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希望孩子的成長環境一直是健康積極的,但是在孩子進入校園之後,他們就會開始脫離父母的視線。接下來孩子會接觸到哪些人、做哪些事,父母無從得知。儘管每一個環境都會有自己的制度與準則,但是在每一個群體中,都有一些被排斥、被“欺負”的物件。
性格影響命運、性格影響人生。而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習慣,也決定了孩子在一個環境和集體中的位置。近年來校園暴力時有發生,孩子在學校、在新的環境有沒有被欺負,這是家長關心的話題。如果孩子被人當“軟柿子”捏,那家長就要引起重視。掌握好這3個要點,孩子將來到哪都不被欺負。
1.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孩子的獨立能力,不僅反映了孩子的內心成熟程度,還決定了孩子在應對不同場景、不同問題時的處理態度。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孩子吸收學習知識更快、融入新環境更快,更是能在集體中表現出獨特的魅力,這樣的孩子往往更受喜歡。
而那些獨立能力較差的孩子,他們總是唯唯諾諾、相對內向。在跟人交際、處理問題的時候,他們往往不知所措,給人一種不夠自信、比較懦弱的感覺。在集體生活中,這樣的孩子必定更容易成為被欺負的物件。
2.防止孩子形成自卑內向的性格、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
我們發現,那些開朗樂觀、人緣較好的孩子,他們一般都有很多朋友,也不太會成為被欺負的物件。而那些不太合群、不太愛說話、沉默寡言的孩子,卻經常容易被人當成“軟柿子”。
被欺負的孩子總是給人一種自卑的感覺,這就給家長們提了醒。在教育孩子、在營造家庭氛圍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的性格。讓孩子內心擁有更多陽光、讓孩子變得自信開朗、防止孩子形成自卑內向的性格,這些都對孩子的成長有極大幫助。
同時,我們也要引導孩子溝通、指導孩子進行表達。這對孩子收穫友情大有幫助,而且能夠有助於孩子吸收知識、表達內心需求。
3.瞭解並關注孩子所處的環境
不負責的家長總有這樣的心態:孩子送進學校就不用自己管了,自己總算清淨了。有學校的教育,自己就不用插手了。這些家長犯了一個錯,他們認為學校教育可以完全代替家庭教育。
面對這個問題,聰明的家長首先會篩選學校,儘量把孩子送進口碑更好、環境更好、教學質量更高的學校。其次,家長也應該對孩子的環境、朋友,甚至是同學的家庭情況有個大概瞭解。這不僅能夠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和交際圈,還能幫孩子規避一些風險。
結語:我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欺負別人,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別人欺負。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要掌握技巧。首先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其次要著重培養孩子的優良性格。只有做到用心、負責,並且注重孩子某些層面的特質,我們才能防止孩子被人當軟柿子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