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 | 國慶新民俗其實是一堂現代公民素養課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奉賢校區大學生活動中心內,校黨委書記郭慶松與師生共享國慶喜面;
徐匯濱江建設者之家內,黨員志願者為200餘位國慶留守一線的建設者送上“國慶面”;
上海中運量71路的職工食堂內,師傅們準備好了“國慶面”;
長江口綠華山南錨地水域,大廚們為上海吳淞海事局“海巡012”輪全體執法人員端上“國慶面”。
……
今天是10月1日國慶節,你吃麵了嗎?
對於許多人而言,國慶是一年之中難得的長假,忙碌了大半年總算有機會放鬆休閒。談及國慶,我們也總是暢想著吃喝玩樂的新樣式。當然,這是合理的訴求。但與此同時,我們是不是應該抽出一點時間來思考,國慶長假是怎麼來的?
對於我們的國家而言,國慶是生日。1949年的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代表了舊時代的終結,同時開啟了一個新時代。每年的國慶假期,就是這個新時代的光輝印記。
既是國家的生日,也是人民的節日,國慶節是國家和人民之間的紐帶。在國慶節吃麵,是人民群眾自發為國家慶生的情感表達,更是將愛國主義熱情融入文化傳統所形成的“新民俗”。
過生日吃麵是中國人骨子裡的傳統。所謂“生日面”“長壽麵”不僅是對往昔歲月的紀念,更是對來日方長的祝福。從這個意義上講,國慶吃麵是人民群眾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繁榮昌盛的美好祈願。
與此同時,過年吃餃子、元宵吃湯圓、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中,飲食習俗與傳統節日密不可分。這些簡單樸素的食物不僅是節日儀式感的呈現,也是人民群眾對於歷史、對於傳統的追溯。從這個角度看,國慶吃麵也是一種飲水思源。
飲水思源是一堂最基本的公民素養課。每個人都要面對三個根本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往何處去?對於這三個問題的解答,構成了身份認同的基礎,也決定了個人與國家之間的關係。崇尚新民俗就是強化身份認同,釐清我們的來路,明確我們的去處,將每一位中華兒女與國家的歷史、未來緊密結合。
當然,新民俗不限於國慶吃麵。根據中宣部的要求,各地要積極推進致敬革命英烈、廣泛懸掛國旗、傳唱愛國歌曲、國慶體驗旅遊、開發國慶美食、倡導全民健身、燈光秀煙花表演、網路空間迎國慶等群眾民俗活動。
吃、喝、玩、樂,新民俗不是純粹的節日儀式,而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方面面與愛國主義情懷的有機統一。走在路上舉起一面小國旗,走進飯館吃上一碗國慶面,在景區和“祖國”合影留念,在KTV為國家放聲高歌,在網路上為國慶點一個贊……這些都是人民群眾自發表達、主動參與的新民俗。而在這些小小的舉動背後,是全社會對於愛國的高度一致。
國慶七天,無論你宅在家裡,還是走親訪友,又或者出門遊玩,有空記得吃碗麵。
作者:孫欣祺
編輯:孫欣祺
責任編輯:楊健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