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豆瓣一刻:十六位知名作家的自畫像

由 喜東付 釋出於 休閒

  村上春樹(1949—)——

  村上春樹日本小說家、美國文學翻譯家。熱愛音樂。29歲開始寫作,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即獲得日本群像新人賞,1987年第五部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在日本暢銷四百萬冊,廣泛引起“村上現象”。村上春樹的作品展現寫作風格深受歐美作家影響的輕盈基調,少有日本戰後陰鬱沉重的文字氣息。被稱作第一個純正的“二戰後時期作家”,並譽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學旗手。代表作:《挪威的森林》、《1984》等,中文簡體版作品主要出版方為上海譯文、新經典文化。查理·布考斯基(1920—1994)——

  查理·布考斯基德裔美國詩人,小說家和短篇小說家。Bukowski的寫作風格嚴重的受到了他在洛杉磯家鄉的地理和氣氛的影響,特點是側重於描寫生活處於社會邊緣地位的貧困美國人、寫作行為、酒、與女人的交往、苦工的工作和賽馬。他的作品很多,有數以千計的詩,數以百計的小故事和6篇小說,最終擁有60多本圖書出版。1986年,《時代週刊》稱他為一個“美國下層階級的桂冠詩人”(laureate of American lowlife) 。代表作品:《苦水音樂》,中文簡體版作品主要出版方為廣西師大出版社。理查德·耶茨(1926—1992)——

  理查德·耶茨美國小說家,生於紐約州揚克斯市,一生落魄不堪,煙鬼兼酒鬼,共著有長篇小說7部,短篇小說集2部。作為二十世紀中葉美國主流生活的忠實記錄者,批評家們將他與契訶夫、菲茨傑拉德、約翰·契弗相提並論。1961年,其極富盛名的處女作《革命之路》(Revolutionary Road)發表,引起轟動。代表作品:《革命之路》、《十一種孤獨》。中文簡體版作品主要出版方為上海譯文。杜魯門·卡波特(1924—1984)——

  杜魯門·卡波特美國當代著名作家。1924年出生於新奧爾良,幼年身世坎坷,11歲開始文學創作。1958年成名作《蒂凡尼的早餐》問世,奠定了“戰後一代最完美的作家”地位。1984年8月25日,卡波特因用藥過度,猝死於洛杉磯友人家中,留下這樣一句話:“我是個酒鬼。我是個吸毒鬼。我是個同性戀者。我是個天才。即使如此,我還是可以成為一個聖人。“代表作品:《蒂凡尼的早餐》、《冷血》。中文簡體版作品主要出版方為新經典文化。斯蒂芬·金(1947—)——

  斯蒂芬·金當代驚悚小說之王,通俗小說大師,編過劇本,寫過專欄,執過導筒,做過製片人,還客串過演員。1947年出生於美國緬因州的波特蘭,後在緬因州州立大學學習英國文學,畢業後因工資菲薄而走上寫作之路。20世紀70年代中期,斯蒂芬·金聲名漸起,被《紐約時報》譽為“現代驚悚小說大師”。2003年獲得美國文學傑出貢獻獎章。代表作:《肖申克的救贖》、《閃靈》、《黑暗塔》系列。中文簡體版作品主要出版方為人民文學、上海譯文、99讀書人。亨利·米勒(1891—1980)——

  亨利·米勒美國“垮掉派”作家,是20世紀美國及世界重要的作家之一,同時也是富有個性又極具爭議的文學大師和業餘畫家。其閱歷相當豐富,從事過多種職業,並潛心研究過禪宗、猶太教苦修派、星相學、浮世繪等稀奇古怪的學問,被公推為美國文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位怪傑。代表作品:《北迴歸線》、《南迴歸線》。中文簡體版作品主要出版方為譯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傑克·凱魯亞克(1922—1969)——

  傑克·凱魯亞克美國“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1922年3月12日生於馬薩諸塞州洛厄爾,父母為法裔美國人。1950年,第一部小說《鄉鎮和城市》出版。1957年的《在路上》問世後,他成為“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躋身二十世紀最有爭議的著名作家行列。他以離經叛道、驚世駭俗的生活方式與文學主張,震撼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主流文化的價值觀與社會觀。凱魯亞克在小說中創造了一種全新的自動寫作手法——“狂野散文”,他的“生活實錄”小說往往帶有一種漫無情節的隨意性和挑釁性,顛覆了傳統的寫作風格。其疏狂漫遊、沉思頓悟的人生成為“垮掉的一代”的一種理想。代表作品:《在路上》等。中文簡體版作品主要出版方為上海譯文。庫爾特·馮內古特(1922—2007)——

  庫爾特·馮內古特20 世紀美國最重要、最有影響的黑色幽默文學代表作家。1922年11月11日出生於印第安納州首府印第安納波利斯市一個德裔美國人家庭,他是第四代移民。他從50年代起開始發表短篇小說,60年代起開始出版長篇。以喜劇形式表現悲劇內容,在災難、荒誕、絕望面前發出笑聲。這種“黑色幽默”風格始終是馮內古特小說創作的重要特質。代表作:《五號屠場》、《眾生安眠》等。中文簡體版作品主要出版方為譯林、楚塵文化。瑪格麗特·阿特伍德(1939—)——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加拿大著名小說家、詩人、文學評論家,1939年11月18日出生加拿大首都渥太華,七歲時,全家移居多倫多。讀於裡賽高中時即展露文才,在校刊發表散文及詩作,之後就讀多倫多大學的維多利亞學院,師事諾若普·佛萊等教授。她曾四次提名英國布克獎,2000年終於以小說《盲刺客》摘得這一桂冠。在近半個世紀以來,這位獲獎無數的“加拿大文學女王”卻獨缺一座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盲刺客》等。中文簡體版作品主要出版方為上海譯文。雷蒙德·卡佛(1938—1988)——

  雷蒙德·卡佛美國當代著名短篇小說家、詩人,美國“極簡主義”代表作家,並被譽為“新小說”創始者。1938年5月25日出生於俄勒岡州克拉斯坎尼鎮。卡佛人生的前一半充滿了苦難與失望。失業,酗酒,破產,妻離子散,友人背棄,墜入人生之谷底。晚年文學聲名漸高,卻罹患肺癌,五十歲便英年早逝。卡佛一生作品以短篇小說和詩為主。代表作:《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說些什麼》、《大教堂》等。中文簡體版作品主要出版方為譯林出版。威廉·巴羅斯(1914—1997)——

  威廉·巴羅斯美國作家,與艾倫?金斯堡及傑克?凱魯亞克同為“垮掉的一代”文學運動的創始者。被譽為“垮掉的一代”的精神教父和美國後現代主義創作的先驅之一。晚年涉足演藝界,創作流行歌曲,拍電影,繪畫,還為耐克運動鞋在電視上做廣告,幾乎無所不為。代表作品:《裸體午餐》等。中文簡體版作品主要出版方為作家出版社。戴維·赫伯特·勞倫斯(1885—1930)——

  戴維·赫伯特·勞倫斯是20世紀英語文學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最具爭議性的作家之一。主要成就包括小說、詩歌、戲劇、散文、遊記和書信。勞倫斯的作品過多地描寫了色情,受到過猛烈的抨擊和批評。但他在作品中力求探索人的靈魂深處,併成功地運用了感人的藝術描寫,因此,從他生前直到迄今為止,他的作品一直被世界文壇所重視。代表作品:《戀愛中的女人》、《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等。勞倫斯的作品引進的較早,所以版權較為分散。艾倫?金斯伯格(1926―1997)——

  艾倫?金斯伯格美國“垮掉一代”代表詩人,二十世紀著名詩人之一。五十年代初便以其反主流文化、驚世駭俗的長詩《嚎叫》一舉成名。1974年獲美國全國圖書獎,人選美國藝術文學院院士,1995年獲美國普利策詩歌獎最後提名。代表作品:《嚎叫》等,中文簡體版作品主要出版方為四川文藝出版社。科馬克·麥卡錫(1933—)——

  科馬克·麥卡錫美國小說家和劇作家。1933年7月出生於美國羅德島。90年先後出版了"邊境三部曲",奠定了他作為當代美國西部文學大師的地位,被譽為"當代在世的最偉大的美國作家之一"。2007年憑藉《路》獲普利策小說獎。由《老無所依》改編的同名電影力奪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四項重量級獎項,被譽為“當代最偉大的美國作家之一”以及海明威與福克納唯一的繼承者。代表作:《路》、《老無所依》、《血色子午線》等。,中文簡體版作品主要出版方為重慶、上海譯文出版社。安東尼·伯吉斯(1917—1993)——

  安東尼·伯吉斯英國當代著名文學家、作曲家和文學評論家。早年在大學攻讀文學,做過鋼琴師,進過情報部門。20世紀60年代被診斷患腦瘤,從此隱居,專事文學創作。後得知腦瘤純屬誤診,但其文學創作一直延續。一生髮表作品幾十部,以《發表橙》最為著名、最具影響。代表作:《發條橙》、《莎士比亞》。中文簡體版作品主要出版方為譯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約翰·厄普代克(1932—2009)——

  約翰·厄普代克美國當代文學大師,小說家、詩人、劇作家、散文家和評論家,兩獲普利策獎、兩獲國家圖書獎以及歐·亨利獎等十數次獎項。“性愛、宗教和藝術”是厄普代克畢生追求的創作標的,“美國人、基督徒、小城鎮和中產階級”則是厄普代克獨擅勝場的創作主題,他由此成為當之無愧的美國當代中產階級的靈魂畫師,被譽為“美國的巴爾扎克”。代表作:兔子四部曲等。中文簡體版作品主要出版方為上海譯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