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夏天最有魔力的一個詞,莫過於就是-----隔夜!
似乎這兩個詞,放在任何食物面前,都能產生一種無法言述的微妙感。
尤其是即將進入三伏天,幾乎隔三差五就推送各種“隔夜xx不能吃”的訊息。
吃,還是不吃?這讓很多人陷入糾結......
隔夜的水,會致癌?
網路上對於“隔夜水為什麼會致癌”的流傳,其給出的解釋是:燒開的水在經過隔夜放置後,會產生出致癌物“亞硝酸鹽”。
當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後,會對血紅蛋白的氧化產生影響,使其無法完成對氧氣的輸送,若對亞硝酸鹽攝入過量,則會導致人體出現頭暈、暈厥甚至是休克的情況。
科學研究顯示,若是攝入0.3-0.5克的亞硝酸鹽,就會引發人體中毒,而若是攝入3克亞硝酸鹽,則更是會直接導致出現死亡。
亞硝酸鹽對於人體而言,的確會具有強烈的毒性,但至於說亞硝酸鹽會致癌,則真的是無稽之談。
亞硝酸鹽的確有成為致癌物的可能,但需要在和由蛋白質所分解出的胺類物質相結合後,才會“進化”成致癌物--亞硝基化合物(如常見的亞硝胺)。
而燒開的水即便是經過了隔夜放置,其中也並不存在亞硝酸鹽變成亞硝基化合物的必要條件--蛋白質,隔夜的水又如何能夠致癌呢?
此外大家需要了解的是,水中的確有亞硝酸鹽存在,但其卻並非是經過隔夜放置後才產生的,而是水中原本就有的一種物質。
眾所周知,平時大家所飲用的水都是地表水,而當這些水在流經某些地區後(如農田、養殖場等),會被其中的含氮化肥、糞便所汙染,如此之下便會大大增加水中亞硝酸鹽的含量。
雖說大家平時飲用的自來水是經過水廠消毒、過濾處理的,但其卻並不會將亞硝酸鹽及硝酸鹽完全過濾掉。
我國每個地區的自來水廠所生產出的水,都是嚴格遵守國家安全用水標準的,而其中硝酸鹽(以N計)的標準限值是10mg/L(0.01g)。
如果按照亞硝酸鹽的中毒劑量0.3-0.5克進行換算的話,則一次至少要喝20噸水才可出現亞硝酸鹽中毒。
對於亞硝酸鹽大家真的沒有必要感覺到恐慌,不僅水中有亞硝酸鹽的身影出現,亞硝酸鹽更是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之中。
所以說,拋開劑量談危害,絕對是一種偽科學。
隔夜,為啥會有那麼大的魔力?
之所以大家對隔夜食物有著種種的擔憂,其實深究下來就兩個字----細菌。
由於食物本身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對於細菌而言,這何嘗不是一個豐盛大餐,而隔夜並不單單指的是隔了一個晚上,更多指的是放置時間較長(8-12小時)。
若細菌一旦遭受汙染,只要溫度、溼度適宜,食物就能很快迅速生長、繁殖,從而引發食物腐敗變質,進而生成有害物質。
所以,要想讓隔夜菜能安心食用,關鍵需要2點-----減少細菌汙染、控制好溫度。
究竟該如何讓食物能夠安全過夜呢?
第一,控制好溫度
做好的食物若吃不完,儘快放入潔淨容器裡,密封好迅速儲存在冰箱裡,千萬不要等待它放涼了再放!
第二,減少細菌汙染
容器務必確保乾淨,最好在儲存之前,隔夜食物的容器需要進行高溫消毒處理,出鍋後及時分裝,減少細菌汙染的可能性。
第三,吃之前充分加熱
雖說冰箱能夠隔絕大部分細菌,但並不意味著能做好百分百無細菌,有些細菌天生不怕冷,比如李斯特菌。
建議在吃之前確保食物充分熟透,蔬果之前最好清洗一遍或者削掉一層。
當然,還是建議各位朋友們----吃多少做多少,減少食物的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