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西醫是經驗醫學而中醫才是理論醫學?
西醫實驗用小白鼠
現代中國人找中醫家看病普遍存在著“越老越值錢”的心態,意思就是年老的中醫比年輕的中醫經驗更豐富,治療水平也就更高,療效也就更有保證。如果深究其內涵,就不難發現這句話其實含有視中醫為純粹經驗醫學的誤解。如果中醫僅是經驗醫學,老年中醫因為行醫時間比青年中醫要長,所以積累的經驗也就更多,他們自然會比年輕中醫的醫術水平高。但從醫學史上看,在青年時期醫術就能享譽鄉里的中醫家大有人在,中醫家的治療水平與從業經驗的年限並沒有必然的正比關係。除了廣大患者對中醫存有誤解之外,那些反中醫的科學主義者也將中醫認定為經驗醫學,以此來否定中醫理論以及中醫理論在中醫臨床實踐中的核心指導地位,並將中醫的發展導向廢醫驗藥,達到詆譭和取消中醫的目的。那麼中醫真的是這些反中醫的科學主義者所認定的純粹的經驗醫學嗎?
經驗是人類透過接觸或者觀察周圍自然事物所獲得的關於這些自然事物的直觀印象、相互關係或者某種生存技能,具有直觀性和特異性。如果將大量的個體經驗加以歸納總結,上升為對實踐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知識,就形成了理論。經驗醫學是指只有醫療實踐經驗沒有指導理論的醫學,比如上古先民在採集食物過程中誤食或者試食所獲得的某種食物能夠治療某種疾病的經驗,民間大多數的秘方和偏方都是透過這種活動獲得的,然後再用於治療實踐。這類純粹是個人治療實踐的經驗,尚不能稱為有系統知識的醫學,只能歸屬於治療技術。在陰陽五行理論形成之前的前中醫學階段,中國的醫術就是純粹的治療技術。當醫家採用陰陽五行理論對人體、疾病、藥物和治療進行理論闡釋,形成系統的預防與治療的知識體系之後,中醫學才正式上升到理論醫學。
理論醫學雖然源於經驗性的個體醫療實踐,一旦形成自洽的醫學知識體系後,就能指導新的個體醫療實踐,治療以前從沒有治療過的疾病,並不斷提升治療效果。從這個意義上說,中醫學成為理論醫學有三大標誌性理論,即臟腑經絡理論、辨證論治理論以及方劑理論。臟腑經絡理論的形成,標誌著中醫對人體已經形成普遍的認識;辨證理論的形成,則標誌著中醫已經脫離純粹的個體治療經驗,上升到普遍的理論分析與指導階段;而方劑理論的形成,則標誌著中醫臨床用藥已經擺脫完全屬於個人治療經驗積累的秘方和偏方階段,採用複方治療,治療疾病的範圍更加寬泛,效果也會更加顯著。中醫擺脫經驗而進入理論醫學階段之後,中醫家哪怕沒有傳承前世醫家的治療經驗,根據這些中醫理論的指導也能在臨床上對病人進行有效地治療,並在長期的治療實踐中形成具有個性化診療特徵的醫學流派。
中醫的理論性與經驗性形成了完美的結合,一方面中醫的理論性保證了中醫能夠得到公開傳承,歷代不乏中醫學家對其進行豐富與完善;一方面中醫的經驗性又使其臨床處於完全開放的狀態,不同時代的醫家都能根據中醫醫療實踐來進行創新,提出新的治療路徑,治療新出現的疾病。像非典型肺炎和禽流感這些現代新出現的疾病,就在西醫還處在對這些疾病進行實驗室研究階段,中醫則直接根據四診收集的症狀,進行辨證論治,擬出有效的治療方案。中醫的理論性保證了其先進性,不會隨著人類的西醫疾病譜變化而失去作用。
那些反中醫的科學主義者在極盡詆譭中醫的同時,並沒有想到他們所認為屬於理論醫學的西醫與中醫相比才是真正的經驗醫學,而且是實驗室裡的經驗醫學。面對疾病,哪怕是最新出現的疾病,每位中醫家都能根據四診收集到的症狀資訊經過辨證論治擬出有效治療方劑來;而西醫師就只能根據現有的經過實驗室和臨床試驗證實有效的藥物去選擇用藥,自己並不能根據西醫理論像中醫家那樣及時地開出新的有效藥物或處方。面對新出現的疾病,如果西醫科研人員不能在實驗室裡找到對應治療的藥物,所有的西醫師就無法治療。兩相對比就可以看出,西醫屬於純粹機械的經驗醫學,西醫傳承的只是在實驗室裡針對某種疾病治療的經驗。
西醫屬於公開傳承的經驗醫學,整個醫學的治療水平完全取決於實驗室的經驗研究。西醫師水平的個體化差異不像中醫家那麼大,他們只是在傳承和應用共同的實驗室治療經驗。正是因為中醫屬於理論醫學,所以中醫家的治療水平主要取決於其個人的知識結構和領悟能力以及對中醫理論應用熟練程度,也就是該醫家的理論思維水平。對於每位中醫家而言,實踐經驗在成熟之前還是要有的,因為這種實踐經驗是其個性化診療特徵形成的前提。如果該中醫傢俱有廣泛的知識結構和較強的創新智慧,其個性化特徵很快就能形成。中醫家的治療水平與其從業的年限和經驗並不成正比,而是與其理論思維水平成正比。中醫家並不是“越老越值錢”,而是“越智慧越值錢”。
中醫是理論醫學,歷代醫家透過傳承中醫理論,探索出日益豐富的臨床經驗。現代的中醫家應該在深入把握中醫理論的前提下,透過借鑑前輩醫家的診療經驗,尤其是那些名家的臨證醫案,不斷地提高自己臨證水平,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診療特徵,為更多的民眾帶來健康和福祉。
(本文選自《中醫是什麼》第十八問)
作者簡介:王世保,獨立學者。1975年2月生於河南省商城縣,1998年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中藥製藥專業。致力於中國古典文化的復興和西方文化的批判。至今已完成儒道文化創新轉化三部曲:《道家新書》(2003)、《德政論》(2003)、《新詩經》(2003);儒家學術專著:《普世金匱—資本主義價值觀批判》、《儒家社會主義導論》;中醫學術專著:《還原中醫—走向文化自信的傳承與創新之路》(2010)、《大國醫策—新時代下的中醫復興與發展戰略》(2018)、《中國醫改診療報告—論我國的低成本、高成效的新型醫療之路》(2008)、《中醫微語》(2017);古詩集:《蝸居集》、《無邪集》與《徵稅記》。已出版《中醫是什麼》、《中醫是科學嗎》以及古詩集《當代天空飄過一縷古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