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也許不是性格原因,有可能是因為聽力障礙

從孩子出生的那刻起,父母就在一直擔憂孩子的健康狀況,奶粉要喝最好的,作為母乳的來源——母親的飲食水平也隨之提高了。等到孩子長大一點開始會說話了,家長又開始擔心起寶貝的語言發育了,早點說話、能多說一點是每位父母的夙願。

隨著身體的發育趨於平穩,能說會道、活蹦亂跳的寶貝又要進入幼兒園開始系統性學習了。可這個時候,有一件事著實讓父母頭痛——孩子不聽話。你說東,他到西;你逗狗,他捉雞,總是跟你對著幹。批評好幾次也不管用,即使忍不住出手教訓一下,爺爺奶奶還要攔著。孩子有恃無恐,依然我行我素,在外忙碌一天的父母真的是有苦難言。

孩子不聽話,也許不是性格原因,有可能是因為聽力障礙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有時孩子對父母指令的充耳不聞也許不是性格問題,也不是過度寵溺的後果,而是另有緣由?如果我說可能是因為孩子聽不清你說的話,甚至完全聽不見分貝過低的聲音呢?不要懷疑小編說的話,這種情況是完全存在的。

孩子為啥聽不清家長的話呢?原因無他,一定是聽力障礙作祟。我國有聽力障礙人群2057萬,佔全國人口的16.79%,其中七歲以下聽障兒童可達80萬,每年還將新產生聽障兒童3萬餘名。這裡所說的聽力障礙並不是指完全聽不見,而是包括輕度到極重度所有程度的人群。

聽力障礙兒童並不是全都聽不見,有些孩子能聽到聲音,但分貝較低的聲音是聽不清的;有些孩子只能聽見分貝較高的聲音,有時父母在不遠處喊他的名字,他都是無動於衷的;還有些孩子則是幾乎聽不到聲音,即使趴在耳邊大喊,在他們聽來也如同蚊子叫。

孩子不聽話,也許不是性格原因,有可能是因為聽力障礙

當孩子不聽話時,父母先彆著急,首先回憶一下孩子的新生兒檢查有沒有問題。如果沒有問題,再回憶一下寶貝開口說話的時間晚沒晚,如果晚於同齡人半年以上才說話,那就說明語言發育確實出現了紕漏。最後,家長可以做一兩個小測試,觀察孩子的聽覺狀態如何。

一般來說,聽力障礙給孩子帶來的是語言發育遲緩構音障礙,而這兩類語言問題可以同時出現在一個孩子身上,這是需要家長十分注意的。聽力障礙兒童由於長期聽不清語言,對語言的敏感度絕對不像健聽兒童一樣高,甚至會出現4歲仍然聽不懂複雜指令的情況。

語後聾的情況還好,尤其是語前聾兒童在語言矯正上更是需要父母的關注。語後聾兒童起碼在語言理解上是沒有太大問題的,而語前聾從根本就在語言發育上有極其明顯的滯後。但是語前聾的症狀是可以在醫院的檢查中檢測出來並及時干預的,而語後聾由於是後天原因導致的聽力障礙,非常容易被父母忽視,以為孩子是因為不聽話、性格不良而故意為之的。

孩子不聽話,也許不是性格原因,有可能是因為聽力障礙

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國對聽力障礙人士的關注並不到位,尤其是未成年聽力障礙人群。我們對他們的需求也不及時回應,聽障患者自己好像也適應了這個並不適應他們存在的社會。無論是無知者還是網路上的鍵盤俠,一些人總在說“我們平時也沒見到多少‘聾子’,他們作為少數群體本就不該佔用社會資源。”

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聽障患者之所以不經常在外走動,一是因為基礎設施並不會給他們帶來便利,二是他們經常遭受別人的白眼。如果我們施以援手,並給予足夠的愛心和耐心,社會是不是會美得多?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36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不聽話,也許不是性格原因,有可能是因為聽力障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