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雖然是西洋節日,但歌頌母愛的詩篇,2000多年前我國就有了

今天是母親節,雖然是來自西洋的節日,最開始在中國港澳臺地區流行起來之後才進入大陸,但對母愛的傳頌是在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的一大經典傳承。前有《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的典故體現母親教子有方,後有《遊子吟》歌頌發自肺腑感人至深的母愛。20世紀末,隨著中國與國際的日益接軌,母親節這一節日在中國大陸各地日益推廣開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母親節的概念。

母親節雖然是西洋節日,但歌頌母愛的詩篇,2000多年前我國就有了

今天筆者分享一首來自《詩經》的歌頌母親的詩。眾所周知,《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內容豐富,可見我們的先祖在西周時期已開始記錄和歌頌母愛,更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反思。下面就跟隨筆者一起欣賞這首經典。

《國風·邶(bèi)風·凱風》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qú)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yuán)有寒泉?在浚(xùn)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xiàn)睆(huǎn)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母親節雖然是西洋節日,但歌頌母愛的詩篇,2000多年前我國就有了

這首詩前兩章以溫暖的南風比喻母親的撫育,以酸棗樹從嫩芽長到可以當柴燒代指兄弟七人從小到大的成長,母親辛勞將孩子們養育成材,堪稱聖善,兒子們卻自責不夠孝順,無以為報。後兩章運用比興的手法,透過寒泉和黃鳥反襯母親的辛勞和自己兄弟不能安慰母親的心。整首詩雖然寥寥幾句不足以細表,但讀完整詩之後,相信每個人心中已經浮現出母親偉大的形象,實屬經典。

母親節雖然是西洋節日,但歌頌母愛的詩篇,2000多年前我國就有了

宋代朱熹《詩集傳》中點評此詩:“衛之淫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故其子作此詩,以凱風比母,棘心比子之幼時,蓋曰:母生眾子,幼而育之,其劬勞甚矣,本其始而言,以起自責之端也。” 明代鍾惺在《評點詩經》中說:“棘心、棘薪,易一字而意各入妙。用筆之工若此。”

母親節雖然是西洋節日,但歌頌母愛的詩篇,2000多年前我國就有了

雖然很多人是第一次從《詩經》中讀到這首詩,但此詩對後世影響巨大。自此“凱風”被賦予人子思母孝親的具象含義;六朝以前的古人為婦女所作的輓詞、誄文,甚至是皇帝下的詔書,都常用“凱風”,“寒泉”等典故來形容母愛;一提到母愛大家都能想起來的唐代詩人孟郊五言詩《遊子吟》中的名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實際上也是脫胎於《邶風·凱風》“棘心夭夭,母氏劬勞”;乃至宋代詩人蘇軾在《為胡完夫母周夫人輓詞》中,還有“凱風吹盡棘有薪”的句子。

母親節雖然是西洋節日,但歌頌母愛的詩篇,2000多年前我國就有了

拋開整首詩的用筆之妙,單是對母愛的理解之深,對母親感到的深深自責,已是比現代社會很多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古時遊子臨出門遠行之前,總會先在母親所居之後院內室前種植萱草以表達孝心,希望母親因照顧和欣賞萱草使心靈有所寄託,並相信欣欣向榮的萱草可以象徵遊子在外平安健康,減輕母親對遊子的思念。

母親節雖然是西洋節日,但歌頌母愛的詩篇,2000多年前我國就有了

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逐漸加快,很多遊子在外打拼事業,父母獨居於老家,能夠和父母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每每回憶起家裡的母親,她的背影總是那麼讓人無法釋懷,病痛和年月侵蝕她,生活的壓力消磨她,都無法打倒堅毅的母親,相信看到這裡,很多人已經想起了自己的母親,讓我們一起或撥通電話,或出發回家,多花時間陪陪她,讓她放心,畢竟“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

所謂成長,不過是母親倚門凝望著,我們越走越遠的背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63 字。

轉載請註明: 母親節雖然是西洋節日,但歌頌母愛的詩篇,2000多年前我國就有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