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生活中常常會看到這樣的一幅畫面:
怒不可遏的家長對著正在啃指甲的孩子大吼大叫,而孩子卻表現得無動於衷,即使在狠狠教訓孩子一頓後,孩子也很難在這件事情上長記性。
一些孩子“啃指甲”的行為習慣似乎深入到了骨子裡,總是情不自禁地“啃指甲”,直到把指甲咬“禿”了,還不善罷甘休,甚至會咬出血來。若是家長放任不管,不及時糾正孩子,孩子只會“愈演愈烈”。
實際上,孩子愛“啃指甲”不僅僅是壞習慣這麼簡單,這個小動作其實也暴露了孩子心理層面的發育隱患。
孩子愛“啃指甲”是心理出現了問題?醫生的苦口婆心,家長要聽得進去
同事麗莎前段時間沒少因為自家女兒的事情犯愁,用她的話說就是,明明是一個很漂亮的女孩,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學會了啃指甲,自己怎麼教育孩子都收效甚微。
特別是等女兒上了幼兒園後,麗莎發現女兒啃指甲的次數變得頻繁了,經常坐在沙發上一動不動地咬指甲。
在一次給女兒剪指甲的時候,麗莎注意到女兒的指甲都被咬得殘缺不全,有些都咬到肉裡。這讓麗莎很是犯愁,不知道到底該怎麼辦才好。
無奈之下,麗莎向當醫生的朋友求助,懷疑是自家孩子身體內缺少了什麼元素,朋友聽完卻告訴她:“孩子愛啃指甲,並不代表就是缺微量元素,還有可能是心理出了問題。”
最糟糕的是,這種心理層面的影響會伴隨孩子一生,在孩子人生關鍵節點上影響孩子。
從小喜歡“啃指甲”的孩子,長大後會有這兩種結局,家長要有數
孩子會有嚴重的心理疾病
孩子從小就出現“啃指甲”的行為,可能不是單純的行為習慣,家長也要考慮孩子心理層面的問題。比如,父母感情不和,經常吵架或冷戰,甚至是對孩子的批評責備,都會引發孩子的緊張焦慮。
這種家庭氛圍會讓孩子處於焦慮的狀態,內心比較壓抑,“啃指甲”就是他們來緩解不安情緒的一種常用方式。若是孩子長期處於不良的家庭氛圍,可能就會出現嚴重的心理疾病。
嚴重威脅孩子的身體健康
由於手與外界的接觸最多,經常會殘留一些細菌。孩子在“啃指甲”的過程中,一些有害細菌就會經過手指到達口腔、腸道,從而破壞孩子的腸道免疫力,導致孩子容易生病。
有些孩子經常會肚子痛,與愛咬手指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關係。
若是孩子“啃指甲”的行為比較嚴重,比如咬出血,容易發生膿腫或導致甲溝炎 ,影響的就不只是手部的美觀了,還可能會發生手指的區域性感染。
面對愛“啃指甲”的孩子,家長要怎麼做才能避免孩子受到影響
【做法一】:正確認識孩子“啃指甲”
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在幾個月到一歲期間,就會出現“啃指甲”的現象。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啃指甲”,其實就是“口欲期”的表現,屬於正常的生理需求。
孩子透過吮吸手指,既能表達自己的需求,比如餓了、困了,還可以對手、口有初步的感官認知。若是家長不想讓孩子吮手指,可以適當採用安撫奶嘴等安全、環保的物品代替。
【做法二】:不要強行制止孩子的行為
一些家長髮現孩子“啃指甲”的行為,可能屢禁不止,讓家長比較氣憤,就會大吼大叫或打罵孩子。但是,家長的這種做法只會加大孩子的恐懼和不安,甚至會讓孩子疏遠父母,變得膽小自卑等。家長就要注意,一定不要強行制止孩子。
【做法三】:想辦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若是孩子“啃指甲”成為習慣,就會“上癮”,很難戒掉。
家長可以想辦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陪孩子看故事書、繪本、做遊戲等,增加親子活動的時間,讓孩子沒有時間去“啃指甲”。
【做法四】:家長要根據情況對症下藥
孩子“啃指甲”的原因各有不同,比如情緒焦慮、缺乏安全感、缺少某種微量元素等,家長就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對症下“藥”。
若是孩子體內缺少某種微量元素,就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補充。若是孩子安全感缺失,過於焦慮,家長就要多陪伴孩子,給予孩子安全感,減輕孩子的焦慮感。
寫在最後
只要家長足夠用心,而且有耐心,孩子“啃指甲”的壞習慣可以有效糾正。家長要多關注和陪伴孩子,增加親子交流的時間,多培養親子感情,讓孩子健康成長。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