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松江這些渡口,還在你的記憶中嗎?

由 諸葛寒香 釋出於 休閒

葉榭地處水網地帶,境內多河流,北有黃浦江、東有千步涇、西有鄉界涇,葉榭塘、泖涇港(祝家港)、張澤塘(紫石涇)縱貫鎮中,東、西、北三面江河包圍,葉榭鎮曾稱“活水碼頭”。自古以來重物舟運,輕物肩挑,遇河架橋,無橋設渡,故有“出門靠步行,輕舟通華亭”之俗稱。

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到記憶中的那些渡口……

彭家渡:位於東勤村彭家角隊,渡黃浦江。北為閔行區馬橋鎮,離閔行開發區1.5公里。元至正年間,為浦北香客至葉榭鎮水月庵進香而設。抗戰期間曾一度停渡,抗戰勝利後恢復。80年代,葉榭鄉民去閔行開發區打工日多,1993年已達2500多人,大多經此渡早出晚歸,生意興盛。1986年前為手搖3噸木船,1987年改為機動船,由東勤村船廠自造,10匹馬力,30客位。1991年又增鐵殼機渡船1艘,40匹馬力,17總噸,70客位。

1993年購置市輪渡公司的“滬航客18號”投入渡客,300匹馬力,98.5總噸,350客位。共計渡船3艘,350匹馬力,118.5噸,450客位。建南北碼頭2座。初時渡價0.80元/人次。

得勝渡:古時為官渡。位於今堰涇村渡船浜隊,渡黃浦江。北為松江區車墩鎮得勝村。古時稱“夕陽渡”(1992年築黃浦江塘岸時,在石灰廠處出土石坊柱1個,上刻“夕陽鎮古渡”五字)。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犯境,總兵湯克寬率部於此處破敵獲勝,對江原北鹽鐵塘由此改名“得勝港”,小集鎮改稱“得勝鎮”,渡口亦改稱“得勝渡”。設手搖木製渡船2艘,渡船浜隊與對岸得勝村各1艘。1976年6月,松浦大橋通車後廢。

1976年6月,松浦大橋通車

漯水渡:位於今團結村橫浜隊,渡黃浦江。北為華陽橋鎮長樓村。相傳三國時已設渡。為葉榭里民及亭林、莊行、鄔橋等地鄉民去松江主要渡口之一。古為兵家必爭要地,唐五代十國時,吳越國與吳國曾在此大戰,吳越軍敗守。古時此處江中有水獺,夜有獺水聲,初稱獺水渡。後因部分膽小渡客怕水獺翻船,改由他渡過江,故改名“漯水渡”。解放初南岸渡船停,北渡船延渡至金家灣。

韓倉渡:位於今堰涇村周西隊,渡黃浦江。始設無考。相傳八仙途經,地裂禾枯,韓湘子以哨笛引東海蛟龍吸此處浦江水降雨,五穀豐登,糧滿囤、谷滿倉,里民遂稱“韓倉渡”以示紀念。60年代起渡客稀少,遂停。

陸典渡:位於興達村新橋隊陸家埭。渡千步涇。東為鄔橋界。三國時有橋,稱“陸典橋”,又稱“讀書橋”。相傳陸遜少時居橋畔,陸母教子讀書於此而得名。橋廢后設渡。稱“陸典渡”。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里人費氏建木橋於原址南半里許,橋廢后乃設渡。1967年開挖肖塘港後建橋,遂廢渡。

馮家渡:位於黃浦江畔張澤塘出口處,座落在斜涇村(現為四村村)馮家隊。因備船搖渡者均為馮家埭鄉民而得名。解放前後是張澤地區通往松江城的重要渡口。60年代水陸交通發達逐停渡。

五聖渡:位於聖渡村(現為徐姚村)東北部。古灩涇深闊時從村中經過,與徐家涇埭隔江相望,為方便來往,故兩村間曾設渡,因附近村子每年各戶捐米五升為渡資,故稱五升渡,後又因在渡口供奉“五聖”,而演變為五聖渡。

曾經葉榭鎮域內還有哪些渡口

歡迎留言告訴小松

通訊員:葉之音

編輯:周正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