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職場媽媽育兒路
在寶寶剛吃輔食的時候,我對“孩子什麼時候吃鹽”比較困惑。
都說一歲內不能給寶寶吃鹽(糖分也是),是因為嬰幼兒的腎臟功能還會發育完善,過早的吃鹽會為之增加負擔,對寶寶的身體發育有害無利。
那麼一歲之後呢?從第13個月起,是否就可以放開給寶寶吃鹽了呢?
關於吃鹽的“傳說”同事小夏一直麻煩自己的母親幫著帶孩子,為了寶寶的健康考慮,小夏堅持寶寶一歲內不給輔食加鹽。
這讓家裡的老人很不理解,經常和小夏說:“你看XX家孩子都會爬/練習走路了,咱家的和人家一樣大,但就是學不會,都是你不讓吃鹽害的!身上沒有力氣!孩子身子茬兒太弱!”
在我的老家,不少老人都有這個觀點:不吃鹽沒力氣。這句話本身是沒有問題的,當成年人出汗太多感到乏力時,要補充氯化鈉這種人體必須的電解質。
但對於寶寶,這種情況就不適用了。
- 一歲以內,寶寶出汗過多,都可以透過補充母乳/配方奶達到補水和補充電解質的目的,還能讓寶寶獲得充足的營養。(母乳中是含有鹽分的,而配方奶為了貼近母乳,也會少量新增。)
- 而寶寶的大運動發展,與平時的養育方式和成長環境最直接相關。練習的少,抱的多,孩子自然掌握的就慢。
小夏的媽媽告訴她,只要到13個月,就給孩子吃鹽。那麼,一歲是寶寶吃鹽的分水嶺嗎?不防先看一下建議食用量。
①建議食用量
在0~6個月內,母乳和配方奶都含有氯化鈉;6~12個月,輔食的一些食材中(肉、蛋、蔬菜等)就含有一定氯化鈉;1-3歲,每天攝入的食鹽不應超過2g;4-6歲,每天不應超過3g。
②1g鹽有多少
1克鹽相當於一粒黃豆的大小,而每3克味精中就含有1克鹽,也等於一個茶葉蛋或者35克的掛麵的含鹽量。事實上,全世界大多數人都存在吃鹽過量的情況。
寶寶過多吃鹽,對身體的害處1)易感冒
最新研究發現,過多食用含鹽量高的食品。會減少口腔唾液的分泌,為各類細菌和病毒在上呼吸道生存提供了有利條件。
而鈉離子具有滲透性,過度的食用會降低口腔和上皮咽部的防禦能力,細菌和病毒更容易侵入,寶寶就易得感冒。
2)加重腎臟負擔
95%的鈉離子需要透過人體的腎臟排出體外,而寶寶的腎臟發育的還不夠完善,不能充分的排出攝入的鹽分,長此以往,就會給嬌嫩腎臟帶來負擔。
3)成年後血壓問題
有科學研究發現,幼兒時期的飲食習慣會影響寶寶的終身健康。因為飲食習慣一旦在幼年期養成,成年後是很難改變的,往往會埋下健康的隱患。
攝入過多的鹽分,會對心臟、血管和大腦等帶來損傷,成年後也更易引起血壓上升。而血壓升高就象徵著身體的一處紅燈被點亮,在有其他健康問題時帶來連帶風險。
四個小建議①不要刻意的給寶寶新增鹽
如果寶寶在一歲前已經養成了清淡的飲食習慣,沒有必要在他滿1歲後立即新增食鹽。
這種“小清新”的口味,會讓寶寶更享受食物的本身的美味,不僅對孩子的健康有好處,還可避免出現因口味問題而挑食。
②巧妙加鹽
有些寶寶不愛吃蔬菜,偏愛肉類。當寶寶滿一歲後,家人可以在做這類寶寶不愛吃的食材時少量加鹽。在即將起鍋前才放入,即使少量新增,也風味明顯,讓寶寶的接受度更高。
③不怕麻煩
給寶寶做食物,家人們一定要有不怕麻煩的精神。現在很多家庭都會為寶寶做“獨”食,跟大人重油重鹽的食物分開。
如果您覺得單獨再做一份寶寶餐太麻煩,也可以在飯食燒好後,提前將寶寶的那一份盛出,最後再新增食鹽等其他口味偏重的調味料。
④一些小技巧
平時我們還可以用一些小技巧,來儘量規避寶寶攝入過多鹽分。
- 選購含鈉量低的食鹽,這類低鈉鹽會用鉀離子來替代,味道並沒有任何的變化。
- 世界衛生組織提倡低鈉、高鉀、高鈣的飲食。這種飲食習慣可以預防血糖、血壓、和血脂升高。
- 以身作則才是最有效的示範方法。為了讓寶寶愛上食物的原味,建議家人們也儘量保持口味的“清淡”。這樣當寶寶再吃到大人的食物時,不會有巨大的落差,也不會特別喜愛成年人的食物。
一歲並不是寶寶可以吃鹽的分水嶺,如果寶寶已經養成了清淡的飲食習慣,家人完全可以“一以貫之”,不建議為了吃鹽而特意加鹽。
可能現在我們給寶寶做飯會有一定麻煩,但想到這種口味習慣可能影響寶寶的一生,為孩子的健康投資,值得我們去堅持。
今日話題:各位家人,您家寶寶多大開始吃鹽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