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養生 | 長假過後遇“寒露”,如何正確養生?
封面新聞記者 曾亞
今年國慶長假適逢重陽節,而假期結束又是寒露時節,我們該如何正確養生呢?今天,記者採訪了四川省第二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醫學博士馬界。
1、飲食增加纖維攝入
在飲食上,可以適量增加粗糧、新鮮蔬菜、水果、少油少鹽的菜品,同時,搭配粥和湯,如小米粥、蔬菜湯等,這些清新的湯水都具有良好的“潤腸清火”作用,不至於加重腸道負擔。另外,攝入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竹筍,還可以促進腸道蠕動;也可以多進食一些能促進體內毒素排出的食物,如山楂、木耳、海帶、糙米等。
在飲品上,除控制酒類飲品攝入量,還可以進食一些酸奶和糖果,均可以幫助分解攝入體內的酒精成分,有解酒的效果。紅茶或綠茶也可以清除胃腸道的油膩,或者喝點金銀花茶、菊花茶,不但清香解膩,也能去火生津。
2、穴位按摩
玩耍、聚會、運動後,無需花費太多時間,無需大動干戈,只需按摩幾個部位或者穴位,就可以達到健脾養胃、安神通絡的目的。這裡我們選取了幾個簡單按摩方法,只要有時間就可以隨時按摩起來。
①按摩腹部——促消化、利睡眠
按摩方法:仰臥位最佳,用雙手掌根重疊,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腹部,以合適、均勻、柔軟的力度帶動掌下腹部的皮膚、肌肉,反覆按摩5~8分鐘。
②按摩足三里——健脾和胃、扶正培元
位置: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三寸(四橫指),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
按摩方法:用兩隻手的拇指指端分別按壓住雙側足三里,指端位置不動,用力由輕漸重,連續而均勻地用力按壓或揉動,持續3分鐘。
3、浴足
足底分佈著30餘個穴位,連線著肝、脾、腎等重要臟腑,因此足部保養也很重要。透過中藥浴足,可以調暢全身經絡氣血、調和五臟六腑、祛寒除痺、消除些許疲勞感,促進入睡。最簡單的方法可以用鮮開水沖泡適量薑片、白醋後再兌水到適宜溫度,也可以請醫生辨證開浴足方熬製後兌水,針對性更強。
馬界強調,浴足水的深度最好要沒過踝關節上3寸。
對於素來體虛的老年人,馬界也帶來了一份超實用的養生清單!
1、飲食柔潤
進食滋陰潤燥之品,如蜂蜜、百合、梨、銀耳、山藥、玉竹、石斛等,多吃酸味水果,同時少食蔥、姜、蒜等辛辣發散之品。
推薦兩款藥膳粥:
①松子蜜粥(松子仁50克、粳米50克、蜂蜜適量)——可起到潤肺、養津、補虛、潤腸作用,適用於中老年人體弱早衰、頭暈目眩、肺燥咳血、慢性便秘等。
②山藥棗粥(山藥30克、大棗10枚、粳米100克、冰糖適量)——起到補氣血、健脾胃、抗衰老的作用。適用於老年人胃虛食少、脾虛便溏、氣血不足、營養不良、病後體虛、羸瘦衰弱等。
2、保持環境溼度
秋季氣候乾燥,風力大,水分蒸發快,容易使人出現口乾、咽燥、便秘、皮膚乾裂、毛髮脫落等症狀,老年人素來多氣血津液匱乏者,更應當保持室內溼度,可用溼毛巾擦傢俱、勤用溼拖布擦地,室內還可養魚、養花等,或者使用加溼器。此外,因新陳代謝下降,老年人的皮脂分泌減少,秋季也要適當減少洗澡次數,避免頻繁洗浴破壞皮膚表面水油平衡,儘量選擇中性的沐浴品,同時可以加用潤膚乳等,避免誘發或加重老年皮膚瘙癢。
3、慎起居
秋季適宜早臥早起。早臥——以順應陰精、陰氣的收藏,睡前若用熱水或中藥煎湯浴足則更佳;早起——以順應陽氣的升發,人提前覺醒、精力充沛。另外,早臥早起也有預防腦血栓的作用。
建議養成午睡習慣,午睡不僅讓大腦中樞得到短暫休息,還可以舒緩心血管系統,有相關調查顯示,每天午睡15分鐘至半小時,冠心病的患病機率可降低30%。
4、灸按穴位
老年人多因肺腎兩虛導致哮喘發作,多按肺經“原穴”太淵穴以宣肺平喘,多灸腎經“井穴”湧泉穴以益腎固澀,有效防治老年性哮喘。馬界強調,為了避免煙霧對呼吸系統的損傷,最好選用可靠的無煙灸條!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