,切莫使手腕過度牽拉、用力。
3、區域性針灸推拿理療:普通針刺、火針、熱敷、超短波等消炎鎮痛。
腱鞘炎屬於中醫的“傷筋”範疇, 多因感受外邪、或急慢性外傷等因素損傷筋絡, 使經絡受阻, 血行不暢, 造成“不通則痛”, “不榮則痛”, “氣血虛少成麻木”等症狀。治療應舒筋活血, 消炎消腫, 通絡止痛。痺證日久,必然在體內產生瘀血、水溼等病理產物,停滯於區域性經脈、關節。
火針借火熱之力,開啟經脈脈絡之外門,達到散寒除溼,溫通經絡的作用,使氣血暢通,通則不痛。針刺加火針治療“媽媽手”,療效立竿見影!
4、康復鍛鍊:
除針灸推拿治療外,自我的康復鍛鍊也是鞏固療效的關鍵。下面介紹幾個康復訓練的動作,可在家自我康復。
a、腕關節拉伸練習:胳膊伸直,用另一隻手拉住患側手,手背下壓儘量屈曲腕關節,保持15秒到30秒。再反方向拉伸手腕使手掌向上,儘量背伸腕關節,保持15到30秒。以上動作每天3組,每組3次。(見下圖1)
b、腕關節背伸拉伸練習:面向桌子站立,兩隻手掌放置於桌面上指尖向前,保持肘關節伸直。身體前傾,感覺腕關節的拉伸感和手背的壓力,保持15到30秒。每天練習3組,每組3次。(見上圖2)
c、腕關節屈曲拉伸練習:面向桌子站立,手臂伸直,兩手掌撐住桌面指尖指向自己。身體前傾,感受腕關節的牽拉感,保持15到30秒。每天練習3組,每組3次。(見上圖3)
d、腕關節屈曲/背伸練習:手握啞鈴或書本等重物,手心向上/向下,腕關節屈曲輕柔勻速抬起重物/手背向上抬起感覺腕關節的背伸動作,再緩慢放回原位,手臂其它位置不動。負重的重量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每天3組,每組10次。(見下圖)
e、指簧練習:手指伸直,五指相聚,在五指指尖套一個橡皮筋,用力使五指展開。練習時,每天3組,每組10次。(見下圖)
總 結
“媽媽手”在臨床十分常見。治療可以使用針灸、推拿、康復等多種療法,經過保守治療後無效者,可考慮手術治療。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要減少或終止能夠“媽媽手”的誘因,在家注意勞動強度,勞動時間,避免反覆一個姿勢長時間的使用手腕,工作中注意工作時間和工作方式,保持最佳的工作體位和手腕位置。一定可以消除“媽媽手”。
【來源:中科血康血液病醫學研究院】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