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信,生生被這五種父母毀了,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一、拔苗助長的父母

為了不讓孩子掉隊,不輸在起跑線上,有些家長硬是要求孩子在小學就提前把初中的內容學完,還有各種補習班,甚至從幼兒園就開始報各類的興趣班。

要知道孩子大腦接受知識的程度和年齡是成正比的,過早地往裡面強塞一些知識,反而會造成他們單一、公式化的思維模式,毫無創新能力。

二、經常拿自家孩子跟別人家孩子比較的父母

父母之間的絕大多數話題就是孩子,回到家裡就會不自覺的說“別人家的孩子學習這麼好,你怎麼這麼差?”、“別人家的孩子什麼都會做,你什麼都不會”等等。

殊不知,經常這樣抬高別人、貶低自己,會讓孩子很反感、也很失落,覺得自己哪裡都不如別人,久而久之會變得非常不自信。

建議:多鼓勵多表揚孩子,每個孩子的天賦都不一樣,孩子也不可能每一項都要全能,只要他們開心快樂的成長,比什麼都重要。

三、過度保護孩子的父母

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是有些家長過於保護孩子,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什麼都不讓孩子做。比如,孩子想幫媽媽倒杯水,媽媽就會說:“你還做不了,我來吧。”諸如此類。

過分的保護欲不僅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還限制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探險精神,所有事情的成功都來自於家長,自己沒有一點點成就感,這樣會使孩子越來越消極,甚至離不開父母。

建議:多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哪怕失敗了摔倒了,也要自己爬起來,養成孩子自立的習慣。

四、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的父母

現在的社會節奏太快,生活的壓力有時候壓得大人喘不過氣。好不容易下班回家了,為了釋放壓力,就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把孩子當成了出氣筒。比如“都是因為你媽媽一點休息的時間都沒有”、“為了你我放棄了多少你知道嗎?”等等。

家長這樣做,孩子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雖然這件事情與自己無關,也會潛意識的覺得是自己的錯,覺得自己是多餘的。今後碰到一些問題和困難也會抱怨社會,而不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建議:把工作和家庭分開,多在孩子面前展現積極的一面,用一個陽光的心態感染孩子。

五、情緒不穩定、隨意打罵孩子的父母

動不動就冷暴力,一點小事情就發脾氣,整個家庭的氛圍格外緊張。在這種不和諧的家庭中,孩子的神經異常的緊張,充滿恐慌,什麼事情都要看臉色,大氣都不敢出,不說智力發育了,連身體發育都成問題。這樣的孩子會很陰冷消沉,變得越來越戾氣。

建議:父母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製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的生活中充滿愛。如果必須要發怒, 也要直接告訴他該怎麼做:比如孩子有時丟三落四,做事隨意,總讓爸媽們收拾殘局,讓爸媽心理積壓了一股氣。發怒時你直接給他一些解決建議,讓他知道爸媽生氣是因為他不夠認真解決事情。直接闡述事實會更有效果:

另外,也可以少說孩子,多說說自己傷心的感受:當孩子屢屢為看電視而不去吃飯時,不要斥責孩子成了“電視蟲”,可以告訴他你有多傷心,辛苦做飯而沒有會願意去珍惜。事後孩子可能並不執著於你的怒氣,可能會更在意你的情緒。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88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的自信,生生被這五種父母毀了,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