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欣曾說,“只有將學到的東西透過去實踐,孩子才能真正成長起來。”孩子的成長之路並不是一路平坦的,更離不開父母做好“引路人”的身份。幼兒園老師打電話說孩子“拉褲子”了,這位寶媽的反應值得稱讚。
昨天下班回家,恰巧碰見了正在樓下看孩子玩的鄰居小唐,好奇的我連忙問小唐為什麼今天這麼早就領孩子下樓玩了,原來是因為,小唐的孩子琳琳在幼兒園出了些“小狀況”。琳琳這個月月初才剛上幼兒園,可是沒想到本以為自己能夠“減負”的小唐,今天在家卻接到了幼兒園老師的電話,說琳琳在幼兒園“拉褲子”了,讓自己趕緊去幼兒園給孩子送條褲子。剛放下電話的小唐趕緊從家找了條褲子急匆匆地給孩子送了過去,並給孩子請了假帶回了家。
看到孩子弄得髒兮兮的樣子,小唐一直在做心理鬥爭要不要批評孩子。可是,等到回家後,看到孩子委屈的眼神和害怕的樣子,小唐發現這件事還真怪不了孩子。因為自己根本沒有教孩子獨立如廁的方法。因此,小唐趕緊安慰了琳琳幾句,並耐心地告訴孩子“拉褲子”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小的時候自己也做過這件事,讓孩子試圖忘記“拉褲子”這件事,並打算有意識地教孩子上廁所的方法。聽說這件事的鄰居們都紛紛表示小唐做得很對,這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等等。
孩子應該進行如廁訓練時的表現
1、排尿排便有規律
如果發現孩子在吃過某種食物或是每天到了特定的某個時間就會如廁,家長就可以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獨立上廁所了。
2、會憋尿
如果發現孩子表現的非常緊張,身體會發生一些顫動,父母就可以問問孩子是不是想上廁所了。在幫助孩子如廁後,家長就要有意識地提醒孩子,如果再有這種感覺一定要找廁所。長此以往,孩子就能夠明白想要如廁的感覺了,自然也就能夠形成訓練的機會。
如廁訓練,應該具體訓練的2件事
1、自主控制尿意和便意
在有些不合時宜的場合,想要隨意找廁所是一種非常不禮貌的行為。所以,家長一定要訓練孩子能夠控制好自己的尿意和便意。
2、在廁所進行大小便
有些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尿褲子”,“拉褲子”的現象,就是排斥廁所,對廁所沒有安全感。因此,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從思想和心理上接受在廁所裡進行大小便的行為。
孩子做如廁訓練時父母需要注意的3件事
1、適當讓孩子“休”2天
引起孩子的心理認同感,家長一定不要逼著孩子每天如廁。如果每天都讓孩子處於緊張焦慮的狀態去進行如廁訓練,一定會適得其反。所以,可以適當給孩子“放個假”。
2、不要心急,要多鼓勵
訓練孩子獨立如廁是一件“慢工出細活”的事。因此,家長一定不要急於求成,要多鼓勵孩子,這樣孩子才能有把獨立如廁做好的信心和勇氣。
3、不要嘲笑孩子學不會
在孩子學會獨立如廁時必定會出現一些小問題,家長千萬不要嘲笑孩子笨拙等等。這樣反而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讓孩子心生畏懼,不易學成。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教子有方的父母。幼兒園老師打電話說孩子“拉褲子”了,這位寶媽的反應值得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