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所說的“藥引子”是真的嗎?

我們去看中醫,醫生所抓中藥,有時會附上一小包藥引。略懂中醫的人,有時也會拿生薑、大棗等平常食物當藥引子。

在民間服藥時常有老年病人問及服此藥用什麼引子呢?當地民間醫生如何對待呢,有的就寫在方子上了,如補養方劑,就寫生薑三片、大棗四枚為引;如系溫經通絡,調和營衛,則寫桂枝、白芍各10克為引;如果病人需要利尿時,常寫燈芯一札、竹葉6克為引,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並有時告訴病人,加一些某種農產品,如秫米、赤小豆、黑大豆、綠豆、黃酒、米醋等。

有時告訴病人服此藥要兌小兒尿,即童便,取4歲以內、男孩、體壯的晨起第一次尿,去頭尾,取中間部分為引,大致用於脫力勞傷,實火,或用於止血。

中醫為什麼要用藥引子?它對治病有什麼作用?又該如何使用呢?

一. 藥引子的由來

明朝洪武年間,有個叫樓英的郎中,醫術高明,人們都叫他“神仙太公”。有一年,當朝馬皇后得了重病,御醫百般診治,病體仍未見好。朱元璋心急如焚,頒旨遍請天下名醫,一個大臣便推薦樓英入宮診治。

樓英一入宮,便向御醫打聽皇后的病情,御醫們便拿來一小沓藥方,方中用藥卻大同小異,都是些珍貴藥材,問及皇后病情,只是敷衍搪塞,不得要領。樓英料想馬皇后必定已是病人膏肓。

第二天,樓英來到馬皇后病榻問診,發現皇后看著臉色青黃,得的卻不是疑難雜症,不過是多食引起脾胃不和、痰濁陰滯罷了,只要用大黃、萊菔子一類極普通的藥就可治癒。

樓英心想:這麼個小病,御醫怎會束手無策?定是怕皇后鳳體之貴,不敢用低廉藥物,生怕皇后有所閃失。思於此,樓英也不敢貿然下筆。

此時正好皇帝前來,樓英瞥見朱元璋皇袍上一塊玉佩晶瑩剔透,心生一計,提筆寫道:萊菔子三錢,皇上隨身玉佩做藥引。朱元璋看了,馬上解下玉佩連同藥方一起遞給太監,吩咐道:“即刻煎藥,小心伺候皇后。”

當晚馬皇后服下藥方後,腹內“咕咕”作響,大便通暢,安穩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樓英又讓她只進少許淡粥素菜。幾日之後便病體痊癒,行動如初。

雖然在馬皇后服下的藥方中,藥引子並沒有對病症起到任何的作用,只是樓英害怕罪責而使用的小技巧而已,但是在中醫學中,藥引子卻能對治療疾病起到重要的作用。

俗話說:“藥無引使,則不通病所。”藥引子亦稱引經藥、引藥,主要是指能引導處方中的諸藥集中於某一部位或臟腑,直達病所,使之更好地發揮治療效果的藥物。

具體來說,藥引子主要有以下功效:

增強藥物療效。健脾胃助消化的中藥湯劑,常放入大棗;產後淤血多、乳汁少等,常會用到生化顆粒或生化丸,最好用紅糖送服,以增強補血散寒、祛淤的功效。

直達病處。中醫認為,鹽味鹹,可引藥入腎,作為藥引能幫助藥物直達病變處,更好地發揮補腎的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六味地黃丸、左歸丸、大補陰丸等,最好用淡鹽水送服。

緩解“毒性”。清熱解毒藥藥性寒涼容易傷胃,含貝殼礦石類的中藥較難消化,都需要用米湯送服,可減少藥物對胃腸的刺激,顧護胃氣。應用甘遂、大戟等有毒或烈性藥物時,常常用紅棗做藥引,緩解毒性。

二. 常見藥引子的用法用量

1

生薑湯

常用於送服治療風寒感冒、胃寒嘔吐、脘腹冷痛等病症的中成藥,如通宣理瞵丸、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亦或是中藥湯劑。一般用生薑3、5片。水煎取汁,溫熱送服中藥即可。

2

稀米湯

主要指粳米湯或糯米湯,能保護胃氣,減少苦寒藥對胃腸的損傷。常用於送服寒性較重的中藥湯劑或中成藥,如三黃瀉心湯、牛黃清胃丸等。一般用粳米或糯米適量熬成稀粥,取上層湯汁,趁溫熱送服藥物即可。

3

蜂蜜水

常用於送服潤肺止咳、潤腸通便的中藥,如百合固金丸、養陰清肺丸、麻仁潤腸丸等,一般用棗花蜜或槐花蜜5~10毫升,衝入溫水300毫升,送服藥物即可。另外,蜂蜜還能減少中藥苦味,使中藥更好入口。

4

大棗湯

常用於送服益脾胃、養心安神的中藥,如人參健脾丸、歸脾丸、香砂養胃丸等。一般用大棗5~10枚,加水煎取汁,送服藥物即可。

5

淡鹽水

常用於送服補腎藥,如大補陰丸、六味地黃丸、桂附地黃丸等。一般取食鹽1~2克,加溫水300毫升左右,溶於水後送服藥物。

6

蔥白水

常用於送服治風寒感冒、鼻炎,痘疹類病的藥物。多以大蔥白1~2段切碎,煎水取汁送服藥物,或入湯劑同煎。

7

竹葉水

常用於送服清熱利尿的中成藥,如導赤丸、萆分清丸等。一般取竹葉6克,加水煎煮取汁,待溫送服藥物。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26 字。

轉載請註明: 民間所說的“藥引子”是真的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