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開始有了自己的情緒,一不順心就生氣摔東西。”
“媽媽的口紅當畫筆,把好好的一面牆破壞得面目全非。”
“給孩子買的玩具,見一個,拆一個。”
……
其實每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弄壞一些東西,大多數時候,他們並不是有意為之。
但是喜歡搞破壞這件事總是困擾著很多爸媽,他們想不通為什麼說了那麼多次,孩子依舊會有這樣的表現。
這時,要明確兩點:首先,寶寶為什麼喜歡搞破壞?其次,面對搞破壞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做?
如果你經常被寶寶的“破壞行為”折騰得夠嗆,卻又不知道怎麼搞定那個愛搞破壞的寶寶,不妨從以下幾點入手,先分析他們的行為動機,再有針對性地去解決問題,避免再一次的破壞行為。
原因一、生理發育不完善
一般來說,2歲前的孩子由於還在生理發育期,各項發育還不完善,他們的破壞行為都是無意識的。這個階段的孩子反應協調能力比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所以不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應對策略:孩子常常透過感知動作來探索外部世界,這時的“破壞行為”有助於促進手眼協調能力,還能鍛鍊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滿足他小小的求知慾。為了促進其生理發育,家長可以為他創造破壞的環境,準備一些撕不爛的書,或者買一些彩色的紙張,讓他隨心所欲地撕。
原因二:對世界充滿好奇
好奇心是幼兒心理的主要特徵。對於孩子來說,總是想弄明白那些讓他感到好奇的東西。所以比較喜歡拆玩具,喜歡按電視遙控器和各類電器開關等等,在探究的時候,摸一摸,啃一啃,聞一聞,摳一摳,就覺得十分有趣。
應對策略:在他們破壞東西的時候,家長要避免大喊大叫,更不要訓斥打罵。可以買一些能拆裝的玩具,在大人的指導下讓孩子學習拆裝玩具的方法,培養他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並體驗拆裝玩具帶來的樂趣。或者仔細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弄明白他對什麼感興趣,然後投其所好提供一些他喜歡的東西。
原因三、不良情緒在作祟
孩子有時候喜歡搞破壞是因為他不開心,或者想表達自己的憤怒。在他還沒學會用正確的方法宣洩情緒之前,就容易破壞東西,好讓自己的不滿和委屈得到發洩。
應對策略:這種情況家長要多給孩子一些擁抱,理解和認可他的感受,弄清楚到底是什麼事情可能傷害了他們。同時,採取一些方法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認識並說出自己的喜怒哀樂,幫助他們消滅各種不好的情緒,從而減少破壞東西的機率。
原因四、想要引起關注
現在有太多的爸媽需要外出工作,陪伴孩子的時間極其有限。即使下班回到家,也沒有氣力陪他們玩耍。如果大人給予孩子的關心不夠,他們就會想法設法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力,有時喊了很久都沒回應,就會用搗蛋破壞東西的方式來尋求大人的回應。
應對策略:如果是這種原因造成的破壞行為,家長不要不分青紅皂白的責怪孩子,要弄清楚他的行為動機,再好好反省一下,是不是給他的關注不夠多。如果是這樣,不管平時有多忙,也要抽空多陪陪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互動,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的身心成長。
原因五、學習模仿大人
孩子天生最擅長的事就是模仿,看見大人怎麼做,他們也會怎麼做,並且很願意給爸爸媽媽提供幫助。但很多時候他們的幫助可能是幫倒忙,好心的舉動常常變成了破壞行為。
應對策略:面對孩子幫倒忙的行為,不管你多生氣都要學會剋制。事情一旦發生了,再多的訓斥也無益。如果大人有時間,可以慢慢地告訴孩子這件事該怎麼做,在你的耐心指導下幫助他學習新知識,掌握一些新技能。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每一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我們當父母的對了,孩子自然就對了。
研究表明,在孩子搞破壞時,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非常重要。
在父母的鼓勵和幫助下長大的孩子,往往有較強的自信心,能發展良好的自主能力、獨立能力和其他社會能力,為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而經常被父母粗暴對待的孩子,往往沒有自信,性格方面或沉默寡言,或暴躁易怒,容易引起很多不健康的行為問題。
教育孩子,也是父母重新成長的機會。所以在糾正孩子的破壞行為時,不妨冷靜下來,和他們一起承擔破壞的後果,見證孩子的成長,也見證我們自己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