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敷與冷敷,天差地別,這幾點必須注意
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總是無法避免磕磕碰碰,一旦跌打扭傷後父母會馬上建議沖涼水、冰敷。
那冰敷和熱敷到底有什麼差別呢
什麼情況下應該熱敷?
什麼情況下應該冷敷呢?
如何正確使用熱敷和冷敷?
冷敷:
冷敷可使毛細血管收縮,減輕區域性充血,減輕疼痛,降溫退熱,可減少區域性血流,防止炎症和化膿擴散。傷後24小時內一定做冷敷,如果破裂的血管24小時內仍然有出血的傾向時也一定要進行冷敷,這樣才能控制傷勢發展。等待24小時後透過熱敷將傷處周圍的瘀血消散開來。
適用於:扁桃體摘除術後、鼻出血,早期區域性軟組織損傷、高熱病人及中暑者、牙痛及腦外傷病人。冷敷可用小毛巾在冷水或冰水中浸溼,擰成半乾,敷於區域性,每隔1-3分鐘更換一次,持續15-20分鐘。也可用冰袋裹上毛巾敷於區域性,但要注意避免凍傷。
熱敷:
熱敷可促進炎症的吸收和消散; 後期可使炎症侷限,有助於壞死組織的消除和組織修復。熱敷能使肌肉、肌腱和韌帶等組織鬆弛,解除因肌肉痙攣、強直而引起的疼痛,如腰肌勞損、扭傷等。還可減輕深部組織充血,使區域性血管擴張。
適用於:熱敷對小兒、老年人及末梢迴圈不良的患者或危重病人進行保暖,以促進其血液迴圈。但如果是剛剛受傷沒有外部傷口時,卻不可剛開始就熱敷,那樣會因促進血管擴張,加重瘀紫腫脹;此時應冷敷控制出血,再用熱敷,以擴張血管,促進血瘀吸收。有感染時應避免熱敷,各種內臟出血、急腹症,不宜熱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